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在本能寺——本能寺之變最後真正的獲益方是誰?

織田信長,這是一個對日本戰國起到承上啟下作用的重要人物,一說起織田信長那就沒有辦法繞開本能寺之變。對於本能寺之變這個事件,我個人擁有另一種不同的看法,所以我也談談對於本能寺之變的理解。

尾張:也就是信長的出生地,北面是美濃,南部是三河,東面是令武田信玄,上杉謙信爭鬥數年不止的信濃,西部是伊勢志摩。在今天是說的日本愛知縣,就是康納的CV以及鬼頭明裡的出生地。

守護代:省字數說法,就是守護代理。

美濃:也是一個地名,信長天下布武的第一個點,北面是越前和越中,南部是尾張,東面是令武田信玄,上杉謙信爭鬥數年不止的信濃,西部則是原先六角,淺井各佔南北的近江,指今天日本岐埠(無土)一帶。

清州城:愛知縣清須市,織田信長髮家的起點。

再說一下當時織田軍團的狀況:

北陸軍團:柴田勝家

1522年-1583年

,織田家臣,五大將之一,進攻北地上杉軍上杉景勝。

中國(此中國並非指廣義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僅指廣島、出雲、石見到周防、長門那一帶)軍團:羽柴秀吉 1537年-1598年,織田信家臣,五大將之一,進攻廣島毛利軍毛利輝元。

丹波軍團:明智光秀,織田信家臣,五大將之一,

關東軍團:瀧川一益 1525年-1586年,織田信家臣,五大將之一,進攻相模伊豆北條軍北條氏直。

四國軍團:神戶信孝 1558年-1583年,丹羽長秀 1535年-1585年,織田信家臣,五大將之一,進攻四國長宗我部軍長宗我部元親。

再提幾個織田軍的家臣好了:

佐久間信盛,前田利家,佐佐成政,村井貞勝(他是當時的京都所司代,這個職位相當於幕府駐京都辦的代表,它的下屬職位就是京都奉行,就是駐京辦都的辦事處),森蘭丸(織田信長的小姓眾之一,小姓:貼身侍衛)

5月15日到17日之間,明智光秀受織田信長指派,負責接待長年與武田勝賴交戰的德川家康。織田信長召德川家康到安土城晉見,光秀突然被解除接待負責人的職務。羽柴秀吉15日傳信向信長求援,信長17日命光秀返回坂本城準備出戰。26日光秀領軍至丹波龜山城備戰。28、29日光秀參拜愛宕神社,和歌會上發表耐人尋味的和歌“時は今、雨が下しる、五月哉”。日文中,“時”的發音(toki)近似明智家的祖名“土歧”,“雨が下しる”一句也可解讀為“拿下天下”雙關語,故後世對光秀這首和歌的言外之意有諸多揣測。

29日信長為了支援秀吉,帶百餘名年輕侍衛從安土城出發,進駐京都本能寺,計劃在此集結軍隊,嫡子織田信忠駐紮在妙覺寺。

6月1日,信長在本能寺舉行茶會。當天下午,光秀率領13,000餘名士兵從丹波龜山城出發,號稱“接受信長公的檢閱”,向京都移動。 6月2日凌晨,橫渡桂川時光秀向全軍大喊“敵人就在本能寺!”(原文“敵は本能寺にあり!”),起兵謀反討伐信長。

傳言中,聽到兵器聲響的信長,一開始以為是衛兵武士的醉酒吵鬧,結果近侍森蘭丸打探報告:“好像是惟任日向守(明智光秀)大人發動了叛亂!”信長遠望見敵軍打出水色桔梗紋的旗幟,冷冷說道:“是非も無し”,(一說“是非に及ばず”,另一派解讀認為是指“現在不是深究原因的時刻”),便喚侍從取長槍迎敵。然而敵軍人多勢眾,信長在與亂軍作戰中負傷,侍衛忙喚信長逃脫。信長以大勢不妙為由,不肯離去,回到殿內自盡(死法不明,因是武士,通說切腹)。當時身距本能寺約200米教堂內的傳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記錄目擊信長從側門親自以弓箭射殺明智士兵、指揮小姓持槍拒敵與負傷後退入寺中的過程,也記錄了信長被明智軍用弓箭射中的情況。本能寺被襲擊的信長一行人幾乎沒有生還者。

根據信長家臣太田牛一著作的《信長公記》,混戰時寺內發生火災,而本能寺地下儲存的大量火藥(本能寺僧侶在赴種子島傳教時接觸了來自歐洲的鐵炮,之後成為日本戰國時代鐵炮推廣的重心之一,故設有存放火藥的倉庫)更進一步助長了火勢,信長的遺體隨灰燼下落不明。

接到明智光秀謀反的訊息,信長的嫡子織田信忠認為“謀這等大逆的賊黨,必已封鎖了各個重要路口,逃離遭遇橫死街頭,還是不要徒勞移動。”遂否決了近臣逃到安土城興兵討伐光秀的建議(事實上光秀並沒有封鎖京都的各個入口),和當時京都的行政長官村井貞勝逃離妙覺寺到誠仁親王居住的二條御所,請誠仁親王離開二條御所後籠城抵抗,光秀進攻奮戰了兩個多小時後,信忠和五弟織田勝長寡不敵眾而自刃,近侍將信忠頭顱藏匿未被尋獲,織田信忠死於26歲。

這裡我再列出一份簡略的本能寺之變前後事件表:

1582年,也就是天正10年

5月21日:四國的長宗我部嚮明智光秀訴苦(因為織田信長改變了之前既定的四國盟約,打算攻打四國,明智光秀和長宗家是姻親關係)

5月26日:光秀進入丹波龜山城。

5月28日:光秀在愛宕山舉行連歌會。

5月29日:織田信長和信忠出發去京都。

6月1日:信長在京都舉辦茶會,光秀領兵向京都進發。

6月2日:本能寺之變發生。

6月4日:光秀平定近江,秀吉和毛利氏講和。

6月5日:光秀進入安土城(信長的大本營)

6月7日:光秀會見朝廷來使吉田兼見。

6月8日:秀吉到達姬路城。

6月9日:光秀上洛,給朝廷奉上金銀。

6月11日:秀吉到達尼崎。

6月13日:山崎合戰,光秀兵敗討死。

我個人的想法是,本能寺之變這件事情的疑點,實在太多了。

首先是秀吉的中國大折返。從備中的岡山市到京都的距離大概有235公里,秀吉在得知本能寺之變的訊息後,迅速和毛利氏講和,然後帶領3萬軍隊,只用了10天就趕到了尼崎。這速度簡直匪夷所思。軍隊移動不僅僅是人的移動,還有武器彈藥兵器裝備,還有這3萬人的糧草,都得在10日內到位,不然秀吉的3萬軍隊就算了按時趕回,沒有糧食,如何和光秀對敵?這一切的一切都只用了10天時間,我對此處提出的疑點是,秀吉是不是事先知道點什麼?

其次是織田信長的被殺,事實上防止了織田進攻四國的計劃。巧合的是,按照織田原本的計劃,進攻四國的時間就是定在了6月2日。本能寺之變也是發生在6月2日。關鍵在於,明智光秀和統一四國的大名長宗我部元親,是姻親關係。當初就是在明智光秀的斡旋下,織田信長才和長宗我部建立了盟約,雙方約定互不侵犯。後來信長撕毀了盟約,才有了本能寺之變之前四國領主長宗我部宗親和光秀之間的書信往來。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學者認為,促使光秀刺殺信長的原因,也許有一點是考慮的為了自己的姻親不受傷害。

下一步則是要弄清楚幾個問題。

1 事發前,織田信長為什麼要去京都,為什麼要住在本能寺。

如果織田信長老實呆在安土城,對自己的天下布武方針管控全域性,明智光秀根本無法得逞。

首先,信長決定離開大本營,是因為五月十號收到了羽柴秀吉的急報,為了支援秀吉對抗毛利方面的援軍,信長決定親征。

其次,為什麼要選在這個時候進京。這裡有幾個原因,第一個是在此之前信長剛剛滅掉了武田氏,朝廷方面曾經派人來表示祝賀,並提出會允許信長出任太政大臣,或者關白,或者徵夷大將軍,三個職位任選其一。尤其是後者,基本上就是等於說朝廷默認了允許信長建立幕府,出任將軍。可是信長對此還一直沒有給回覆,加之五月三號朝廷又派人來邀請,信長考慮到自己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進京了,是時候去一趟京都,至少要給朝廷一個回覆。所以說上洛是朝廷邀請的,並不是織田主動要求上洛。

第二個原因,應該是趁機炫耀自己的武力,向朝廷方面示威。如果說信長上京的目的,就是為了給朝廷一個答覆,那麼信長儘可以在六月一號的茶話會上當眾講明,這樣既可以達到回覆朝廷的目的(因為當天朝廷有派人參加),又可以達到給自己增加威信的目的,當天有四十多人都在場,假若信長公開回復朝廷同意出任三職之一,是一件很風光的事情。但是,信長沒有這麼做,他召開茶話會的目的在於籠絡公卿和下屬,是做給朝廷看的。

我個人的看法是信長可能是打算等滅掉西國毛利,四國長宗我部,北陸上杉,關東北條之後再考慮朝廷開出的條件。我不認為信長有推翻朝廷自立為天皇的打算,我的理由是信長的所作所為雖然在當時是個異類,但任何人都無法逃脫時代以及環境的侷限。有一個明證就是後來他的繼任者,無論是豐臣秀吉還是後來的德川家康,都沒有推翻朝廷,織田應該也不例外。

那麼織田進入京都後,為什麼要住在本能寺?首先明確一個問題,織田在京都並非只有本能寺一個地方可住,其他的寺院比如本國寺,本法寺等,織田都曾經住過。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本能寺成為了織田最後一次進京的選擇。首先要清楚本能寺的位置,去過京都的朋友有些可能到過本能寺,歷史上本能寺的位置是在京都四條。這個位置當時處於整個京都的核心區域,距離皇居很近。其次,本能寺有多大呢?根據歷史記載,當時的本能寺東西大約150米,南北不到300米的樣子。按照邏輯,織田這樣的重要人物住在本能寺,那麼本能寺至少要有一定的防禦能力,事實是否如此呢?答案是是的,當年本能寺掌握火炮的生產技術。既然生產槍支彈藥不成問題,那麼我相信當年的本能寺的防禦能力應該是不差的。這些都是織田多次入住本能寺的原因。

2 信長的敵人都有哪些,他惹了怎樣的眾怒?

信長在當時被視為異類,和他的信仰有關,當時的日本政壇,是政教合一的,遍佈日本各地的寺院,打著神佛代理人的幌子影響著遠在千里之外朝廷上的公卿,和皇族,是一種不可小視的力量。而信長是藐視神佛的,所以被送了一個外號,叫做佛帝。所以寺院成了信長的敵人。

其次是幕府,足利幕府的最後一代將軍叫做足利義昭,他是上一代將軍足利義輝的弟弟。義昭年輕的時候當了和尚,後來因為他哥哥義輝被殺,他被手下擁戴還了俗,出任將軍。其實義昭之所以能成為信長的敵人,還是因為信長。信長曾經擁戴義昭,推舉他做了徵夷大將軍。信長為什麼要擁立義昭做將軍呢,因為信長認為他可以控制義昭,這種做法和中國三國時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想法完全一樣。在這種情況下,義昭當然不會甘心情願的被信長驅使,於是義昭開始反抗,他聯合了哪些戰國大名呢?看看這些名字吧,武田信玄,毛利元就,上杉謙信,淺井長政,還有信長的死敵本願寺的當家顯如。

那麼信長是如何對敵的呢,簡單列舉幾個事件說明一下信長的狠辣和決絕。

A 火燒比睿山,放火少了整個比睿山,殺了僧眾三千多人,震驚朝野。

B 用長達十年時間和石山本願寺死磕,曾經一次就把兩萬多信眾關在鐵籠子中活活燒死。

C 驅逐將軍足利義昭,結束了足利幕府。

作出這些聳人聽聞的事情,信長惹惱和威脅到了誰呢?朝堂上的公卿,公卿背後的皇室,朝堂下的僧侶,忍者,信長的自大使他各處樹敵,最後終於招致了殺身之禍。

3 本能寺之變是不是唯一一次刺殺信長的嘗試?

不,最有名的一次也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是天正九年十月九日伊賀三個忍者(其幕後主使懷疑為百地三太夫)拿著火槍在樹林中向信長開槍,但是沒有打中。

鋪墊就說到這,現在說一下我個人對本能寺之變的理解。

我不認為明智光秀僅僅是因為招待不周被罵,或者由於信長出爾反爾間接導致他作為人質的母親或者親戚或者情人被殺而記恨信長,從而萌生殺意。有些人把明智光秀想的太簡單了,持這種觀點的人應該站在明智光秀的立場思考一下,殺了信長對他有何好處,殺了信長他明智光秀能夠替代信長的位置嗎?開什麼玩笑,別人不說,五大將當中其他四人,不是比他資格老,或是比他威望高,就是比他實力強,明智光秀不是一個頭腦簡單的人,他不會不考慮殺掉信長的後果。

談及本能寺之變,應該把重點放在研究明智光秀這個人的經歷上,明智光秀屬於半路加入信長陣營,憑什麼受到重用,一躍成為五大將之一,看看五大將其他四個人的名字,羽柴秀吉,柴田勝家,瀧川一益,丹羽長秀,哪一個不是可以雄霸一方級別的人物,明智光秀要是沒有什麼本事,信長不會如此重用他。至少有兩點,信長看中光秀的原因,第一,光秀是擅長鐵炮的高手,這一點,五大將中無人能及,第二,光秀熟知京都和日本各地的情況,能夠幫助信長斡旋與其他勢力之間,比如在信長和足利幕府之間的溝通,就是光秀在其中搭橋。

再比如,作為當時軍火的銷售中心,界,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說幾個名字,今井宗久,這個人首先是當時日本的茶道三大宗師之一,他還有一個身份是本願寺門徒,另外還有一個身份是千利休的女婿。津田宗及,這個人是界市的大財閥的總boss。光秀和宗及走得非常近,這也是為什麼信長會委派光秀去做軍火採辦這樣的大事,因為他有這樣的能力。所以說光秀並不是一個頭腦一熱就乾的頭腦簡單的武人,明智光秀身上,既可以看到文人的謀略,也能看到武人的勇武。這樣的人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是不可能不周密謀劃的,簡單地說,要我去殺信長,那我至少要把後路想好,不然牽頭我殺信長,後面馬上有人就會殺我,不把後路想好,你覺得明智光秀會行動嗎?

其次,那麼誰會是明智光秀的後路呢?這就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到底是誰主導了本能寺之變。前面已經說了,我並不認為明智光秀是整件事情的唯一主導者,人貴有自知之明,即使能夠殺了信長,他能取而代之嗎,他的同僚能服氣嗎,他震的住這些同僚嗎?答案都是否定的。那麼明智光秀為何要做這件事,更合理的解釋是,他是被他人授意的。

那麼這個他人是誰,會是秀吉嗎,會是家康嗎?無論是秀吉,還是家康,都是有野心的,這點不容質疑,問題是,即便是這2人其中的任何一人來授意光秀殺掉信長,光秀會不會同意。還是回到前面的問題,這2人多大可能能確保光秀殺掉信長後的安全?後面的事實證明,秀吉在本能寺之變後第一件事就是要滅掉光秀,作為同為軍團長的同僚,光秀對秀吉的為人應該是瞭解的,所以即便是秀吉或者家康授意,光秀同意的可能性也不大。兔死狗烹,這樣的例子還少嗎?

那麼誰最有可能成為本能寺之變背後的操縱者,誰又能有實力讓光秀相信呢?我得出的結論是,唯一有可能有實力的讓光秀相信做到此事能給到後路是朝廷。理由很充分,信長生前的作為,是公卿感到恐慌,為什麼,因為信長做事不按套路出牌,而且他沒有信仰,宗教對他沒有絲毫的約束力,這就麻煩了,誰知道什麼時候信長會不會把公卿們都趕回家種地,來個朝堂大換血,自己做上太政大臣,或者關白,或者大將軍開衙建府。朝堂上的公卿如果都換成了武士,實現了天下布武,那天皇就成了擺設。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所以朝廷確實擁有充分的動機殺掉信長。

按照邏輯,如果這是事實,那麼朝廷就會開始物色合適的人選,為什麼會選中光秀,前面已經說了,光秀和其他四大將最大的區別在於光秀不僅是個武人,他身上有文人的氣質。所謂文人的氣質,也包括文人的信仰和追求,所以朝廷對光秀是有吸引力的。為什麼,第一,大義名分。有朝廷授意,那麼就出師有名,他殺掉信長就不是簡單的反叛,而是為了朝廷大義。第二,朝廷可以保他安全,那個時代,即便是梟雄如信長,也還是要顧及朝廷的,並不是說信長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朝廷的力量還是很強大的,因為朝廷代表正統。日本天皇號稱萬世一系,不是吹的,日本歷史上出現了那麼多牛人,哪一個最終把天皇敢下去自己做過皇帝,沒有的。想想後來的秀吉,和家康,頂峰的時候也都還是需要和朝廷要個名分,為什麼,因為在他們心裡,那是正統。

前面已經說過,朝廷和公卿要殺掉信長的根本原因在於信長不把公卿放在眼裡,那麼如果信長死了以後,他的繼任者會不會和他一樣呢?公卿們應該是有思量的,至少公卿們應該知道織田以外的其他勢力對朝廷和公卿的態度,甚至公卿們還很有可能做過試探。瞭解包括秀吉,家康對朝廷的態度是很重要的,不然即便殺了信長,還會有第二個信長冒出來。

先說說德川家康,家康這個人表面上對信長恭順尊敬,但其內心中的真實想法如何呢,當然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透過他與信長之間的一些行為,我們可以做一些合理的推測。德川家康有一個兒子,叫信康,信康娶了信長的女兒叫做德姬。天正7年,德姬向信長告密,說自己的丈夫信康協同家康的老婆築山殿,正直謀劃要串通武田。信長於是把德川家康的家老招來盤問,結果家老支支吾吾說不上來。於是信長就命令家康,讓家康的兒子信康自殺。最後信康結局如何呢,史書上記載,被迫自盡。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德川家康當時的心情。這些事情,說朝廷和公卿們不知道,你信不信。

再說說秀吉。在刺殺信長這個事件當中,秀吉的反映很耐人尋味。上文已經談到,信長死後,秀吉之所以能坐上信長的位置,最關鍵的一步就是中國大返。從和毛利作戰,到迅速講和,到快速大撤退,這一切都難免讓人起疑,秀吉是不是事前知道些什麼。

秀吉在整件事情上還有一個疑點,就是信長死後秀吉和光秀的決戰,山崎合戰。這是一場很奇怪的戰鬥,試想,如果秀吉勢在必得,會不會派出一支從前曾經隸屬於光秀的部隊去和光秀作戰。而另一方呢,面臨生死存亡之際,光秀居然派出一支臨時組建的雜牌軍上陣。這不奇怪嗎?

更奇怪的是,光秀當夜退守勝龍寺,然後居然在秀吉大軍重重包圍之中,成功逃跑了。更神奇的是,光秀居然號稱被農民打死了。屍體被他的衛兵埋在了土裡,然後又被農民挖了出來,交給了秀吉,然後秀吉宣佈,光秀已經死了。

如果把秀吉在整個事情中扮演的角色前後聯絡在一起,就很耐人尋味了。首先,明智光秀之所以會被派去支援秀吉,是因為秀吉給信長寫了信,告知信長毛利軍要來救高松城,請求援軍。正是這封信,部分促成了信長動身離開安土城前往京都,正是這封信讓光秀有了指揮1萬3千援軍先遣隊的機會。正是有了這樣一支軍隊和出軍支援秀吉的藉口,光秀才能離開信長,回到龜山城做準備,正是因為光秀有了這個機會,才有了後來的本能寺之變。秀吉正是在得知本能寺之變的訊息後,才迅速和毛利講和,中國大返,最終取代信長成為了統一天下的大名。這個事情是不是有點像趙匡胤搞的陳橋兵變,自己製造了困難(聲稱遼軍來犯),然後自己解決了困難(帶兵出征),然後順便改朝換代。

再說說公卿,我的猜想是,公卿裡至少有一個人,直接參與了本能寺之變的謀劃。這個人就是吉田兼見。這裡簡單說說吉田兼見。這個人當時有兩個職務,一個是神職,吉田兼見當時是吉田神社的宗主。一個是朝廷的官職,吉田兼見在朝廷上擔任從三品神祉大副,幾乎是朝廷上最高的宗教領袖。

另外吉田兼見還充任朝廷和織田系之間的聯絡官角色,這個人和織田信長,豐臣秀吉,明智光秀的關係都不錯,尤其和明智光秀的關係非常近。

吉田兼見有寫日記的習慣,他有2本日記存世,其中一本叫做《吉田卿記》,根據這本書的記載,1570年11月13日當天,光秀應邀來到吉田府上,當時吉田兼見正在洗“石風呂“(就是往已經是火熱的石頭上澆水,透過產生的蒸汽來沐浴的一種洗浴方式),就這樣和光秀坦誠相見了,可見二人確實屬於熟識的老友。

再說一件事。織田信長曾經想討伐延歷寺,但是怕遭到報應,於是就問吉田兼見。吉田兼見的回覆是“惡僧,非佛也”。信長遂即決定討伐延歷寺。如果不是非常親密的好友,信長不會問計于吉田兼見,也不會言聽計從。

正是有這種關係在,所以吉田兼見最適合參與謀劃,因為他了解織田信長,也瞭解明智光秀和豐臣秀吉。他也最適合充當朝廷和明智光秀之間的聯絡人。他也應該最瞭解本能寺之變的真相。本能寺之變後,吉田兼見和光秀有一次談話,在談話中光秀向吉田坦白了發動本能寺之變的原因(原文“閒談了這次謀反的想法“)關於整個本能寺之變,吉田兼見在日記中就只記載了這麼一句話,這很耐人尋味,但如果吉田兼見和背後的朝廷就是這次事變的策劃者的話,那麼這一切就有了合理的解釋。

所以說我認為整個本能寺之變就是一個局,設計者是朝廷方面的公卿,執行者是明智光秀,秀吉和家康很可能是知情者和支持者,畢竟如果拒絕在沉默中死亡,那就肯定會在沉默中爆發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