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有“話說”(三)

耳朵,是五官之一,位於眼睛的側後面,形如倒置胎兒,

它具有分辨

振動的功能,能將運動是振動

發出的聲音轉換成神經訊號

,再傳給人體大腦。在腦中,這些訊號又被翻譯成,可以理解的圖畫、詞語、音樂和其他聲音

。人們通常認為只是聽覺器官,但在醫者的眼裡,它是人體的縮影,符合生命全息律,是一個奧秘無窮的大千世界。耳朵不僅能反映出全身部位的健康狀況,甚至還可看出許多身體病變,並對疾病進行預測、調理和治療。

“耳朵”有“話說”(三)

神奇的聽覺是怎麼產生的?

在說說聽覺是怎麼回事之前,

首先就要

知道

聲音是什麼。聲音是

由物體

振動產生,並能向四周傳播的一種空氣波動。和水波一樣,一塊石子投入平靜的湖裡,水面就會產生一層層的波紋,向四周傳播。而聲波波動的物質不是水

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聲波是有能量的,它能使被接觸到的物體產生振動,就象水波能讓水面上的物體搖擺一樣。物體振動得越快產生

的音調

就越高;振動的越慢,音調就越低。

大家知道,

物體每秒鐘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科學家為了研究方便,把每秒鐘振動一次叫做

1

赫茲

赫茲就是頻率的單位

。人

的耳朵

並不是什麼聲音都聽得到,只有振動頻率在

20

20000

赫茲範圍之間的聲音才會引起聽覺。

聽覺產生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叫聲音的傳導過程。參與聲音傳導的結構有外耳、中耳和內耳的耳蝸。而聲音傳入內耳有兩條路徑:一是空氣傳導,它的過程是這樣的:聲音經過外耳廓收集到外耳道,而引起鼓膜振動,隨之帶動錘骨運動,傳向砧骨、鐙骨,鐙骨底板振動後將能量透過前庭窗傳給內耳的外淋巴,外淋巴流動就象瓶子裡的水一樣晃來晃去,帶動了其內的基底膜波動。在這個過程中,耳廓的作用就是收集聲音,辨別聲音的來源方向。人的耳廓已經退化了,不像其他動物那樣大而靈活,可以能動來動去,所以有時候聽聲音需要手放在耳廓上或轉動頭部來協助。但外耳道卻能對聲音進行增壓並保護耳的深部結構免受損傷。在聲音的空氣傳導過程中,鼓膜和三塊聽小骨組成的聽骨鏈作用最大。因為鼓膜為一層薄薄的膜狀物,它的振動頻率一般與聲波一致,最能感應聲波的振動,並且能把聲波的能量擴大

17

倍。而聽小骨以最巧妙的槓桿形式連線成聽骨鏈,又把聲音能量提高了

1。3

倍。二是骨傳導,聲波能引起顱骨的振動,把聲波能量直接傳到外淋巴產生聽覺。這好像有點不可思議,看不到抓不著的聲波能振動堅硬沉重的頭顱骨?但這的確是事實,而且有移動式骨導和壓縮式骨導兩種方式呢!只是骨導在聲音傳導過程中不是主要方式罷了。

聽覺產生的第二個階段就是聲音的感覺過程,它主要是由內耳的耳蝸完成的。當空氣傳導和骨傳導的聲音振動了外淋巴後,也就波動了生長於其內的基底膜。基底膜就象一大排並排排列的從長到短的牙刷。聲波能量使

牙刷毛

發生彎曲或偏轉,這種彎曲和偏轉能產生電能,並沿著

牙刷柄

傳向神經中樞,產生聽覺。不同頻率的聲音總能找到一個長短合適的

牙刷

配對,產生最佳共振。

“耳朵”有“話說”(三)

黃帝內經有云:耳者,宗脈之所聚也。其和人體臟腑、經絡都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絡。

“耳朵”有“話說”(三)

我們知道耳廓主要由彈性纖維軟骨、軟骨膜、韌帶、退化了的耳肌及覆蓋在最外層的皮下組織和面板所構成。耳廓的皮下有極為豐富的神經、血管、淋巴分佈。別小看耳朵方寸之地,它上面分佈著上百個可以用來防治疾病的常用穴位,現在國際公認有93個穴位,臨床上經驗穴也有200多個。採用耳穴療法可以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

“耳朵”有“話說”(三)

關愛聽力,聆聽幸福!今天和朋友們分享,怎麼樣判斷聽力是否下降?

當出現下面情況是,要引起高度重視:

1可以聽得聲音,但是聽不清

2在嘈雜環境聽得吃力

3只有面對面講話,才能理解清楚

4覺得別人說話含糊不清

5必須要別人重複一些內容

6電視聲音要調得比較大聲

7對於自己不明白談話主題,常常會答非所問

8公共場所或家庭聚會覺得有些困難

9除非距離很近,否則很難聽到電話聲或者門鈴聲

10感覺頭顱有聲音,如嗡嗡聲或者蟬鳴聲(耳鳴)

當有以上現象發生時,很有可能是聽力有所下降,要及時去正規醫院就診。

好了,以上就是耳朵有話說(三)部分內容。

“耳朵”有“話說”(三)

耳道公益祝福所有朋友聽力健康,擁有幸福美好生活!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