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家拳古傳口訣講解,讓人恍然大悟,功力精進的好文

內家拳古傳口訣講解,讓人恍然大悟,功力精進的好文

中國武術種類繁多,不完全統計有完整訓練體系的流派有兩百多個。傳統武術裡有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心意拳等等,大的門派像武當、少林寺等等。在所有的傳統武術中,形意拳是其中獨樹一幟的拳種,其勁法凌厲,打法硬朗,難得的是上攻很快,有一年打死人之說,其體系完整,但動作簡單,易學易練,深得眾人的喜愛。這簡單的招式後面蘊藏的了很多看不見的幸苦和練法。形意拳練的是勁,不是動作,動作只是皮毛,所以形意拳的練法,在動作的背後,是功夫,是勁力。

心意拳是形意拳的前身,但從六合心意到戴氏心意,再到形意,一路發展過來一脈相承,雖然訓練體系不一樣,但是內裡追求和應用六合整勁的根本是一樣的。更有改拳不改譜之說,因此無論是形意拳譜,還是心意拳譜,還是戴氏所傳的各種拳譜,都基本相同。其中更為關鍵的訣竅不少,今天擇其一句仔細說說。

內家拳古傳口訣講解,讓人恍然大悟,功力精進的好文

拳經雲:“摩經摩脛,意氣響連聲”,這是形意拳習練者時常掛在口上的拳精歌訣,更是形意拳走拳練功中一項極其重要的楷範標尺和標準指南,不得不解、不能誤解,不僅要心會更重要的是要“體會”(意思是練到身上來)!更要。否則,所習練的形意拳就是不合規矩或者就不是形意拳。

摩經摩脛意氣響連聲,涵蓋了“外三合”(手和足合、肘和膝合、肩和胯合)、“內三合”(心和意合、意和氣合、氣和力合),更有起落、鑽翻、橫豎、束展等內容及其陰陽轉換的含義。

摩經,主要是說的上肢,就是手摩(磨)心經、肘摩(磨)肝經。

手摩(磨)心經。形意拳是化槍為拳,稱為“槍拳”,拳法發動,處處帶著槍意:五行拳和十二形中的大部分,都是後手拳頭要搭前肘(心經的少海穴),一看就知道是手握大槍的樣子!劈、鑽、崩、炮、橫和十二形部分拳式的起鑽落翻的過程中,都是後手沿著前肘的心經從少海穴摩向到神門穴、前手沿著後肘的心經從神門穴摩向到少海穴的,兩臂心經相摩,能充分體現形意拳“硬打硬進”的技擊特點。

內家拳古傳口訣講解,讓人恍然大悟,功力精進的好文

肘摩(磨)肝經。在戴氏心意拳的歷史階段,講究“手不離心、肘不離肋”的原則。五行拳和十二形中的大部分拳的蓄勢,都是拳要搭肘、肘要貼肋的,肘尖從肝經的章門穴摩向期門穴。形意拳的回手要以肘帶手,當肘尖貼近肋時,發出“勾杆勁”,此時肘尖從肝經的期門穴摩向章門穴。早期的三體式的定式,要求後手的大魚際貼氣海,後肘的少海穴貼肝經的章門穴。可是現在講究這個規矩的不多了——一些名師大家和他們的傳人所站的三體式(不妨到網上看看他們的影片和照片),後肘不但不貼肋,反而向外撐開!不少人認為這是錯的。

其實這是發展到形意拳階段的一些變化,其中自有深意,這裡儘量避免口水仗,不便多言。自古拳法如兵法,無常勢無常形。所求一致,但法不唯一,我們常常見到有些拳家把動作標準定為唯一,有不一樣的都認為是錯,其實這才是最錯的思想。外面的動作形式是勁力表現出來的各種形式,只要內勁一樣,外形便可放鬆要求,無論是訓練還是應用,都要注意因人而異的原則。

摩(磨)脛,說的就是摩脛步了。主要是說的下肢。脛者,乃里踝骨也。磨脛就是一腿獨立支撐,另一腳抬起,也就是雞步獨立,要求兩腿要有夾剪勁,抬起之腳的腳後跟要貼在支撐腿的裡踝骨,然後或進或退。後來演化為威名赫赫的槐蟲步。

內家拳古傳口訣講解,讓人恍然大悟,功力精進的好文

河南脈系六合心意拳的摩脛步亦稱寒雞步,寒雞步有兩重含義:一是寒冬季節的雞因寒冷時常是一腿獨立支撐身體、另一隻腿縮排羽毛中,反覆替換,但身體仍平衡;二是諧音“含機”待發之意,為進(或退)而蓄勢。

無論五行拳或十二形還是綜合套路中,磨脛步都是走拳進步前蓄勢時的一個過渡的主要步型,所以形意拳也和心意拳一樣,特別講究、強調對該步法的練習。心意拳有踩雞步或溜雞步的訓練功法,而形意拳的槐蟲步則融到五行拳裡面訓練,因此形意五行拳融合了太多的東西,是形意拳的根基,五個拳法,練盡拳中所秘。

形意拳講究起鑽落翻,太極拳叫順逆纏絲。起鑽蓄勢,必須要同時摩經摩脛,摩經是手的起鑽,摩脛是腳的起鑽。因為此時還未到扭腰的時刻,肩胯還不能前後調轉,手摩經致使後肩只能扣,腳摩脛致使後胯只能裹,這樣,上肢、下肢和軀幹的束,好比壓緊的彈簧,再加上丹田上提、胸肋乍開,形成了發勁前最大極限的勢能,就是拳經裡的“就如蛋,去如箭”。

內家拳古傳口訣講解,讓人恍然大悟,功力精進的好文

形意當中的每一動作,都很深奧,要練出來的東西很多,每一個勁力,都是全身上下配合出來的結果,想要周身一家,配合的完美無間,當中要領是非常的多,非有明師指導,下功夫苦練不可。

當起鑽蓄勢好了,隨即就可落翻發勁了。此時心意一動、丹田鼓盪、後腳一蹬、擰腰轉胯、五弓反彈、三節相摧,剛勁迸發,同時 “嗵”的一聲發出沉重的聲響!因此形意拳的一些老前輩在考察門人功夫時,根本不看你的演練,只是閉上眼睛聽,單憑聲音就能判斷功夫的高低。有時間再給大家講講這形意一脈發展歷史中這些變化的根源與其所蘊藏的秘密。(本文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