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光全視:用混合現實技術開拓醫療視覺化藍海

在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今天,各種新技術不斷湧現,其中 AR/VR因其技術相對簡單、應用廣泛而被很多消費者認可。但說到相對較新的 MR 技術,即“混合現實”(MixedReality),可能就很少有人聽說過了。其實,目前混合現實技術已經在一些行業中得到應用,其中也包括醫療行業。

北京華光全視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光全視)作為一家年輕的創業公司,其宗旨就是開發最新的混合現實技術,並運用於醫療視覺化上,目前也得到了不錯的效果。

時機成熟 組建完整的團隊

混合現實技術其實是虛擬現實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該技術透過在虛擬環境中引入現實場景資訊,在虛擬世界、現實世界和使用者之間搭起一個互動反饋的資訊迴路,以增強使用者體驗的真實感。在醫療上,混合現實可以運用到諸多方面。但是,對於一家公司來講,僅僅懂技術或者只擁有醫療人才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將二者完美地結合起來才能產生實實在在的價值。

華光全視聯合創始人、技術總監李大偉在接受中國商界雜誌記者採訪時表示:“華光全視在正式成立之前,實際上就已經在進行相關的籌備工作了。當時我們的技術團隊,包括張文耀教授、李曄醫生在內,都進行了混合現實技術指導顱腦穿刺手術的相關研究。”李大偉說到的這兩個人分別醫學影像處理和醫學神經外科方面的工作,而李大偉本人對混合現實技術則有著深刻理解與大量實際開發經驗。他們同其他專業領域團隊成員一起,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團隊,協同推進醫療混合現實專案的開發,讓華光全視有了成立的基礎與發展條件。

“我們認為這項技術是值得落地商業化的,我個人又希望能夠透過創業來創造更多的價值,大家都覺得透過 ‘產學研’相結合的模式做一家醫療技術公司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李大偉對記者說。

 用混合現實技術 在手術中為醫生導航

在醫療上,呈現患者病灶的影像資料一般都是透過 X 線、超聲、CT、核磁共振等傳統技術手段檢查後所得,雖然獲取的影像可以達到三維效果,但是一般都呈現在二維的平面上,有著很大侷限性。而混合現實技術展示的則是三維影像,在手術中具有更高的應用價值。

華光全視:用混合現實技術開拓醫療視覺化藍海

醫生佩戴微軟 HoloLens 全息眼鏡進行手術

“我們目前主要進行的就是混合現實技術指導顱腦手術的科研成果落地嘗試,並開始了商業化程序。”李大偉對記者表示,“現在做虛擬現實、混合現實的醫療行業的公司實際上比較多,但大部分都集中在學校的教學上,或者是一些手術前的規劃上,像我們這樣把混合現實技術應用到手術中的公司目前是比較少見的。”

在傳統的顱腦手術中,腦出血是比較常見的一種併發症,做這類手術需要用引流管把裡面的積血抽出腦外,傳統手術中操作流程是醫生根據患者 CT 等影像資料,並結合自身經驗在患者頭部面板上做相應的標記,然後使用引流管進行穿刺,這個過程無法觀察到顱內的具體情況。李大偉告訴記者:“在我們之前做的臨床統計中,做一例這樣的手術平均要穿兩到三次,偏差在 15 毫米左右。這樣穿刺進去的位置是很難把控的, 經驗豐富的老醫生可能更準確一些,但相對年輕的醫生因為技術和經驗等侷限,穿刺的質量可能就要差一些了。”

用混合現實技術輔助相同或類似的手術,手術效果得到了明顯提升。李大偉為記者介紹了混合現實技術的使用流程。首先要獲取患者的 CT 掃描等影像資料,在工作站上構建手術計劃,然後把整個手術計劃做成一個三維模型,最後透過伺服器上傳到微軟 HoloLens 全息眼鏡上,把它呈現在現實環境中,並與患者的頭部加以重疊。在手術過程中,醫生配戴著HoloLens 全息眼鏡進行手術,就可以看到患者的顱內情況,基於這些看到的內容,可以選擇最優的穿刺路徑。

目前,華光全視已經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做了幾十例顱腦穿刺臨床檢驗。透過其中 25 例以及作為對照的 25 例用傳統方法的手術資料相比較,用傳統的手術方法平均每次手術要穿刺兩到三次,穿刺管最終到的點離設計的靶點的距離平均在 15毫米左右,而且其中有兩例還出現了穿刺道血腫,也就是因手術操作引發的併發症。李大偉向記者介紹:“透過混合現實技術做的手術,大部分都是一次穿準,少部分需要第二次穿刺,平均穿刺的偏差在 5 毫米左右,而且沒有出現任何併發症案例。我們後續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還做了一些臨床實驗,得到了醫生非常好的反饋。”用混合現實技術指導顱腦穿刺或類似的手術,與傳統方法相比具有準確度高、成本低、併發症可能小等優勢。

“此前我們做了很多科研的沉澱和技術的積累,顱腦穿刺專案是我們技術積累的一次實踐,事實證明這次實踐非常成功,之後我們也會有更多的產品和專案產出。”李大偉說。

醫療混合現實技術 藍海市場前景廣闊

根據中國醫藥物資協會醫療器械分會發布的《2015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藍皮書》, 2001 年至 2014年間,我國醫療器械市場銷售規模由179 億元增長到 2556 億元, 2015 年更是達到 3080 億元,較 2014 年增長了 20。05%。其中,影像診斷裝置在我國醫療器械細分市場中規模最大,佔據了 40。04% 的份額。

目前,醫療影像檢查的收入已佔到醫院總收入的 10% 以上,份額在藥品收入之後。按照我國過去 5-6年的醫療整體支出測算,到2020年,我國醫學影像市場規模將達 6000 億至 8000 億元左右。

在李大偉看來,醫療可視技術的研發應用,目前還屬於早期階段,而且現有的應用也大多集中在教學培訓與術前展示上。但他也認為這個行業的前景非常廣闊。一方面,醫療視覺化領域從二維向三維發展是這個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另外一方面,現在混合現實技術正進入發力階段,很多行業巨頭都在加入這條賽道。對於公司的發展,李大偉也表現出了很大的信心,他說:“這條路可能不是那麼好走,但是路也都是人走出來的,我相信我們走的路是一條正確的路。”

李大偉認為,華光全視最大的優勢是其團隊架構。要做一款醫療方面的產品,首先必須要掌握相關醫療華光全視聯合創始人、技術總監李大偉技術,並且需要大量的論證。華光全視目前使用的混合現實技術,此技術正進入發力期,包括微軟、谷歌Facebook 也都在加緊佈局,這種技術與醫學的結合需要長時間去進行磨合。另外就是產學研結合的執行模式,這也是現在應該提倡的一種模式。李大偉表示,目前,華光全視聚焦於利用混合現實技術導航腦穿刺手術,每年中國大約有 100 萬例腦穿刺手術,覆蓋絕大部分二甲和三甲醫院,在這個腦穿刺手術的醫療場景中,華光全視公司的技術成果和競爭優勢是國內比較領先的,未來將以此作為切入點,不斷最佳化和創新。

積極進取 開拓未來

MR 眼鏡屬於混合現實技術的重要硬體裝置,目前,華光全視一直使用的是微軟 HoloLens全息眼鏡。李大偉表示,現在華光全視正在與國內做混合現實硬體的創業公司合作,價格比微軟要便宜一半以上,華光全視做軟體和醫療場景落地預計到明年銷售收入在 500 萬元以上。

在未來 2-5 個月內,華光全視還將開發並完善多個基於混合現實技術的軟體,適用眾多醫療場景,包括但不限於腦穿刺導航軟體、肺部醫學影像三維混合現實重建軟體等。

同時,李大偉還表示,華光全視近期正在進行第一輪種子融資,希望融資 200 萬元,出讓 10% 股份,助力公司發展。(文 / 本刊記者宋茲鵬)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