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用我的愛,換你全部的人生!

《蝴蝶效應》觀感

宣告:我只評述電影的思想,不對電影的內容、導演、演員過多介紹。

美國電影在文化人眼中就是娛樂的代名詞,但也不時冒出一兩部值得玩味的作品,比如《阿甘正傳》、《與狼共舞》、《這個殺手不太冷》、《刺激1995》、《低俗小說》、《駭客帝國1》等都是很有深度的作品,今年的美國大片也有兩部很好的作品,那就是《華氏911》和我將要說起的《蝴蝶效應》。

這部影片沒有很高的票房,雖然我並不瞭解該片的導演和演員,但就電影來說,這確實是一部很棒的作品,值得一看。

蝴蝶效應:一隻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兩週後,可能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引起一場龍捲風。

蝴蝶效應就其內容來說可能很玄乎,大家可能認為太誇張,但是隻要仔細想一下我們的生活,就會很容易發現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很多類似的情況。

我可以舉個例子,A決定買一把水果刀這一小小的舉動就會引發蝴蝶效應,我們可以盡情假設一下:幾天後,A的妻子切水果的時候,不小心切掉了自己的右手食指(她左撇子);幾個月後,有強盜入室行竊,A與強盜扭打的時候,用這把水果刀扎死了強盜,保護了自己;幾年後,A失業了,妻子又與他離異了,A的心情很悲痛,一時想不開,就用這把水果刀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之後他的死又會引起其他的連鎖反應……當然現實比我的假設要複雜得多,更加錯綜複雜,而這把水果刀又會有其它的遭遇,也許沒到A失業他就壞掉了,亦未可知。

當然,上面的例子只是我的假設,其它的電影中也有或多或少的蝴蝶效應的影子,只是表現手法不同罷了,比如英國那部著名的《兩杆大煙槍》,片中的那兩杆大煙槍和我所舉的例子中的水果刀是一樣的作用。

《蝴蝶效應》:用我的愛,換你全部的人生!

而問題的關鍵是選擇的偶然性以及每一個選擇都會產生一系列不可預測的影響,這對我們的行動很具有指導意義。我們應該意識到我們的每一個行為都影響著我們自己的下一步行動,也會影響到我們周圍的其他人,而他們又會影響到他們周圍的人,如此成幾何級數發展下去,將會產生不可想象的後果。所以我們不僅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且要對他人負責,甚至要對未來的人負責,因為我們的前人已經為我們負了責任。擴而大之,我們還要對其他生物負責、對地球負責,因為我們是這裡最高智慧的物種。其實這也是西方存在主義哲學的基本要義,所謂“存在先於本質”,就是說我們的所作所為、我們的選擇,決定了我們是好人還是壞人,我們所做的是好事還是壞事。

薩特說:“他人,即是地獄。”其實這句話也可以說成“他人,即是天堂。”如果希特勒的出生帶來的是一場二戰的浩劫,那麼羅斯福、丘吉爾等人的出生就是對這個世界的拯救。即希特勒是“地獄”,羅斯福、丘吉爾是“天堂”。其實這就是典型的蝴蝶效應,只是這三個人是人類的精英;我們普通人同樣會有蝴蝶效應,只是範圍要小一些,同樣會影響很多人。所以我們不是孤立的,我們是一體的,每一個人的舉動都決定著其他人的命運,就像蝴蝶的扇動。

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任何事物發展均存在定數與變數,事物在發展過程中其發展軌跡有規律可循,同時也存在不可測的“變數”,往往還會適得其反,一個微小的變化能影響事物的發展,說明事物的發展具有複雜性。

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個氣象學家提及,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正確,一隻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在以後的演講和論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詩意的蝴蝶。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週以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動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併產生微弱的氣流,而微弱的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一個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他稱之為混沌學。當然,“蝴蝶效應”主要還是關於混沌學的一個比喻。也是蝴蝶效應的真實反應。不起眼的一個小動作卻能引起一連串的巨大反應。

《蝴蝶效應》:用我的愛,換你全部的人生!

這句話的來源,是這位氣象學家制作了一個電腦程式,這個可以模擬氣候的變化,並用影象來表示。最後他發現,影象是混沌的,而且十分像一隻張開雙翅的蝴蝶,因而他形象地將這一圖形以“蝴蝶扇動翅膀”的方式進行闡釋,於是便有了上述的說法。

羅倫茲發現,由於誤差會以指數形式增長,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微小的誤差隨著不斷推移造成了巨大的後果。後來,羅倫茲在一次演講中提出了這一問題。他認為,在大氣運動過程中,即使各種誤差和不確定性很小,也有可能在過程中將結果積累起來,經過逐級放大,形成巨大的大氣運動。所以,長期的準確預測天氣是不可能的。[1]

於是,羅倫茲認定,他發現了新的現象: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他於是認定這為:“對初始值的極端不穩定性”,即:“蝴蝶效應”。

其實這部電影的結局有四個,大體可分為兩類:導演版和上映版。我們看的是上映版結局,也就是比較光明的那個(所以晚上才沒有睡不著覺)。埃文在將過去越改越糟以後,終於決定回到與Kelly最初相遇的時刻,對Kelly惡語相加,使Kelly因為沒有愛上他而免受後來的諸多摧殘。但事實上,導演版的結局是,在埃文將過去越改越糟以後,不得已要結束這一切,從而回到了自己出生的那一秒鐘,親手殺死了自己,讓今後的一切不再發生。

當然,導演版結局無疑更完美的體現了影片的全部主題。埃文之前所做的種種努力,不斷改變過去,改變自己做錯的事,卻無一例外地讓現實陷入更糟糕的局面,歸結起來就是一句話,也就是他那被視為瘋子的父親Jason對他說的一句話:“Don‘t play God。”——別扮演上帝。這是多麼嚴酷的教訓!因此父親才撲上去試圖掐死埃文:“他必須死,這是唯一的辦法。”為什麼埃文對過去的每一次修改,都會導致四個玩伴之間至少一個人的人生陷入噩夢?這實則是一種平衡,是一種公平。噩運總要加於某些人身上,不是那對無辜的母女,就是Kelly,不是Kelly就是Tommy,不是Tommy就是Lanny……因此無論怎麼看,上映版的那種大家都幸福的結局是不可能發生的。埃文改變過去的動機是洗脫自己身上的噩運,挽救Kelly的生命,這從一開始就是轉嫁,而非修改。所以我在理性上熱烈擁護導演版的結局,但在感性上,從撫慰我在全片中受到刺激的心靈來說,我會滿心歡喜地接受上映版的結局。但是若多出了那55秒的埃文和Kelly相認的情節(第四個版本),我也會毫不猶豫地把它拋棄掉的。

《蝴蝶效應》:用我的愛,換你全部的人生!

因此這樣想來,我們現實的世界在這一點上是多麼公平。誰沒有改變過去的慾望?好就好在沒有任何人可以實施它。現實規律的一視同仁實則是一種對每個人利益的保障。萊布尼茲是怎麼說的?——現實世界是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完滿的一個。這句話必定有它的道理。

《蝴蝶效應》中埃文並沒有那麼幸運,沒有在一次次奔跑中,把所有因素完美地串聯起來,沒有在一次次回到過去中,改正一個個錯誤以得到一個對的答案。或許悲劇收場總比皆大歡喜多了些深意,殘缺總比完美更引人深思。

導演對於埃文穿梭時空能力的解釋源自埃文腦部的遺傳性病變,較時間機器等更為有新意的背景設定使整部影片以埃文個人進行的時空旅行更具人性色彩,主角內心深處的情感動機主導了每一次時間旅行。不僅如此,因埃文記憶空白的出現,觀眾在觀看整部以埃文為視角的影片時也會出現一個又一個的劇情空白,在懸疑與驚悚中層層推進,帶著我們一次次回到過去,一次次隨埃文制定看似無懈可擊的計劃,然後一次次隨埃文面對現實中面目全非的一切而嘆息。

哲學上的因果關係概念告訴我們世界上發生的任何事情都是有序的因果關係,假設一件事的完成需要 N 個條件,我們想達到此種結果,只要滿足該事件的 N 個條件,預定的結果就會發生。理論冰冷,而現實更令人心寒。我們對於既定的生活看似無能為力,而擁有回到過去、改變未來這一特殊能力的埃文也用他的經歷告訴我們,生活即使改變,太多的偶然,也會使它走上一條全然超出我們預期的道路,我們能把握的,其實只有現在,在既定過去的條件下,改變未來。

《蝴蝶效應》:用我的愛,換你全部的人生!

從哲學角度來分析埃文的時空之旅會同《母體》一樣,在科幻的背景下產生一個全新的視角。當我們隨埃文穿梭在一個個截然不同的過去與現在中時,埃文身邊的朋友與親人都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讓我們不禁疑惑:他所改變的,究竟是幾個世界?僅僅是他自己的世界,那他所力圖保護的身邊的每一個人,又該如何定義?對目的的質疑往往是可怕的,導演 Bress Gruber 有意無意地將存在主義的迴圈式問題深深植根於影片源頭,為每個有意反思影片的人打開了一扇審視自我人生的大門。我們都僅存在於自己的世界中,那我們又該如何處理自我與外部世界的界限與關係?一個永遠沒有答案的提問,其意義註定不僅僅在答案本身。

影片結尾,埃文在四次修補過去後都難以使周圍每個人的生活盡善盡美,他最後一次回到過去,回到四歲時與凱麗相識的那個家庭聚會,用一個四歲孩子能想到的最惡毒的語言嚇哭了自己深愛的凱麗,這時 Oasis 的「Stop Crying Your Heart Out」響起,扭曲破碎的畫面一幅幅交替,來到了十八年後的現在,繁華的曼哈頓商業區,人潮之中,埃文與凱麗擦肩而過,若有所思,卻終形同陌路。愛到深處是一種放棄,改變命運卻逃不出宿命,生命種種偶然背後是愛的歸宿。

“參差多型乃幸福本源。”羅素如是說。生命種種偶然與不可預測性是殘忍的真相,也是美麗的根源,給每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打上了真實與虛幻的雙重烙印。

正如每一處繁花似錦的樂土之上都有蝴蝶飛過,而你告別花園之時,主人會告訴你,蝴蝶不曾來到過這個世界。

《蝴蝶效應》:用我的愛,換你全部的人生!

單純就影片來說,我認為比較明顯的“解”,或者“邏輯模型”有一下幾種:

1。艾文確實具有回到過去,穿越時空的特異功能。所發生的一切都是真實的。他為了改變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的和自己的命運一次又一次的穿越時空,而作為整個影片線索之一的——艾文的大腦病變(流鼻血,腦病不斷加重惡化,醫生母親一次又一次的商討,擔憂),是他運用自己超能力的副作用產物。

2。艾文不具有穿越時空的能力,但,具有改變自己記憶的能力,並且,最重要的是,他對自己記憶的選擇性改變,能夠導致周圍“現實”世界的相應改變。(這裡有個小小point:他同時還能記住自己一次又一次的記憶改變過程!)相應的,作為線索之一的腦病,在這一讀解下,成為艾文強行改變自己記憶的結果和副作用。

3。艾文不具有穿越時間的能力,也不能透過改變自己記憶改變世界。換句話說,艾文不具有任何改變已發生事物的能力,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的幻想。他是一個逃避者。一個精神病患者(我無意使用這個詞,這個世界到底是不是真實的,你我他誰是病人誰是正常人?)。他的腦病是真實的,而且是導致他一系列“冒險”的原因,我們看的這部電影,在這一層意義上,成為了人類幻想的展示片紀錄片。而這一意義下讀解的結果,就是,艾文透過幻想逃避自己內心的愧疚,命運是痛苦的,改變是不能的,個人是無力的,結局是唯一的,現實是殘酷的。

4。這是一個類似大話西遊的影片,酷影片,神秘主義影片,軟科幻影片。不需要你我搞清楚邏輯,影片裡似是而非的邏輯也許夠硬,但是重點不在那裡,重點在於白晶晶到底是不是悟空最愛的人,愛情與使命到底如何抉擇,責任和理想如何評判……痛苦和快樂,真實和虛幻……作為一個人應該如何面對命運,如何思考自我,如何思考世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