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粗講》:“中國”這個概念是如何產生的?

今天我們接著進行《國史粗講》,在昨天的內容裡我為大家梳理了“中國”的概念,知道了“中國”既有現代涵義,也有古代涵義。今天我們來看一看“中國”的概念和普世主義理想在商周之變中是如何產生的?

《國史粗講》:“中國”這個概念是如何產生的?

“中國”概念的產生其實與古人的天命觀有直接聯絡。中國古人非常重視天命,認為所有的君主都是天命所歸。商朝的群體是“商人”,也就是商族,他們的認知與我們今天很不一樣,他們認為天命降於商人,而不是某一個人。

簡單來說,商族人認為:只有商族人是人,其他人都不是人。為了讓上蒼永久眷顧商族人,他們會舉行大規模的祭祀活動,祭祀活動中需要大量活人當作祭品,這些祭品從何而來呢?

答案是:掠奪羌人。當時的羌人並不是我們今天說的羌族,而是除了商族人之外的所有人,這其中就包括了周族人。

《國史粗講》:“中國”這個概念是如何產生的?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商族人的這種天命觀其實很狹隘,根本不具備普世主義價值,所以在商朝根本不會有“普天之下、率土之濱”這樣的秩序和概念,商族人所有行為都只是為了維持自己的優勢地位,這樣的統治久了,自然而然會遭到羌人的反抗,畢竟大家都是有思想的智慧生物。

《國史粗講》:“中國”這個概念是如何產生的?

在整個反抗隊伍中,周人是最重要的力量,後來也是周人帶領其他人將商朝的統治給掀翻。這時候在周人的智慧群體裡有一個很著名的爭論,就是:天命到底是降於周人?還是周王?最終結果是:天命降於周王。

這個觀念很重要,大家一定要記得。因為有了這個概念周王才能變成了天下的共主,他不僅僅需要為周人主持正義,還要為全天下人主持正義;更進一步來說,周人與其他人沒有區別,都得聽命於周王,這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普世主義觀念,也才會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主觀認知。

《國史粗講》:“中國”這個概念是如何產生的?

我猜想,正是因為周王有了這種觀念,他才能號令起其他羌人,同心同德,眾志成城地去打敗商朝,甚至讓商朝的軍隊大規模的倒戈。

同樣的,有了天命歸於周王的普世價值,周朝才有可能建立分封制度,有了分封制度才會有“中國”的概念。

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分封制,傳說分封制是周公創立的一種國家制度,形式上表現為:用禮制將各個階級嚴格區分開來。

《國史粗講》:“中國”這個概念是如何產生的?

在分封制度下的爵位有:王、公、侯、伯、子、男;每一個爵位享有的禮制不同,這是其一;其二是建立封國,周王將天下分封給各個諸侯自治,而周王所在的地方就是“中國”,也代表著禮制最健全,文明最發達的區域。

這裡值得我們注意的一點是,中國真正的“封建”其實是西周與東周的國家制度,從秦朝開始一直到晚清的制度應該叫做“郡縣制”或者“帝制”,雖然在此期間也曾有過分封的事情發生,比如西漢和西晉,但都不是主流,主流是郡縣制。

《國史粗講》:“中國”這個概念是如何產生的?

我們日常習慣的社會演化是: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後兩者我們不去討論他,我只能說在中國根本不存在真正的奴隸社會,而封建社會的時間只有周代,再此之後應該還有一個郡縣社會或者帝制社會。

不過中國歷史的繁雜程度絕可以這樣簡單的概括,我一般喜歡將中國分為:貴族社會、豪族社會與平民社會。

當然,這是以後會給大家介紹的內容,今天就到此結束吧,謝謝賞閱。

《國史粗講》:“中國”這個概念是如何產生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