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之音”與“無形之象”,淺談書法藝術之美

你好,歡迎來到“維知書法”,我們今天來從

“無聲之音”與“無形之象”

聊聊書法藝術之美。

書法藝術,在我國文明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它在實用的基礎上,發展成為可供觀賞的藝術,是舉世公認的東方藝術的瑰寶,受到人們的欣賞,成為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象徵。歷史上苦心造詣的傑出人物,象晉代王羲之、王獻之父子,隋代的智永,唐代的顏真卿、張旭、懷素,宋代的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的趙子昂、明清的王鐸等,他們猶如燦爛的群星,放射出絢麗的光彩。

書法同雕塑、舞蹈、繪畫一樣,屬於造型藝術的範疇,透過筆法、墨韻、間架、行氣、章法等,表達書法家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情感。

“無聲之音”與“無形之象”,淺談書法藝術之美

中國書法是具有引人魅力的神奇藝術,縱觀歷代書法碑帖,那些雄奇、險勁、秀媚的字在疏密、黑白的佈局中,彷彿使人看到了“雲鶴遊天,虎臥鳳閣”的意境。

常常使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如能身臨其境,領略書法家揮亳潑墨,更是一種美的享受。如果你能精通這門藝術,那更是一輩子享用不盡的物質與精神財富,

成熟的書法家,運筆自如,得心應手;提按轉折,盡如人意;輕重緩急,動作適度;起伏跳躍,從容不迫;如舞蹈演員的輕歌曼舞。

“無聲之音”與“無形之象”,淺談書法藝術之美

書法藝術的美感從何來

書法怎麼能給人以美的感受呢?這要從書法的音樂美和抒情性談起。唐代書法理論家張懷瓘在《書議》中把書法藝術稱為

“無聲之音”和“無形之象”

。將書法比之於音樂是很貼切的。

書法與音樂都是透過情感的表現來體現形象,調動欣賞者的感受能力,運用聯想與想象來喚起內心感情的萌發意識,使欣賞者產生他自已曾體驗過的具有審美價值的生活過程和藝術形象。

唐代書法家孫過庭說:

“右軍寫《樂毅》則情多怫鬱,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則怡懌虛無,《太師箴》又縱橫爭折,暨乎《蘭亭》興集思逸神超;私門誡誓,情拘志慘。”

由此可以看到,

王羲之僅僅透過那些抽象點線有規律的組合和有節奏的變幻、就可以表達情感上的憂鬱、暢快、恬逸、奔放興奮、甚至悲哀,真可謂是無聲之音。

“無聲之音”與“無形之象”,淺談書法藝術之美

書法家沈尹默先生也說過:

“世人公認中國書法是最高藝術,就是因為它能顯示出驚人的奇蹟,無色而有圖畫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引人欣賞,心暢神怡,會使感到音樂般輕重疾徐的節奏。”

“無聲之音”的說法,相當深刻地把握了書法藝術音樂性的特點。

書法與音樂確有有通之處。如音樂中的對立化為和諧,多雜寓於統一,在書法中“修短相異,巖谷相傾,險不至崩,危不至失”。

從形式上,書法講究章法、節奏、旋律、對稱、呼應;

音樂中有休止,樂段間有間歇。書法講知白守黑,筆畫有斷有連,黑白相間,構成書法的完美整體。在內容上,言為心聲,書為心畫,書法與音樂均抒發作者的生活感受、理想、情趣,以至整個內心世界,表達真摯豐富的感情。

“無聲之音”與“無形之象”,淺談書法藝術之美

不同的書體、風格,以不同的藝術形象表達思想情趣,

如《爨寶子碑》博大雄深,如古佛坐靜;《蘭亭序》思逸神超,如曲水流觴;其各自的藝術形象十分鮮明。因此,當我們步入豐富多彩的展廳時,似乎可以體味到高山流水的琴韻,空谷傳幽之鐘磬。

從情緒上受到感染,得到審美的愉悅和享受。

我們總結,書法藝術形象給人的美感包括形美和神美兩個方面

。形的美主要是運用抽象的點線、結構的疏密、點畫的輕重、行筆的疾徐,組成形象的字態,以它那動態的美、力量的美、結體的美、佈局的美、喚起人們的審美情感。

“無聲之音”與“無形之象”,淺談書法藝術之美

神的美是指書法藝術的點線不是像幾何學那樣機械的配合,而是書法家心靈的律動。

書法藝術品中運動的氣勢和力量,體現著書法家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審美理想、展現了作者的心靈和精神世界。

作者內心蘊含著的生命的意念,洋溢於字裡行間,也深深地震撼著欣賞者的心靈。

如果對書法學習和欣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維知書法”,維知每天給您帶來書法知識和名家書法欣賞。歡迎大家一起探討書法知識,三人行必有我師,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提高書法藝術水準。願與廣大書法愛好者一起弘揚中華傳統書法文化。

“無聲之音”與“無形之象”,淺談書法藝術之美

西泠印社金石手工篆刻定製 包郵

檢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