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雜說——“蘇家”的優秀是一脈相承的嗎?恰恰相反

突然間,一則新聞登上了微博熱搜榜首,那就是

“蘇炳添是蘇軾後代”。

原本這倒也沒什麼值得討論的,畢竟這是別人家族延綿的事,旁人也不好議論。

但是看著不少網友,刷屏一般的在說

“優秀也是一脈相承的,蘇軾是文學大家,蘇炳添是運動健將,蘇家的基因真的很牛!

”,以及以

“古今文武兩蘇神”

來概稱蘇軾、蘇炳添。

一扯到基因,那這就頗值得研究思考一番了。

有思必有得。

首先,蘇炳添毫無疑問是十分優秀的。

壬寅雜說——“蘇家”的優秀是一脈相承的嗎?恰恰相反

這一點無可質疑,雖然是否真的能達到“神”的程度,當然是仁者見仁,各有標準了。

的確,

在田徑這種明顯黑人佔優勢的專案中,一個黃種人能夠站到世界最頂點的賽場,本身就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

看下蘇炳添的成績,男子100米亞洲紀錄保持者(9。83秒);男子60米亞洲紀錄保持者;首位闖入室內世錦賽男子60米決賽的中國選手;首位進入田徑世錦賽100米決賽的亞洲人;首位進入9秒關口的亞洲本土(黃種人)選手。

實現了這種程度的突破,某種意義上,確實已非常人了。

沒辦法,雖然沒有生殖隔離,

從生物學意義上講,黑種人、黃種人,大家都是人,沒啥不一樣的。

但黑種人肌肉比例就是不同,就是在跑跳之類的專案上具有天然優勢。

很多歐美國家就是移民國家,加上殖民貿易帶來的人種多樣,一些亞洲國家也有歸化制度,使得黑人代表非洲之外的國家出戰田徑賽,已是尋常不過。

不管哪個洲的田徑比賽,一眼過去,基本就是黑人主導。

不看別的,光看國內一些城市組織的馬拉松比賽,拿冠軍的也多是從非洲來的黑人。他們沒有啥特別專業的裝備,甚至有的跑前連飯都吃不飽,更遑論營養師了,但就是一跑起來,讓不少國內專業、非專業的運動員望塵莫及。

壬寅雜說——“蘇家”的優秀是一脈相承的嗎?恰恰相反

這是老天爺賞飯吃,這才是基因優勢,誰也沒辦法。

但就是這種統治性的優勢面前,蘇炳添站了出來,他的成功毫無疑問有其自身的天賦,但天賦絕對不是主要原因。

原因無他,

要說天賦,論跑步的天賦,蘇炳添的天賦肯定遠比無數黑人小哥的天賦還要差一些。

所以,說蘇炳添成“神”是基因優秀,那其實對他還是一種貶低,至少也貶低了他在短跑專案上付出的遠超常人的努力。

同時,也肯定貶低了為蘇炳添出成績做出重大支撐的教練、陪練、營養師、按摩師,甚至是裝備供應商。

蘇炳添以及之前的劉翔,之所以能夠在田徑專案上給國人以驕傲,其實並不單純是個人的作用。這些年,國家的強盛和快速崛起,帶來體育訓練的基礎設施、訓練理念、後勤保障等等的綜合提升,也是其成功的巨大助力。

畢竟,業餘選手再厲害,和專業的一比,就不夠看了。

專業的選手天賦再強,沒有訓練條件、訓練方法錯誤,再好的天賦也可能會被埋沒。

《傷仲永》這個神童的故事,其實不也是因為訓練不夠(不學習),而埋沒了天賦的例項嗎?

所以,誇蘇炳添優秀可以,但還是不要誇他“基因好”了,這真的算不上褒揚。

壬寅雜說——“蘇家”的優秀是一脈相承的嗎?恰恰相反

其次,蘇炳添是蘇軾的後人這件事可靠嗎?

先說結論,

在當前的證據下,不太能夠準確證明蘇炳添為蘇軾後人。

蘇氏祖祠理事會會長所提供的的核心證據,是一本家譜。

家譜上的確明明白白寫著蘇炳添是蘇家的第29代子孫,而家譜的第一代祖先是蘇洵,第二代就是蘇軾和蘇轍。猛地看起來,似乎倒也沒有什麼毛病。

但是一般情況下,

“孤證不能定案”是基本的邏輯。

一個證據如果沒有其他的證據作為旁證,其證明力是極為有限的。

特別是證據的真假很難鑑定的情況下,其證明力就更加有限,接近於零。

舉例來說,一個人拿著一張欠條,找到法院要人還錢。

這張欠條就是孤證,借錢的人完全可以說,這就是酒後胡亂寫的,根本沒借錢這回事。

但這時如果債主把轉賬記錄拿出來了,這個旁證和欠條互相印證,好了,借錢的事實就存在了。

這時如果借錢的人忽然又拿出一張收條,顯示自己已經還了錢,並且還說是用現金還的,沒有轉賬記錄,還沒有人證,這樣法官就又迷糊了。

但法官找專業機構一鑑定,發現這個收條就是偽造的,收條的簽名是借款人自己的,不是債主的,這個反證一對照,事實又清楚了。

壬寅雜說——“蘇家”的優秀是一脈相承的嗎?恰恰相反

一個簡單的借錢還錢,如果只看一個證據,而不考慮旁證、反證就下結論,恐怕冤案錯案就少不了的。

這個事件也是如此,目前只有這一份族譜作為證據,這是遠遠不足以充分證明蘇炳添是蘇軾的後人這件事的。

這是邏輯層面的分析。

蘇炳添家中這份族譜,據說是第九代祖先南宋末期將軍蘇劉義開始的,往下延續之外,還往上延伸到蘇洵。

並且,據歷史記載,蘇劉義自己是大將,地位顯赫,並且其祖父、父親兩輩也都是進士出身,可以說也有相應的身份,這部分是清晰可辯的。

科舉制度要求考生的出身必須清白,對有身份的官員的歷史,因為涉及誥封先人等,自然也是會考校仔細的。所以蘇家這幾代人應該是比較清楚的。

但是,再往上就不太靠譜了。

特別是把蘇洵作為這門蘇氏的始祖,就不免讓人覺得,這族譜的編纂就是要找一個顯赫祖先,這個動機實在不純。

壬寅雜說——“蘇家”的優秀是一脈相承的嗎?恰恰相反

為什麼說目的性強?

人有了身份、財富之後,為了擴大影響,或是為了增加凝聚力,就會編纂家譜,設立宗祠。

特別是南宋時期,不少家族都是從北方遷來,屬於外來者,難免需要抱團,才能避免被土著局面的欺負,這也是南方宗祠比北方多得多的原因之一。

而給自己的家族找一個顯赫的祖先,無疑對於這個“抱團”的目的,是更有幫助的。

說起來,“我們都是XXX皇帝的後人,我們後輩子孫要對得起祖先的榮耀,要重振家族的榮光,所以一定要團結,一定要互助,一定要抱團取暖”,聽起來也更有號召力不是嗎?

金庸先生筆下《天龍八部》中的慕容復,總是聲稱自己是燕國皇帝的後人,然後無時無刻不想著“復國”,甚至連王語嫣都願意“犧牲”。這就是家族榮耀的影響。

但是如果慕容復找的祖先,比這皇帝還遠幾代,找到了某個還在白山黑水間打獵捕魚為生的某鮮卑族先民為始祖,雖然可能更加真實可靠。但如果說起來“我是鮮卑獵人的後裔”之下,要恢復“祖先的榮耀”這件事恐怕也不是那麼露臉了,甚至說得多了,都有子孫會改名換姓了吧。

所以,即使蘇洵的祖先是誰並不難考據,但寫在族譜上,就不如以他為首更為有利。

試想一下,如果蘇洵不是也作為“三蘇”之一,在文學史上也有一席之地,而只是一個普通人的話,蘇炳添的家譜估計就一定以蘇軾為始祖了。

但回過頭來,

既然這麼目的性強地把蘇洵作為始祖,而不願繼續往上考據,就說明這本家譜的目的,並不是單純地為了記錄家族的傳承,而更是為了“記錄祖先的輝煌”。

壬寅雜說——“蘇家”的優秀是一脈相承的嗎?恰恰相反

目的不單純,然後形成的結果,恐怕可信度也要再打一點折扣吧。

另外,據安徽池州秋浦蘇氏宗譜(明洪武木刻本)記載:蘇軾生蘇邁,蘇邁生蘇簞之後,就沒有記載了。蘇炳添家中的家譜,在蘇簞之後,連續三代單傳,才又聯絡上蘇劉義的祖父。

也就是說,需要最早編纂家譜的人(蘇劉義的兒子),往上追溯6代先人,才能接上蘇軾的孫子,這就不禁讓人感覺其勉強了。

這是情理上的分析。

總之就是,要證明蘇炳添的先人是蘇軾,當前的證據還是遠遠不夠的。

壬寅雜說——“蘇家”的優秀是一脈相承的嗎?恰恰相反

最後,優秀真的是一脈相承的嗎?

其實不是,優秀基因的傳遞,並不是一般人理解的那樣。

因為首先,

“優秀基因”就是一個偽命題。

基因並不存在優秀不優秀的區別,而只是多樣性下的不同可能而已。

國人的科學素養整體水平是比較高的,特別是相比於歐美國家來說,國人對於進化論的接受程度很高,算是基礎知識了。

但是,區別於普通人常常誤會的“進化就是生物在不斷地向更高階演化發展,隨著自然淘汰掉那些劣勢基因,人類整體都在不斷變強”。

生物的進化其實是沒有特定方向的,它只是在適應環境,“適者生存”而已。

曾經,地球上的生命,都是不能呼吸氧氣的,但是有的生物演化出了能夠呼吸氧氣的能力,這種能力在這個階段的環境中,是弱勢,是少數,甚至可以稱之為“病態”。

但隨著空氣中氧氣含量慢慢增加,直到引起質變,無數曾經佔據優勢地位的生命,瞬間從地球上消失,留下的竟然是那些曾經認為是攜帶有沒有意義的、病態基因的生命體。

還有,現在非洲一種比較多見的鐮刀型細胞貧血症,這種遺傳病竟然能夠有效降低一種流行於非洲的瘧疾的死亡率。這基因到底是優秀基因,還是病態基因呢?

壬寅雜說——“蘇家”的優秀是一脈相承的嗎?恰恰相反

達爾文

基因無優秀,多樣才關鍵。

這才是演化的本意。

如果是進化都是向高階發展,那麼理論上,人應該一代比一代高,直到不斷突破兩米、三米,但事實上,人的平均身高隨著營養的提升有所提升,但總體上沒有不斷超越極限的現象。

運動能力也是如此,並非劉翔的兒子就一定跑得快,孫楊的兒子就一定遊得好。

“龍生龍、鳳生鳳”可能沒錯,但“老鼠生兒”真不一定“會打洞”。

基因的傳遞並不是如此的邏輯,優秀更加也不是如此“傳遞”。

如果單純看蘇家家譜所說,蘇劉義的蘇姓後人有十幾萬人。如果再向上考據九代祖先的其他分支,也就是說,據蘇家自己聲稱的,他們家族從蘇軾一輩到蘇炳添一輩,少說也有近二十萬的後人。

這二十萬人之中竟然出了兩個“神”級人物並不值得震驚,只出了這兩個“神”級人物才值得震驚吧。

這十萬分之一的機率,能論證出其家族優秀基因的強大?恐怕不行吧。

壬寅雜說——“蘇家”的優秀是一脈相承的嗎?恰恰相反

還有,蘇軾的優秀,在於文學,這是智力層面的優異,再加上時代的塑造。

而蘇炳添的超乎尋常的優秀,是運動能力的優異,是體力層面的優異,把這兩者之間能夠聯絡起來,找出一個“優秀”作為公約數,也真是不容易啊。

蘇軾、蘇炳添的優秀,其實不是家族基因的強大,而恰恰是家族基因“突變”的結果。

他們的優異,遠超了蘇姓家族成員的平均水平。

這個超越,其實不是常態,反而這幾十萬看起來十分普通的蘇姓後人,才是家族基因的正常態。

人們常說“誰家祖上沒闊過”

,這是真實的,因為立足中國幾千年災荒動亂頻仍的歷史,如果祖先是窮人,大機率是不可能一直繁衍延續下來的,畢竟歷朝歷代娶妻生子對普通人,都不是個小事。

但是,無論哪一家拿出一本家譜,雖然總能從中找出一些顯赫人物。畢竟中國歷史上文運昌隆,和蘇軾享有文名的人不說萬千,也非寥寥。武將之中,和蘇劉義齊名的,恐怕也不知凡幾。

但是,這種如橫空出世般的閃爍群星,絕非常態,也絕非可以持久之事。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富不過三代”,這也都是真實的。

壬寅雜說——“蘇家”的優秀是一脈相承的嗎?恰恰相反

還是那句話,我們可以讚賞蘇炳添“蘇神”的優異表現,給國人爭光添彩。

但是還是不要過於拔高,尤其是沒有原則的

為了“捧”而“捧”

畢竟“亢龍有悔”,“捧”得高了,也容易摔得更重。

希望“蘇神”以後能夠繼續創造更好成績,但前提,還是把“蘇軾”這位老祖先先放一邊吧。

最後說兩句:本文不是“黑”蘇炳添,蘇炳添為國人爭光添彩的傑出表現是無可辯駁的,也是本人非常敬佩的,但是強把他和千年前並無多少相關的一個文學家聯絡起來,論證其優秀的來源,實在是可笑可嘆。

欣賞一個人,到底欣賞他什麼?一定要愛屋及烏嗎?這有時還真是一個問題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