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扶貧背後,原來那麼多年輕人奮戰一線

一名在恆大參與扶貧工作多年的員工離職時寫了封辭職信,大意是表達對公司的感恩和不捨,並回顧近7年親身經歷的恆大扶貧經歷。信寫得很樸實感人,還有媒體人站出來力挺,當初恆大確實為扶貧攻堅作出了很多貢獻。

恆大扶貧背後,原來那麼多年輕人奮戰一線

沒想到一封辭職信竟然能引發眾多人的共鳴,不過,這也證明了恆大在扶貧工作上確實做得紮實,深入人心。筆者也曾經在扶貧一線工作過,在這裡也炒炒冷飯,說一說恆大的扶貧有哪些與眾不同的地方。

恆大扶貧背後,原來那麼多年輕人奮戰一線

首先,恆大確立了“整市幫扶”的思路,從2015年12月開始結對幫扶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恆大立即成立了由集團副總裁任主任的扶貧辦,並選派2108名專職扶貧團隊常駐畢節,展開脫貧會戰。隨後,恆大又承擔起畢節其他6縣3區的幫扶工作,開始幫扶整個畢節市。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恆大在畢節成立扶貧公司,在畢節10區縣成立扶貧分公司,在各鄉鎮共成立219個扶貧分部,工作到村、包乾到戶、責任到人。這其中,以企業化的管理方式來運作扶貧,恐怕也是少有的創舉。

恆大扶貧背後,原來那麼多年輕人奮戰一線

其次,恆大善於在產業扶貧上下功夫。恆大很清楚,就地扶貧如果沒有產業支撐,很容易返貧,因此非常重視產業扶貧。貧困村民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是土地和勞動力,只有透過發展產業才能把土地和勞動力轉化為家庭收入,實現真正的脫貧。恆大也確實做到了,恆大無償投入44億元,帶動20萬戶、70萬貧困人口發展產業,重點打造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蔬菜瓜果基地和肉牛養殖基地,並引進79家上下游企業,幫助貧困戶解決種什麼、怎麼種、種多少、賣給誰的根本性問題,透過市場化手段有機連線,建立起長效持久的脫貧機制,確保貧困戶持續增收、就地脫貧。當然,恆大還精準實施了搬遷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等一攬子綜合措施。

恆大扶貧背後,原來那麼多年輕人奮戰一線

《國際金融報》專題《我腦海中的20個扶貧畫面》中,恆大扶貧“幸福奶奶”入選

再者,恆大為了做好扶貧工作,組建了一支“扶貧鐵軍”,這恐怕不是其他公司能夠真正沉下心去做的。2017年5月14日,恆大召開幫扶烏蒙山區扶貧幹部出征壯行大會,當天恆大抽調了集團內部321名中層骨幹常駐貴州畢節,最終彙集成一支2108人的扶貧鐵軍。

許家印曾表示,對於一年淨利潤幾百億的恆大來說,五年無償投入110億對恆大來說不是一件難事,最難的是要派一支能吃苦耐勞、能奉獻、能打硬仗、能出思路、能出管理、能激發當地幹部群眾內生動力的優秀扶貧團隊。

恆大扶貧背後,原來那麼多年輕人奮戰一線

就是這支隊伍,在深山老林一紮就是7年,想想現在的年輕人,有多少能耐得住這等寂寞。這些人在扶貧過程中鑄就的“戰友情”也是人生的寶貴財富,這在辭職信中有流露,這恐怕也是這封信能打動人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