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害苦了劉備,蜀國沒落了,此戰為何不帶諸葛亮?

公元221年

劉備率領大軍掛帥親征

,浩浩蕩蕩地朝著

東吳孫權

勢力進發。然而在這場戰爭中缺乏了一個很關鍵性的指揮人物,那就是諸葛亮。毫不誇張地說,劉備打下蜀國有一半都是諸葛先生的功勞,然而這次大軍出征他卻不帶諸葛亮,這似乎已經為後來的戰敗埋下了伏筆。那麼劉備到底是為什麼不帶諸葛亮,真的純粹是因為自信過度,還是心裡在打其他的算盤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夷陵之戰:害苦了劉備,蜀國沒落了,此戰為何不帶諸葛亮?

首先,為什麼劉備一定要打這場夷陵之戰呢?

此戰役的

導火索

很多人都知道,那就是

荊州被奪。

公元219年

,孫權帶兵攻打荊州,

關羽因為一時疏忽導致了城破

,並且自己還掉了腦袋,大意失荊州的典故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劉關張

可是桃園三結義的過命兄弟,兄弟被殺,劉備要率軍報仇似乎也是合情合理。除此之外,荊州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城池,殺了孫權順便奪回荊州,這聽起來是兩全其美的好事。然而從一個謀略者的角度出發,當時的蜀國真的適合貿然對外開戰嗎?

夷陵之戰:害苦了劉備,蜀國沒落了,此戰為何不帶諸葛亮?

別人立國稱帝都是歡天喜地,然而劉備建立蜀國時心中卻是滿懷鬱悶,內憂外患可以說是一起來了。首先就是好兄弟被殺,荊州被奪,導致元氣大傷。其次就是蜀國內部的問題,在三國中蜀國的國力最弱,並且國家內部還存在十分複雜的政治問題,

劉備本身又是一個外來政權

,熟悉起來需要時間。但是魏吳兩家願意給他時間嗎?恐怕難,他們已經蠢蠢欲動。正是在這番外憂內患的同時夾擊下,劉備逼不得已要率軍出征。

他非常渴望打勝仗來證明自己,他需要展現出自己強悍的軍事實力讓人信服

,讓魏吳兩國不再蠢蠢欲動,他已經顧不上休養生息了。

或許這也是劉備不帶諸葛亮的原因之一。

夷陵之戰:害苦了劉備,蜀國沒落了,此戰為何不帶諸葛亮?

孫權聽說了這個訊息也有些慌張,畢竟人家是來找自己報仇的,而且他目前的情況也不是很樂觀。一旦劉備打過來的話,背後虎視眈眈的曹操估計也會渾水摸魚分一杯羹,到時候絕對沒有他的好果子吃。

於是他派出使者找到劉備,希望能夠講和

。若是此時諸葛亮在場的話,沒準講和的事還能談談。但劉備哪裡會去聽?你把我最好的兄弟都殺了,還怎麼協商?孫權講和無果,只好找到曹操俯首稱臣,避免最壞的結局。

夷陵之戰:害苦了劉備,蜀國沒落了,此戰為何不帶諸葛亮?

張飛聽說大哥要去報仇了也很高興,浩浩蕩蕩調集了上萬人,打算和大哥一起去踏上覆仇之旅。然而他的結局也是很悲催地,出發前被自己的部下

範強

給殺了,人頭還被範強送給了孫權。這下劉關張三結義只剩下一個劉了,不用說,劉備更氣了。兩個兄弟的死都是因為吳國孫權,他恨不得吃了孫權的心都有。然而這個時候的劉備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犯下了一個大錯,

那就是求勝慾望太強,缺乏了清晰的指揮戰爭思路。

若是諸葛在場,結局相信會有所不同。

夷陵之戰:害苦了劉備,蜀國沒落了,此戰為何不帶諸葛亮?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劉備在不熟悉的地形的情況下貿然前衝,最終導致全軍覆沒,逃出來的人少得可憐,劉備跑是跑了,

但心中就此結下了鬱結

。原來他是想逃到

白帝城

修生養息,再尋找機會。可是這場戰爭的失敗實在是太慘重了,他越想越氣,最後直接把自己氣死了,留下蜀國一個爛攤子。

夷陵之戰:害苦了劉備,蜀國沒落了,此戰為何不帶諸葛亮?

明明帶上諸葛亮就可能解決的問題,為什麼劉備就犯了糊塗呢?

其實不帶諸葛亮主要有兩個原因

,放到現代來說就是

負責劃分問題

。諸葛亮在劉備團隊裡面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但主要還是在

政治和後勤管理

方面負責,帶兵打仗這種事情,說實話他做的不多。

夷陵之戰:害苦了劉備,蜀國沒落了,此戰為何不帶諸葛亮?

而且前文也提到了,當時

劉備的蜀國建立的匆忙

,雖說東漢末年已經分了三國,但依舊有不少先前

諸侯國的領袖有著狼子野心

,蜀國內部的政治相當混亂。一旦出了什麼問題就是內亂,在劉備帶兵打仗的情況下出現內亂,可能會導致物資供給不足,糧食不夠的情況出現,那是真正的兵家大忌。總而言之,家裡不放個能鎮住場子的人,劉備又怎麼能放心出門呢?

夷陵之戰:害苦了劉備,蜀國沒落了,此戰為何不帶諸葛亮?

其實劉備確實是對自己有信心的

,他之前用的都是這種戰略方式,比如讓他一戰成名的赤壁之戰。他在前線打的好,諸葛在後面為他調派資源的事情也從來沒有落下過。士兵吃得好,睡得好,這本身也是一個打勝仗的關鍵點。

夷陵之戰的失敗說白了還是劉備太過急於求勝

,或許是被關羽的死衝昏了頭腦,再或許是太想要證明自己。究竟如何,歷史已經銘刻在那裡,這些留給我們後人來評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