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針,為什麼要診脈?

原創作者:天下無疾

今天臨床上,針灸醫生很少去診脈,更不會在扎針的過程中,反覆去診脈。不過,

在《內經》時代,診脈可是針灸必不可少的環節

。那麼,脈診對針灸治療,究竟有什麼價值呢?

首先,

脈診是判斷能否治療的依據

。所謂“凡將用針,必先診脈,視氣之劇易,乃可以治也”。

針刺本身並不增加額外的氣,所有的治療效果,都有賴於患者自身的氣

。也就是說,如果患者的氣嚴重不足,如《靈樞·邪氣臟腑病形》所講:“陰陽形氣俱不足,勿取以針,而調以甘藥也。”當然,也存在一種狀態,乍看上去脈象虛弱,但輕輕一調,弱象全無,反見弦象,屬真實假虛,則不在此列。

其次,

脈診是確定和調整治療方案的依據

。治療宜升舉還是潛降?要外達還是內斂?疏導還是培補?安神還是開竅?諸如此類

治療方案的確定,都有賴於脈診獲得的資訊

。如哮喘見右寸脈沉伏不起,則需在上升提。口腔潰瘍而見左寸浮滑數,左尺虛弱無力,則宜在下沉潛。

針灸治療過程中,是否需要調整治療方案,該如何調整?憑據仍然在脈

。比如起初在右關脈見濡象,調足太陰經後,右關轉而和緩有力,但右寸脈又見浮滑數,其勢上越魚際,治療則須轉以降逆為主。

第三,

脈診是選擇治療部位的重要依據

脈診分部,將整個人體對應到寸口脈上。各部氣的執行狀態,都可以透過寸口脈診一覽無餘

。其間發現某部存在異常,即可到相對應的部位,以及四肢部與此相應的部位尋找應結,進行治療。舉例來看,偏頭痛見左關脈弦細,應在左側中部氣鬱,治療需首先考慮在左側三里、陽陵一帶尋找應結;假如脈象見右寸脈浮滑數,則首先考慮右合谷、中渚附近治療。

最後,

脈診是判斷治療效果和疾病趨勢的依據

。無疾學習針灸過程中,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多年:留針時間長短,該如何確定?目前醫院針灸科主流的方案是留20~30分鐘。這個標準是怎樣確定的?一個貌似合理的解釋是,按《內經》記載,經脈中的氣血一晝夜執行50周,一天24小時,以24除50,即得氣血每執行一週所用的時間,0。48小時(28。8分鐘)。這個推論裡最大的缺陷就是,

50這個數字,本質上並非實測的結果。既然不是實指,以此為據的數學推演,可靠性必然存疑

實際上,

《內經》對何時起針是有明確說法的

。“刺之而氣不至,無問其數;刺之而氣至,乃去之,勿復針”,顯然,

“氣至”就是針刺治療結束的標誌

。所謂的氣至,即“已補而實,已瀉而虛”的狀態。換句話說,

氣至就是從脈象上看,氣已經調和的狀態

。相反的,如果針刺之後,脈象仍未調和,甚至不調和的狀況有所加重,療效不如意就可想而知了。

從單次治療看,脈診可以為判斷療效提供有效憑據。從長遠來看,脈診還可以為治療提供病勢變遷的判斷

。打個比方,每次針灸診療對人體氣血的影響,不是一場獨立的電影,而是更像一部前後關聯的電視劇。一個人體內的氣血變化,是連貫的,有因有果。脈診是發現這種氣血變化的便利途徑。三五個月下來,將每次診療過程中發生的氣血變化連續來看,即可以對患者病情演變的整體趨勢有所把握。

此外,針灸療法中診脈,較之中藥療法,有一點先天優勢。

脈象可以非常靈敏地反映當下體內氣血執行狀態。針灸治療時,患者體內氣的執行可能隨時發生變化,這些變化會同步在脈象上得到體現

。中藥對氣的影響,則要等到服藥後才可能出現。所以,

對針灸醫師來說,所有的脈象都是真相,都是當下體內氣血的真實執行情況的體現。醫生只需要遵循脈象的指引,“隨變而調氣”即可

。不過,對中藥療法來說,脈象就顯得有真有假,需要醫生做出評價,進而決定“舍脈從症”,抑或“舍症從脈”。以下從一案例,來體驗脈診在針灸診療過程中的應用。

張某,女,29歲。孕6月。2011年5月診。

腹部墜脹不適兩天,加重半天。察脈,右關大而無力,若氣囊狀。察右太白有明顯壓痛。直刺約八分,引其氣定,得氣。旋即復察右關,脈形已縮。患者訴一股氣流,在針刺瞬間,從腹中直下,墜脹感當即減輕。針後約十秒,右關已成形,起針。繼而察脈,右關已無礙,但六部脈全成弦象,患者症雖減,病尚未去。察兩太沖穴,條索鮮明,刺之,並輔以右陽陵泉。留針期間不時察脈,約十分鐘後,弦脈象減,脈轉柔。起針。患者繼訴右胸頸間不適,察脈,右寸獨大有力。急刺右然谷後,寸脈減,而關脈轉堅,復刺右公孫,稍後,脈平,症安。次日,諸症盡失。

這是一則孕期氣亂案,

整個診療過程,皆以脈診為主要依據

。首先,如果沒有可靠的脈象做依據,妊娠中期出現腹部墜脹,針刺幾乎找不到下手處。腹部區域性當然不能作為主要治療部位,與此相應的合谷、三陰交等大穴也屬禁刺範圍。此時按右關脈所見,形大而無力,邊界不清,是氣虛不足以收斂之象。從部位上看,五臟屬脾,取太白有應。繼而六部脈弦,周身氣鬱象,從厥陰少陽調。後右寸脈獨大,又見右關脈堅,從部位看,氣聚於右側上部,再轉入中部,最終平息。

用針之要,一曰治神,二曰調氣。所謂調氣,非空洞一說而已,實可操可據,所憑即在脈

最後講一講時光倒流。近年來,無疾在針灸臨床上,經常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脈象在針刺過程中的變化,按時間近遠依次呈現

。最先呈現的,是當下體內的氣血執行狀態;繼而是之前數小時或數天內的主要異常狀態;之後反映的是更為久遠,可以到一兩週甚至一個月內的問題;最終慢慢歸於平靜。

這個現象在臨床上反覆出現

。對此,無疾目前能給出的解釋是:

當體內的氣被激發,在化解當前存在的矛盾之後,還會主動搜尋其他歷史遺留問題,以期儘可能改善整個身體的狀況

——以上摘自無疾著《零起點學針灸》。

2021年新一期針灸初階課,現招生中,歡迎對中醫針灸感興趣,又苦於沒有老師指導,不得要領,缺少實踐的朋友,報名學習。無疾學社,中醫路上,與你同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