南平茫蕩山有“福建廬山”之美譽,寶珠古村被稱為“長壽之村”

(1)南平茫蕩山自然保護區

茫蕩山,方圓110公里,與南平城區緊緊相連,有溪源峽谷、衍仙山(石佛山)、蓮花山、天湖、三千八百坎、朦瞳洋和寶珠村七大景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是著名的避暑療養勝地,素有“福建廬山”之美譽。景區內峽谷縱橫交錯,瀑布成群,氣象萬千,怪石林立,古蹟眾多,物種豐富茫蕩山自然保護區位於北緯26°50′,東經116°06′,在南平市區西北15公里處。保護區中心由茫蕩山(含朦瞳洋)、古道三千八百坎和溪源庵三部分組成,總面積5。33萬畝。

南平茫蕩山有“福建廬山”之美譽,寶珠古村被稱為“長壽之村”

區內擁有森林蓄積量24。3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75。4%6,綠化程度83。16%保護區內山青水綠,地勢複雜,山巒起伏大,海拔一般在500~800米之其最高峰朦瞳洋海拔1363米。在茂地和謝地之間,有一個庫容440萬方米的裡村水庫,稱為“天湖”。保護區內據調查有樹種97科285屬678在朦瞳洋海拔1000米深谷密林中發現有兩棵稀有珍貴的鐘萼木。在有1株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遺留的“杉木王”,樹高35米,直徑米朦瞳洋山高林密,動植物種類繁多。據調查,野生動物有117種。

南平茫蕩山有“福建廬山”之美譽,寶珠古村被稱為“長壽之村”

其黑熊、蘇門羚、雲豹、大靈貓、白唇鹿、黃腹角雉、白鷳以及兩棲動物東方蠑螈等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鳥類標本732種,昆蟲標本近萬份1980年,經全國自然保護區區劃會議確認,茫蕩山自然保護區被列入全國300個自然保護區區劃內。1988年2月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把蕩山列入省級自然保護區,同時批准成立南平市茫蕩山自然保護區管理站。

(2)寶珠古村

寶珠是南平的人文名村,景色秀美,民風淳樸,空氣清新,被稱為“長壽之村”。據《南平寶珠山盧氏家譜》記載,唐僖宗光啟元年(885年),河北涿州人、車騎將軍盧珖隨王潮、王審知率光州、壽州之軍自河南入間,因功封鎮元遷居寶珠,迄今已有千年歷史,因此有“先寶珠,後延平”之說商孫盧甲寶珠村歷代名人輩出,有“文出寶珠、武出樟湖”之譽,數百年來文人輩出。自南宋末年盧濟仁從寶珠考上了進士後,寶珠先後出過進士、舉人200餘人,官職最高的當屬明代尚書盧仲春寶珠村有古廊橋、晴雨樹等景觀,村東的“雲峰橋”最長,約百步。

南平茫蕩山有“福建廬山”之美譽,寶珠古村被稱為“長壽之村”

橋下一片荷塘,綠葉婷婷。橋中兩座神龕,香菸嫋嫋。東端一座小廟,一條小河沿山勢蜿蜒而去,如彎弓,如白練。另一座“接龍橋”也是盧氏先人所建。寶珠村盧氏家族原本默默無聞,清朝時盧家元(字世美,號畏壘)(1761-1835年)自學成才,官至五品知府,一身正氣,公正廉潔。他最大的功績是將治理黃河後節餘的萬兩白銀如數上交,不料卻被上司私吞,他怒而上書皇帝,因此得罪朝廷權貴,拜別皇帝(聖駕)歸隱,建宅院稱“別駕第”,還為鄉親做了不少好事,“接龍橋”便是他的善舉之一。

南平茫蕩山有“福建廬山”之美譽,寶珠古村被稱為“長壽之村”

村後的另一座廊橋名“瑞龍橋”,僅數米長。橋下一條山澗,嘩嘩水聲不絕於耳。橋頭有幾棵大樹,其中一棵最大的,需四五人才能合抱,枝葉十分繁茂。據說此樹是村中一位陳姓先人所栽,已有數百年曆史。此公原本貧窮,為生計拋妻離子外出流浪,後來投軍人伍,依靠一刀一槍升至總兵。功成名就後,喬裝打扮獨身回鄉。走至村莊附近,突遭歹徒追襲,情急中躲進瑞龍橋頭破廟,方倖免於難。回村後他才知道十餘年來妻子含辛茹苦將兒子養大成人,不由萬分感動。於是許願重修小廟,新建一橋,並在附近山坡親手栽下幾棵從京城帶來的樹苗,又為村裡做了不少好事。

南平茫蕩山有“福建廬山”之美譽,寶珠古村被稱為“長壽之村”

村民感其恩德,將此樹稱為“南京樹”,時常前來燒香祭祀,祈禱神靈賜福。至今樹枝猶纏許多紅布條,掛著小弓箭。寶珠廊橋,除了供行人躲避烈日風雨和喘歇休息之用外,還為村人聚會娛樂提供場所,廊橋雖然較為簡單,但也極具歷史和特色,成為茫蕩山一大景觀。寶珠合花,不僅品種多,而且質量好,常年熱銷北京、上海、福州等城市,因以為“中國百合花第一村”。夏天到寶珠村避暑的遊客眾多,目前村裡有“農家樂”十餘家、價一為住宿每人每天50元,吃飯每人每天40元。這裡無一家使用空調,只限風扇就能享受清涼夏日。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