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不動就出虛汗,身體無力?您可能是氣虛

出汗是人體最常見的病理生理現象。正常人在天氣炎熱、情緒緊張、激烈運動、進食辛辣等情況下出汗,均屬生理之汗。

生理之汗具有調節體溫、排洩機體廢物等保護性作用。但如果安靜狀態下出汗、入睡後出汗、區域性出汗、汗液顏色或氣味異常等都屬於病理之汗。下面,帶大家從中醫角度認識一下常見的病理之汗。

動不動就出虛汗,身體無力?您可能是氣虛

中醫早在《素問·宣明五氣論》中就對汗有記載,並認為異常的汗,即病理之汗是身體異常狀態的反應,是陰陽失調、臟腑功能失衡的表現。

中醫常根據出汗多少、部位、時間、顏色及氣味等特點判斷病症。《景嶽全書》十問篇中說道:“一問寒熱二問汗”,可見“汗”在中醫辨病辨證中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自汗

白日汗出,動輒尤甚。《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自汗論治》中有言:“無問昏醒,浸浸汗出者,名曰自汗。”自汗多由氣虛所致,也可因內熱燻蒸、汗液外洩或營衛不和等引起。

病理之汗的調理需要慎之又慎,臨床汗證病機較為複雜,有時並非氣虛或陰虛單一因素所致,常是虛實寒熱夾雜。因此,必須到正規中醫醫院,請醫生在辨明病機的基礎上調理,否則擅自進補或者調理會適得其反。另外,戰汗、脫汗已屬於臨床危急重症,應及時就醫,不能擅自用藥。

出汗過多可能暗示著某種疾病:

甲狀腺功能亢進

怕熱多汗是“甲亢”的典型症狀之一,可伴有頭髮乾枯、脫髮、指甲變脆、消瘦等。如果經常在冬天或空調房裡大汗淋漓,需要及時檢查甲狀腺功能。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合併植物神經病變時,會出現出汗量增多的現象,主要集中在上半身(頭和背部等),可伴有面色蒼白、出冷汗、手腳顫抖的表現。

嗜絡細胞瘤

大汗淋漓是嗜絡細胞瘤的常見症狀,偶爾也會持續出汗。

自汗和盜汗常用的止汗穴和灸法:

所謂的“自汗症”,就是白天不因疲勞,或無明顯誘因而時時汗出,動輒益甚的症狀。根據“心主汗”中醫的傳統理論,我們通常艾灸陰郄穴,無論是“自汗”還是“盜汗”都適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