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冰《後浪》引爭議,為什麼會“翻車”?三個思維陷阱給你答案

何冰《後浪》引爭議,為什麼會“翻車”?三個思維陷阱給你答案

【引言】:比起單純的讚美或批評,更重要的是冷靜思考那些隱藏在爭議背後的東西,就像浪潮退去後要及時撿起沙灘上的“珍寶”。

前一陣,短片《後浪》火爆刷屏網際網路。

影片裡,國家一級演員何冰用一段鏗鏘有力的演講,毫不吝嗇地誇讚當代年輕人這股“後浪”,順帶反駁了那些感嘆一代不如一代的“前浪”。

何冰《後浪》引爭議,為什麼會“翻車”?三個思維陷阱給你答案

爭議卻隨之而來,網友對《後浪》褒貶不一。

有的人被影片裡的激情澎湃所感動,盛讚它展示了當代青年的青春活力和陽光自信。

有的人則認為它是在給年輕人貼標籤,影片裡的美好畫面並非是中國所有青年都能擁有,批評它說教感太強。

何冰《後浪》引爭議,為什麼會“翻車”?三個思維陷阱給你答案

《後浪》翻車了嗎?讚美也好,批評也罷,宅學君今天並非要評判孰是孰非,而是想跟大家探討下這場爭論不休背後的深層原因:

無論是《後浪》策劃團隊,還是唇槍舌戰的網友,都陷入了哪些大腦思維的“本能誤區”

01

一分為二

短片《後浪》看似要把前後兩代人聯結起來,實則卻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無意間把中國社會撕開一條大鴻溝,製造了矛盾衝突的對立面。

一夜之間,中國人被分成“前浪”和“後浪”。

何冰《後浪》引爭議,為什麼會“翻車”?三個思維陷阱給你答案

而那些被忽略的“中浪”、“海底”等人群自然要跳出來批評一番《後浪》,所以策劃團隊掉進的

第一個思維誤區就是「一分為二」,即把中國社會簡單分成相對立的兩個類別

其實,我們自己何嘗又不是這樣,總喜歡把事情一分為二:好的和壞的、富有的和貧窮的……

何冰《後浪》引爭議,為什麼會“翻車”?三個思維陷阱給你答案

一分為二的思維會誤導我們把平滑過渡當作兩極分化,把和而不同當作分道揚鑣,把求同存異當作矛盾對立。

就像怎麼看全世界人民的生活狀態,大多數人都會直接用“貧窮”和“富裕”來兩級劃分,認為前者生活是食不果腹,後者則是衣食無憂。

然而事實上,

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口既不生活在低收入國家,也不生活在高收入國家,而恰恰生活在中等收入國家

。如下圖所示,世界銀行把收入等級劃分為四個,目前全世界75%的人口生活在中間兩級,收入能滿足基本生活需要。

何冰《後浪》引爭議,為什麼會“翻車”?三個思維陷阱給你答案

雖說世界上永遠都會有最窮的人和最富的人、最差的國家和最好的國家,但要知道現實社會有不止兩種生活方式,兩極之間並不存在一道鴻溝。

這就像中國社會,佔大多數的並非是“前浪”或“後浪”,而是容易被忽略的“中浪”。

所以說,

要想真正看清事實和避免衝突,就不能再用非黑即白、非善即惡的直觀思維看問題,而是多層次研究事物的複雜內部

02

以偏概全

關於《後浪》的差評,批評聲更大的不是被忽略的“中浪”,反而是“後浪”本身:

影片裡的“後浪”代表不了我,中國年輕人的生活並非都是這樣美好。

在此,策劃團隊掉進的

第二個思維誤區就是「以偏概全」,即將非常不同的人群或事物錯分為同一個類別,並忽視它們的不同

說到以偏概全,那不得不提到“盲人摸象”典故(出自《大般涅盤經》):

大王讓盲人們各自講述摸到的大象是什麼樣,摸到大象牙的說大象像大蘿蔔,摸到鼻子的則說像圓木棒,摸到尾巴的說像一根粗繩……

如果說一分為二的思維本能誤導我們把世界分為“我們”和“他們”,那麼以偏概全則使得“我們”認為“他們”是完全一樣的。

何冰《後浪》引爭議,為什麼會“翻車”?三個思維陷阱給你答案

說回短片《後浪》,同樣是火爆網路但與之成鮮明對比的,是退伍軍人

任海龍

拍的短影片。

影片裡,他就像剛從煤堆出來,對著鏡頭說道:

希望每天都能賺300塊錢,這樣就可以帶養大他的姑父姑姑去旅旅遊,坐一次飛機、坐一次高鐵、坐一次輪船……可是不知道還能不能掙300塊錢,因為最近都不加班了……

何冰《後浪》引爭議,為什麼會“翻車”?三個思維陷阱給你答案

在影片結尾,他還表示:不指望能結婚,因為缺的錢還很多,就算再打幾年工也存不夠結婚的彩禮、房子等東西。

何冰《後浪》引爭議,為什麼會“翻車”?三個思維陷阱給你答案

像任海龍一樣,沒有月入過萬、沒有月休十天、渴望能多加班多掙點錢來改善家人生活,這才是當下中國大多數普通“後浪”的真實生活。

當然,期望透過一條短片就能展現出當代青年的全部生活狀態,這想法顯然也是不現實的。

而《後浪》所引起的爭議,恰好提醒了我們:

當討論一個群體的時候,要時常質疑自己的分類方法是否合理,多嘗試使用“同類找不同”、“不同類找相同”、“不同類找不同”等方法來驗證,避免陷入以偏概全的思維誤區,努力做到實事求是

03

單一視角

“精緻的消費主義”,是網友批評《後浪》較為集中的一點。

的確,縱觀短片所出現的“平板電腦、手辦玩具、攝影器材、飛機跳傘”等東西,明顯是中等偏上家庭才擁有的經濟條件。

何冰《後浪》引爭議,為什麼會“翻車”?三個思維陷阱給你答案

再加上外表光鮮亮麗的何冰,《後浪》對那些生活捉襟見肘的人來說,簡直就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難免會引起他們的心理不平衡。

如此說來,策劃團隊掉進的

第三個思維誤區就是「單一視角」,即誤認為所有的問題都可以用一個原因來解釋,或一個方案來解決

單一視角看問題很常見,就像諺語說的:

當你手裡拿著一把錘子,就會把所有的東西都看作釘子。

何冰《後浪》引爭議,為什麼會“翻車”?三個思維陷阱給你答案

比如我們認定問題的根源都是由社會不平等所帶來,那就會簡單認為:只要反對不平等,要求重新平等分配資源就能解決問題。

這種思考方式看似省時,實則會讓人忽略不同想法,也就不會再深入瞭解問題的本質或真相。

仔細一想,單純以“消費不起”為理由來批評《後浪》,何嘗不是另一種的單一視角?

所以要明白“沒有任何一種方案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我們應該

多視角觀察世界,對自己專業領域之外的知識保持好奇心,並以謙卑的態度多和不同意見的人交流,把他們的聲音看作是幫助自己真正理解現實的有用資源。

04

實事求是的方法

簡單來說,我們的大腦思維之所以會陷入上述幾個誤區,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個是

人類與生俱來的情緒化本能

,讓人總是喜歡簡單思考問題,直觀理解世界。

客觀講,人的很多本能反應,形成於祖先適應兇險環境的過程,是人類生存下來的必要手段。

何冰《後浪》引爭議,為什麼會“翻車”?三個思維陷阱給你答案

只不過,現代社會的複雜程度今非昔比,不是光靠簡單情緒化的本能就可以解決好所有問題。

另一個原因則是

影視媒體經常站在自己的視角刻意描述那些有衝突的故事

,比如影視劇總是喜歡描畫好人如何跟壞人鬥爭。

何冰《後浪》引爭議,為什麼會“翻車”?三個思維陷阱給你答案

久而久之,我們思維中的本能誤區就會被進一步放大固化,也就更難以做到客觀理性。

那麼,該如何控制錯誤本能,做到實事求是?

思維良方就是

學會“用資料說話”,堅持尋找絕大多數

,但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避免只比較平均數的做法

雖說平均數常用於評估整體情況,但還要注意資料的實際分佈。特別是當兩組資料存在重疊,則說明它們之間並不存在所謂的鴻溝,一分為二的本能誤區也就不攻自破。

2、避免只比較極端情況的做法

世界上總會有極端情況的存在,事物也總會有頂層和底層的差別,但不能一看到極端情況就直接歸納總結,而是多探尋有沒有忽略了佔大多數的中間狀態,這樣才能躲開以偏概全的思維陷阱。

3、避免只俯視不仰視的做法

就像物理規律一樣,不管是俯視還是仰視,都會產生視覺錯誤,都不能真實看到客觀事物。所以要想實事求是,還得養成多種資料加多種角度分析問題的習慣,避免陷入單一視角的誤區。

當然,光看資料也不行,必要時還得具體案例具體分析,正如《事實》作者說的:

沒有數字,我們不可能理解這個世界,但是這個世界也不可能僅僅透過數字來理解。

何冰《後浪》引爭議,為什麼會“翻車”?三個思維陷阱給你答案

總言之,我們應該像堅持健康飲食和鍛鍊運動一樣,

努力改掉以往過度情緒化的本能,將實事求是的思維方式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05

怎麼看《後浪》爭議

資訊大爆炸時代,網際網路熱點每時每刻都在更替,再火爆的話題也會冷卻下來,繼而被遺忘。

短片《後浪》,估計也難逃此“命運”。

個人而言,

與其爭先恐後地追逐熱點,不如等其風平浪靜後,好好冷靜思考話題爭議背後的東西

,這也正是宅學君寫本篇文章的初衷。

何冰《後浪》引爭議,為什麼會“翻車”?三個思維陷阱給你答案

跟風評論一件事很容易,難的是擁有一顆開放的心靈去正確理解分析它,而更難的則是避開本能誤區,錘鍊出實事求是的思維方式。

不過越難越有價值,一旦擁有實事求是的思維能力,就不會過度緊張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而是警惕真正的危險,把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最終做出更好的決策,共勉~

參考資料:《事實:用資料思考,避免情緒化決策》,[瑞典]漢斯·羅斯林 / [瑞典]尤拉·羅斯林 / [瑞典]安娜·羅斯林·羅朗德

(感謝閱讀,創作不易,歡迎點贊)

「宅學君 」

:愛宅,愛學習,向上,共進步……歡迎關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