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過能飛石殺蒙哥,為何郭靖卻殺不了忽必烈?你看忽必烈長得像誰

郭靖的悲劇結局其實在他選擇鎮守襄陽的那一刻起就已註定,因為現實歷史中,襄陽是在註定陷落的,是客觀事實,金庸不會為了武俠的故事去改變歷史,所以從現實歷史的角度來看,只要郭靖不主動逃離襄陽,他必死無疑。

不過本文要討論的自然不是歷史事實,畢竟金庸寫的始終是武俠故事,就好比他在《越女劍》安排越女阿青刺殺西施,最終讓阿青的劍氣傷到西施,繼而引出“西子捧心”的典故一般,他是將一些歷史典故以武俠的角度重新詮釋了一番。

楊過能飛石殺蒙哥,為何郭靖卻殺不了忽必烈?你看忽必烈長得像誰

(西施、范蠡劇照)

所以郭戰死襄陽,其實也可以從武俠角度來分析一番,比如當年楊過可以用一記飛石擊殺蒙哥大汗,為何郭靖就沒有想到用飛石擊殺忽必烈,繼而達到讓蒙古退兵的目的呢?

一、楊過的“神蹟”

都說楊過是個遊俠,雖是行俠仗義,卻不似郭靖那般將天下蒼生扛在肩上,其實不然,楊過心中若無天下蒼生,當年與小龍女重逢之後大可直接退隱,何須再去襄陽闖一次鬼門關?顯然,楊過和郭靖一樣,也是俠之大者。

楊過人生中最高光的一刻莫過於他在襄陽大戰時以飛石擊殺蒙哥大汗了,從結果來看,楊過的那次出手堪稱神來之筆,確切的說,他是用了三塊飛石,兩塊打馬,一塊打人。

楊過能飛石殺蒙哥,為何郭靖卻殺不了忽必烈?你看忽必烈長得像誰

(楊過劇照)

原著道:“拾起兩枚石子,運功擲了出去。但聽得嗤嗤聲響,兩枚石子急飛而去,都擊在飛雲騅臀上。楊過神力飛石,那馬吃痛,一聲長嘶,前足提起,人立起來……楊過低頭避過,飛步搶上,左手早已拾了一塊拳頭大小的石塊,呼的一聲擲出,正中蒙哥後心。楊過這一擲勁力何等剛猛,蒙哥筋折骨斷,倒撞下馬,登時斃命。”

不得不佩服楊過在實戰中的臨場發揮的確是如書中描述的那般,達到了隨心所欲的境界,沒有任何多餘的操作,三顆飛石直接左右了戰局,蒙古大軍頓時亂作一團,只得退兵。

所以從武俠的角度來看,楊過當年能做到飛石殺大汗,一是因為他臨場應變能力強,他夠聰明,二則是他那彈指神通的功夫的確是出神入化。

難道郭靖不能滿足這兩個條件嗎?應該不是。

二、郭靖的彈指神通

郭靖雖是有些木訥,但從來都不是愚鈍,否則他如何能練成降龍十八掌、左右互搏、九陰真經?

而《神鵰俠侶》開篇,郭靖帶著楊過去全真教拜師時就已經達到了所謂的“隨心所欲”的境界。

原著道:“此時郭靖的武功真所謂隨心所欲,不論舉手抬足無不恰到好處,他右手雙指微微一沉,那劍倒豎立起,劍柄向上反彈。”

楊過能飛石殺蒙哥,為何郭靖卻殺不了忽必烈?你看忽必烈長得像誰

(郭靖劇照)

所以在臨場發揮這一塊從來都不“笨”,那麼他的彈指神通又是何水平呢?

同樣是在與全真教道士交手之時,書中也強調了他的彈指神通水平:“郭靖平時出手總為對方留下餘地,這時氣惱這長身道人劍招無禮,才使出了彈指神通的妙技。這門功夫是黃藥師的絕學,郭靖在島上住了幾年,已盡得其傳,他內力深厚,使將出來自非同小可。”

盡得其傳

”四字足以證明郭靖的彈指神通已不亞於黃藥師。

楊過能飛石殺蒙哥,為何郭靖卻殺不了忽必烈?你看忽必烈長得像誰

(黃藥師劇照)

所以楊過當年具備的條件,其實郭靖也同樣具備,那麼他為何無法複製楊過當年的“神蹟”呢?你看他在顧慮什麼?

三、忽必烈的長相

郭靖與忽必烈在書中是有過一面之緣的,當年大小武闖蒙古軍營,他便去蒙古軍營會了會忽必烈,而兩人見面之時並沒有劍拔弩張,甚至郭靖初見忽必烈時一度陷入回憶之中。

原著道:“郭靖走進大帳,只見一位青年王爺居中而坐,方面大耳,兩目深陷,不由得一怔:

‘此人竟與他父親拖雷一模一樣。’

想起少年時與拖雷情深義重,此時卻已陰陽相隔,不禁眼眶一紅,險些兒掉下淚來。忽必烈下座相迎,一揖到地,說道:‘先王在日,時常言及郭靖叔叔英雄大義,小侄仰慕無已,日來得睹尊顏,實慰生平之願。’郭靖還了一揖,說道:‘拖雷安答和我情逾骨肉,我幼時母子倆託庇成吉思汗麾下,極仗令尊照拂。令尊英年,如日方中,不意忽爾謝世,令人思之神傷。’說著不禁淚下。”

郭靖見著忽必烈這侄兒時已是聲淚俱下,動了真情,這並不讓人意外,他兒時在蒙古長大,與那拖雷情同手足,他如何對這侄兒下得去手?

楊過能飛石殺蒙哥,為何郭靖卻殺不了忽必烈?你看忽必烈長得像誰

(忽必烈劇照)

雖說他當年的確是動了刺殺拖雷之心,但始終是並未下手,而且他與拖雷聽了成吉思汗的臨終遺言時也都為兄弟相殘之舉十分懊悔,郭靖始終是宅心仁厚,怎麼也對忽必烈這侄兒下不去殺手。

所以從武俠的角度來看,郭靖不復刻楊過當年的“飛石殺大汗”之舉,多半是因為他顧及自己與拖雷的舊情,而殺一個大汗,也難免有下一個大汗,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郭靖能做的也只是繼續守衛襄陽,就如他教導楊過的那般,無論襄陽守不守得住,他也只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八個字。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