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孩子一上初二數學成績就會明顯下降

為什麼有些孩子一上初二數學成績就會明顯下降

為什麼有些孩子一上初二數學成績就會明顯下降

今天有兩個初二學生家長來問輔導的事情,她們兩家的孩子都是初一的時候數學成績不錯的,一個100左右,一個八九十分,只有這次都掉到了60幾分,下降十分明顯。

初二開學的前三單元都是幾何證明,與初一時候主要學習的代數計算明顯不同,不只是她們兩個,這樣的孩子每年都有很多。

這裡首先就有課程設定不太合理的因素。

眾所周知,初一下學期的第五單元算是幾何初步,認識了簡單的線與角的概念,但還是偏計算的題目多些。然後隔了整式的乘除一個大章之後才學相交線和平行線這個重要的幾何基礎,再加上有些老師不夠重視,許多學生就會學得糊里糊塗的。接下來呢,後續的兩章又和幾何部分完全無關了,最終導致這兩個單元的幾何知識在整個初一學年顯得孤立突兀格格不入,大多學生理解不深沒有入門。然而,再隔了一個暑假之後,開學就是在之前基礎之上的三角形的證明,以及軸對稱勾股定理三個單元,這種課程設定對於所有學生都是相當不友好的嚴酷考驗。

咱們是五四學制的地區,人家學習三年的東西咱們可以學習四年,完全可以合理安排有機整合,讓學生學得更加輕鬆一點。

比如,七年級下冊的兩章幾何內容基本就是對前面內容的整理回顧,完全可以拆開整合進六下與七上的相關內容中去,並把六下的兩個單元內容安排在七年級的時候一起教學,從而前後連貫協調一致。

另外,初一初二的代數計算還是比較容易的,你只需要根據人家提供給你的式子按部就班的算出得數就好,或者是先把已知的數量關係組織起來再算出具體數量,基本上就是從前到後的一條射線,只要循規蹈矩的不出差錯也就一切OK了。

而幾何證明卻完全不同,大多時候既給出了已知條件,也同時給出了既定結論,你必須一邊從已知條件出發分析所有能夠得出的結論,一邊從既定結果著手確定要想結論成立還需要哪些條件,思路先發散後閉合,直到從已知匯出了未知,嚴絲合縫的邏輯自洽才算完成了第一步。

接著還要把解題思路清晰完整的落實到紙面上,必要的的步驟一步也不能少,沒必要的步驟最好一步也不要多,因為什麼所以什麼的一路推演,直到從頭到尾的完美連結才算完成。

誇張點說,一道複雜一點的證明題簡直就是一篇小論文,初始條件只有已知和未知,既要數形結合邏輯推理,也要計算權衡反覆思量,最後的書寫還必須有理有據簡潔明瞭,是非常考驗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的。

因此每年都會遇到個別不會證明的孩子,他們首先是不會分析問題,然後就是寫不明白證明過程。這樣的孩子大多寫作文的時候也是囉裡囉嗦顛三倒四的,表達能力不強,語文成績普遍不高。

好在大多數孩子不會有這樣的問題,尤其是語文成績不錯的學生更是不用擔心。無論語文還是數學,歷史生物地理還是政治物理化學,首先需要的都是閱讀理解,然後依仗的都是表達落實,所有學科的本質原理都是一脈相承的。

順便想到了前年這個時候過來的四個初二學生,zxy,lay,sz和wyx,他們月考成績最差的32分,最高的49分。教到了上學期期末的時候兩個超過了70分,兩個超過了80分。下學期走了一個,還有三個繼續過來,到初二結束的時候兩個超過了100分,一個超過了110分。現在他們都上初四了,仍在這裡的一個小姑娘總體上已經很優秀了,兩年的時間裡她在班裡的排名緩慢而堅定的提升了20名。這是教得最辛苦也是效果最好的一屆,是我經常掛在嘴邊的驕傲。

相對來說,目前就在這裡的三個初二男孩的表現也是很亮眼的。他們暑假前的期末成績最好的60多點最差的只有40出頭,現在最低78最高96真的很了不起了。這首先就要感謝張hj老師暑假裡的辛苦付出,當然也有閆老師這一個月來的持續努力。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