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入塵煙》:凋落的天真時代

《隱入塵煙》:凋落的天真時代

7月8日,李睿珺導演的文藝電影《隱入塵煙》上線影院,在影院放映的這十幾天裡,這部電影經歷了豆瓣評分從7。8分到8。4分的奇蹟上升,與之對應的,是它上線初期排片一再被壓縮,但後期口碑不斷攀升,排片已經從0。7%回升到了1。7%,截至發稿,這部電影的票房已經達到一千三百多萬。

《隱入塵煙》:凋落的天真時代

有人說,“叫好不叫座”是文藝片必然的命運,也有人說,視覺體驗需求不那麼強烈的文藝片沒有必要進電影院看,等下線到影片平臺觀看,也是更好的選擇。但是,面對《隱入塵煙》,我們還是認為這是一部非常值得進入影院觀賞的好電影,因為它太豐富、太細膩,那些如油畫般鮮豔漂亮的視覺畫面、一擲千金的情緒流動,以及需要觀眾凝神靜氣才能層層剝離的意象隱喻,都值得我們為它付出心無旁騖的130分鐘。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說一說,《隱入塵煙》為什麼好?以及,對我們來說“隱入塵煙”的到底是什麼?

“我給你種了個花兒”

《隱入塵煙》講的是兩個普通農民的故事。男人馬有鐵,能幹、貧窮、寡言,在哥哥家幫忙半輩子,卻連看電視都要在鄰居家裡藉著看。因為在家排行老四,所以人人都喊他“老四”,喊到最後,大家都忘記了他的大名。女人曹貴英,從小遭受哥嫂的家暴,瘸腿、手抖、時不時小便失禁,對於哥嫂來說,她就像是一塊燙手,卻甩不出手的山芋,她無從選擇感情,更無從選擇自己的命運。

老四和貴英的見面是一場沉默的意外。貴英的哥嫂害怕她在外人面前大小便失禁,尿在凳子上,便催著她出去上廁所,貴英一瘸一拐地走到寒意瀰漫的屋外時,看到了那個沉默的老四正在給家裡的驢子喂苞谷。後來她給老四說,我覺得這個人對牲口好,對人,肯定也不差。拍結婚照時,兩個人的頭各自歪向一邊,像是兩棵被烤焦的麥子,在命運的炙烤下早已放棄了生長的念頭。

《隱入塵煙》:凋落的天真時代

《隱入塵煙》劇照

可是,土地的力量卻總是在於能夠絕處逢生,在那些龜裂的縫隙之中撒落一點甘霖與清蔭,它也能如麥子爆裂一般給你妙筆生花的迴應。結婚之後,老四和貴英住在外出打工的鄰居的土房子裡。家裡貧窮,老四卻把最好的都給了貴英,苦活累活全都自己幹,剛蒸好的饃饃要她趁熱吃,看到一件長大衣,也想著給貴英買回去,“能遮住屁股”。貴英在家洗衣做飯、養雞餵豬,老四回來得晚了,就捂著熱水瓶去村口等他回家。村口有人議論,“老四這人,娶了誰不都得拴在腰上寶貝著”,於是老四就真的用一根繩子把貴英拴在腰上,以防她在屋頂乘涼熟睡時跌下去。

他們之間感情生長的過程,就像是一朵植物生長的過程。起初酸澀、怯弱,但後來,他們一起在土地中耕作、在暴雨中搶救土坯、在河水中擦洗對方的身體……對於老四和貴英之間的感情,用“愛”這個字眼形容或許有些彆扭,它更像是一種莊稼般的生命力。

對於莊稼而言,它無從選擇自己在哪裡生長,但是它們隨物賦形、生根抽芽,最後居然真的能開出一朵花來。

《隱入塵煙》:凋落的天真時代

《隱入塵煙》劇照

被推倒的土房子

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貴英和老四隻有在單獨面對彼此的時候,才會產生連續的對話,而當他們面對外界的時候,這兩個人往往都保持著長時間的沉默,

在現實的鄉村世界中,他們是邊緣、是弱勢,是“失語”的那一群人。

那麼,他們的聲音都被誰遮蓋了呢?

電影中有一場戲,是老四和貴英在姐姐家裡看電視,一個沒有交代身份的男人突然降臨,他來宣佈老四和貴英借住的土房子的拆遷事宜——“為了新農村建設,提升村民的生活水平,將對土房予以拆遷並提供補助。”在聽到這宣判之後,他們沒有說一句話,但是貴英卻突然小便失禁,尿在了凳子上。這句與整個電影氣氛格格不入的官方話語像一個突然闖入的不速之客,用極不平等的聲量之差打破了老四和貴英之前胼手胝足創造的天真與安定。他們不得不在沉默中面對自己的家被拆掉,然後流浪到另一個家的命運。

《隱入塵煙》:凋落的天真時代

《隱入塵煙》劇照

同時,一件貫穿整個電影的事件,就是老四要為村裡拖欠大家地租的富豪張永福獻血。張永福是熊貓血,只有老四能獻,當貴英因為心疼老四表示出不情願的時候,我們能夠看到一個農村生活中最普通不過的場面——一群村民烏烏泱泱地擠在老四家裡,一言不發地看著他,張永福的兒子站在最前面,跟他們講,“有什麼困難,我們幫你解決嘛?”如果說拆遷是來自官方由上至下的壓迫,老四要面臨的另一場施壓,就是來自身邊相同處境中的農民群體,出自鄉愿主張的高氣壓。

而且,《隱入塵煙》更為可貴的,是為我們展現了那些蒙在老四和貴英嘴邊的灰塵。就像老四去城裡想給貴英買件大衣,標價四百元,講講價,可以砍掉一半,再講講價,八十元就能買到,可是老四還是買不起,這是他在金錢邏輯面前的敗退。可是,張永福的兒子可以輕輕鬆鬆買下這件大衣,然後硬塞給老四,作為他獻血的“補償”。即使老四內心是出於自願想要透過獻血讓張永福把地租錢還給村民,但在這樣的群體性逼迫與金錢原則操控下完全不等價的“補償”中,他的身份最終也只能被扭曲為一個“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獻血工具,獨屬於他的善良與義氣,最終都無法被看見。

他們的“失語”,是一種可悲的必然。

《隱入塵煙》:凋落的天真時代

《隱入塵煙》劇照

燕子飛走了

廣州大學人文學院教授蓋琪在評價《隱入塵煙》時,用了一個詞彙來描述老四和貴英兩人之間的狀態——“天真”(《彼岸與此岸:電影《隱入塵煙》的兩重時空與兩種文明》)。

這種天真性不僅表現在前文所提到的彼此之間的依賴與疼惜,也表現在他們對於自然的珍重和超強的共感能力。

老四在拆遷隊面前苦苦企求他們寬限幾天,只是因為屋簷下的小燕子還沒長大,不能飛;他們用燈箱孵化小雞,燈光從紙箱的洞口搖曳到土牆上,彷彿暗室生花;他們順應四時節律耕種與收穫,享受著土地平等而無私的饋贈……

《隱入塵煙》:凋落的天真時代

《隱入塵煙》劇照

所以,這種由土地而長養出的自然人性是淳樸而單純的。老四即使給張永福一次又一次地獻血,依然堅持要把大衣錢退還,因為這是“一碼歸一碼”,同樣的,在他糧食豐收後,第一件事也是要一分不差地還清之前的欠款,可是卻對收購糧食的人以“去掉零頭”為名的剋扣毫無反抗,貴英在童年時想要給村口的老瘋子一口飯吃卻遭到了哥嫂的毒打,只有在老四說起這件事時,他們才心有靈犀般地驚歎到,他們各自都曾經想過幫助這個瘋子……

可是,《隱入塵煙》卻運用了一系列突發或是必然的事件告訴我們,這種鄉土的“天真性”的失落是我們無法抗拒的結局。

容納他們的土房子最終總免不了被推倒的命運,他們來不及等燕子長大,因為房子的主人要急著回南方打工;老四和貴英在河水中洗澡時,旁邊高速公路上的刺眼車燈一輛一輛閃過,不斷侵蝕著他們的私有空間;包括最終老四和貴英的命運,那株即使處於貧瘠土地上也能抽芽生根的堅韌花朵,最終只能迎來一個令人唏噓的結局。

《隱入塵煙》:凋落的天真時代

《隱入塵煙》劇照

剛剛看完電影的時候,我們一定會被導演在電影中那些詩意而唯美的鏡頭所打動,但是,在這些“詩意”的背後,李睿珺從未迴避那一層現實的“痛感”。這是一種無聲的疼痛,它並非要批判什麼,也沒有控訴工業文明如何不好,他只是非常隱忍剋制地告訴我們,看,我們曾經還有那麼美的生活,那麼美的人,可是到了最後,都消失不見了。“塵歸塵,土歸土”,天真時代,隱入塵煙。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