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教師:如何圍繞核心概念分解研究內容

一線教師:如何圍繞核心概念分解研究內容

中小學教師在課題研究中,確定選題後,往往有一個非常犯愁的事情,就是如何分解出研究內容。分解研究內容需要一定的經驗,也需要一些邏輯學基礎。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方法可循。其中最為常用的方法就是圍繞核心概念分解研究內容。

下面結合幾個課題,具體談一談如何圍繞概念分解研究內容。

課題一:“利用小學科學課程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研究”

一線教師:如何圍繞核心概念分解研究內容

“利用小學科學課程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研究”。“觀察能力”是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觀察能力是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課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主要學科之一。這是毋庸置疑的,我們不在此浪費時間。

如何分解該課題的研究內容呢?我們從核心概念——“觀察能力”找突破口。“觀察能力”在課題是因變數,所謂的因變數就是目標變數。

我們可以追問:什麼是觀察能力?觀察能力有哪些基本構成要素?我們怎樣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呢?

這一系列追問是非常重要的。前兩個問題是對概念內涵與外延的追問,解決的本體論的問題,即它是什麼。第三個問題解決的是方法論的問題,怎麼辦?

怎麼辦?是需要我們頭腦風暴一下子。

思考一:

不同自然事物的觀察方法應該是不一樣的,有的事物需要反覆觀察法,有的事物需要對比觀察法,有的事物需要多感官觀察法等,如果學生學會針對不同的觀察物件使用不同的觀察方法,也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基於此,我們提出這樣一個研究內容:小學科學課學生觀察方法的培養研究。

思考二:

觀察時,如果只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地看,其觀察能力很難提升。如果能夠開發出一些觀察工具,如觀察量表,觀察記錄單,攝影記錄表等,對學生的觀察能力的提升一定會有幫助,基於此,我們提出第二個研究內容:關於小學生觀察事物的工具開發研究。

一線教師:如何圍繞核心概念分解研究內容

思考三:

科學課上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主要陣地,如何利用教材上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呢?這裡就涉及教學方式、教學策略、教學模式的問題,如啟發式,如先研討再觀察再研討策略,如前學後教教學模式等。於是產生了第三個研究內容:關於在科學課上開展觀察能力培養的教學方式、策略、教學模式的研究。

思考四:觀察能力怎麼算是有了,怎麼算是提高了,要有一些標準,有了標準才好判斷,於是生成了第四個研究內容:關於觀察能力概念及評價指標的研究。

基於以上分析,該課題大體有了四個研究內容,於是這個課題就可以立起來了。

課題二、“大資料”背景下,發展小學生資料分析觀念的實踐研究

一線教師:如何圍繞核心概念分解研究內容

這個課題如何分解研究內容呢?

我們先找到這個課題的核心概念,其中“資料分析觀念”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這個概念在課題同上題一樣,處於目標變數的位置。既然是核心概念,我們就要把它搞清楚。“資料分析”是指用適當的

統計分析

方法對收集來的量資料進行彙總、分類、理解並消化,從中獲取資訊的活動。那麼“資料分析觀念”是什麼東西呢?如果理解了“資料分析”,那麼只需要再瞭解“觀念”是什麼東西,就可以對這個概念有一些清晰的認識。所謂“觀念”是指對事物的主觀與客觀的系統化認識。所謂“資料分析觀念”,即對資料處理的系統化認識。

概念搞清楚了,那我們課題組成員要頭腦風暴一下子,思考:如何提升學生的資料分析觀念水平呢?

思考一:

現在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頭腦中的“資料分析觀念”發展到了一個什麼樣的水平?這個要搞清楚。於是產生了第一個研究內容:小學中高年級學生資料分析觀念發展水平現狀調查研究。

思考二:

提升小學中高年級學生資料分析觀念是需要資源的,沒有資料資源,學生資料分析觀念是無法提升的,那麼資源怎麼來?我們教材中有一些資源,但是教材中的資源或是陳舊或是離學生生活比較遠,怎麼辦?就是需要一線教師根據課程標準開發一些符合學生實際的大資料資源。於是產生了第二個研究內容:小學中高年級大資料資源的開發研究。

一線教師:如何圍繞核心概念分解研究內容

思考三:

如果我們找到了大資料資源,那麼就要使用這些資料資源,怎麼使用這些資料資源呢?怎樣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以及分析資料的方法更好呢?自然產生了第三個研究內容:小學中高年級大資料資源課堂教學實施研究。

思考四:

課題組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分析這些大資料資源,那麼對中高年級學生的資料分析觀念有提升嗎?如何證明有或是沒有呢?那就要涉及到評價問題,既然要進行評價,那就要有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於是產生了第四個研究內容:小學中高年級資料分析觀念的評價指標及評價活動研究。

有了這四個方面,這個課題的研究內容就大體清晰了。

課題三:英語戲劇教學法培養小學生思維品質的研究

一線教師:如何圍繞核心概念分解研究內容

如何分解這個課題的研究內容呢?

這個課題有兩個變數,一個是自變數,即戲劇教學法;一個是因變數,即思維品質。

研究的邏輯就是操縱自變數以轉變因變數。這個課題就是操縱戲劇教學法,提升因變數思維品質水平。那麼,這個課題的研究內容應該怎樣分解呢?

思考一:

首先要把目標變數搞清晰,什麼是思維品質?思維品質包括哪些方面?思維品質有怎樣的發展水平是否有標準。這是需要研究的。於是產生了第一個研究內容:基於小學思維品質概念及發展水平的現狀研究。要用到文獻法和調查法。

思考二:

課題操縱的自變數是戲劇教學法,戲劇教學法的前提要有戲劇素材,沒有戲劇素材這個教學法則無法實施。但是戲劇素材或劇本來源是一個非常專業的事情,教師畢竟不專業,必然要依託一些已有成果,課題組認為市面上的《麗生英語分級繪本》就是很好的素材。但問題是:該繪本中所有的素材都可以使用嗎?是不是需要進行遴選一下所以第二個研究內容就產生了:以麗生英語分級繪本為依託,針對思維品質發展要素,探索不同學段的戲劇素材的研究。

一線教師:如何圍繞核心概念分解研究內容

思考三:

有了戲劇素材,接下來的事情就是劇本編制、角色選派、劇本排演及成果展示了。戲劇教學法的目的一方面要完成英語教學任務,另一方面要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所以這個研究內容可以這樣定:基於思維品質提升的英語教學法的實施研究。這個研究內容最好是用案例研究的方式進行。

思考四:

英語戲劇教學法的實施,是課題的最為核心的研究內容。那麼實施一段時間後,這個戲劇教學法對學生的思維品質有沒有促進作用呢?這個戲劇教學法對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有沒有效果呢?這就要對這一教學法進行評價,要評價就要找到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方式。於是產生了第四個研究內容,英語戲劇教學法對學生思維品質的評價研究。

課題四:柯達伊教學法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一線教師:如何圍繞核心概念分解研究內容

如何分解這個課題的研究內容呢?這個課題中有兩個核心概念,一是柯達伊教學法,二是應用。這兩個核心概念都處理於自變數的位置。我們可以把這兩個概念放在一起表述:應用柯達伊教學法。這個課題是一個成果應用的研究。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應用柯達伊教學法?怎麼應用?應用得怎麼樣?這三個問題研究清楚了,就可以說完成了研究任務。我們就其研究內容的分解,做出如下思考。

思考一:

這個課題既然是一個成果應用的研究,那麼就要把原有的成果研究透,什麼是柯達伊教學法?這個教學法的特點是什麼?優勢是什麼?適用性怎樣?這個方法實施的流程怎樣?這就是第一個研究內容:關於柯達伊教學法的文獻研究。

一線教師:如何圍繞核心概念分解研究內容

思考二:

我們把柯達伊教學法弄明白了,下一步就是研究如何應用的問題?如何應用呢?課題組透過文獻,發現這個教學法根據音樂教學的內容,又派生出若干個小方法:首調唱名法、科爾文手勢、字母譜、節奏讀法和固定音名唱法等教法。這些小方法是柯達伊教學法的下位方法,恰恰是這些方法可以直接指導音樂課教學。於是又可以生成第二研究內容,即柯達伊教學法中的相關教法的實施研究。每一個下位的方法可以做為一個子課題進行研究。

思考三:

教學法是非常具體的,也有其可操作性,在實踐之後,就要思考這些教學法使用的效果如何?欲研究其效果,自然要用到評價。所以可以把柯達伊教學法的評價研究做為一項研究內容。

筆者用以上四個例項來具體闡述研究內容的分解,從中可以探尋一些規律。當然,研究內容的分解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分析角度不一樣,研究內容的分解也會有一些出入,但是一些基本的、核心的東西不會變。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