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溼與痰溼區別及與津液關係

脾溼與痰溼區別特色。

首先一般情況下痰溼也稱痰飲,以較稠濁的稱為痰,清稀的稱為飲。

溼者為水、飲、濁氣等邪組成,臨床具有潮溼、粘滯、重濁、趨下、固著,易傷陽氣正氣等特徵。

溼病分內外,內溼者多指脾溼。

內溼,是指由於脾的運化功能減退或障礙,從而導致水谷不能化生精微而形成水溼痰濁的病理狀態。

此外,外溼與內溼在生成上雖有分別,但二者在病變之中,又可互相影響。溼邪外襲,易傷脾成內溼;而脾虛不運又易招致外溼侵襲而發病。

脾溼與痰溼區別主要有:

一,病理機制不同。

1。脾溼多指水谷納藏運化功能失調。

2。痰溼多指水液津液代謝功能障礙。

二,病位病勢不同。

1。脾溼多指病位在脾,而病勢在中焦功能失調。

2。痰溼病毒狀態與脾、肺腎、三焦功能關係密切。

三。症狀表現不同。

1。脾溼為脾健運失調、脾陽不振,脾體受傷,運化升降失常,水溼飲內生。脾溼症狀:表現多樣化,脾不升清,清竅失養出現胸脅支滿、頭暈目眩、心悸氣短。若溼困鬱中焦氣機,可見脘腹脹滿,食少便溏,口苦粘膩,大便秘結,或粘稠不暢,或小便異常等症。

2。痰飲、或痰溼。痰和飲都是津液代謝障礙所形成的病理產物。

痰分“無形與有形之痰”。

溼者多無形,水液水溼停留於人體區域性者,因其所停留的部位及症狀分。

因溼濁、痰飲、水溼等病理產物出現系列病證。

一般是飲溼病多見於胸腹四肢經絡關係,及與脾胃關係密切;而痰病全身各處均可出現,無處不到,與五臟筋膜骨節均有關係。

一類為有形之病證,如痰核、瘰癧、水腫等;

另一類為氣機困阻的病證,如:

2。1。痰溼阻胸陽,導致胸痺、心悸、節律不齊、舌脈痰變化等。

2。2。困阻脾胃導致痞滿、眩暈、納差、身重、大便失調等。

2。3。水飲阻肺導致胸滿、咳嗽痰疾、哮喘氣急等。

2。4。困阻三焦津液輸布障礙病理迴圈變化。

總之,痰溼飲證表現非常複雜。

辨痰溼飲證的要點,一要有上述臨床見症;二要結合舌脈,苔白滑或厚等要素;三要“怪病多痰”特色反應。

痰溼飲證內生,發展虛而鬱,寒而成形,易變化為腫瘤特色要素。

本文為知識共享。

如使用不當,概不負責,並保留相關法律事項。

原創作者 羅佔光中醫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