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或許你我都有

四天前,江西贛州疑似抑鬱症吃安眠藥自殺,“抑鬱”這一話題,再次成為了關注的焦點。在我們為花季女孩惋惜的同時,也不自覺地陷入議論和反思這個有些沉重、充滿灰色調的話題中。從現實來看,當前的抑鬱狀況呈現出越來越年輕化、普遍化、經常化的趨勢,甚至不分階層、職業、性別等,緊緊圍繞在我們每個人的周圍,換句話或者套用“講人話“”的說法:抑鬱,或許你我都有。

“悲傷在我心裡悄悄地落了根,看著人來人往的街道,感覺多麼陌生,多麼格格不入,以自憐為衣,沉浸在自己的灰色世界“”——這是某網友對於抑鬱的真實描述與寫照。相信我們每個個體,都有心情不好、不開心、不高興、不爽等負面情緒,心靈的天空時常飄散著心霾,在遇到學業問題、在遇到感情問題時、在遇到家庭問題時、在遇到職場問題時、在遇到疾病問題時……,有時候或許感覺到很孤獨、很無助、很悲憫、很淒涼、很無能為力……

抑鬱,或許你我都有

不是心理醫生,只是由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聊聊這個話題。之所以經常有抑鬱的心態或者情緒,個人覺得大多有兩種原因:

一是社會外部的壓力。不可否認,當今是個網際網路高度發達、資訊爆炸的時代,也不可否認當今社會充滿了競爭與壓力。這種外部的社會壓力,是傳統文化中培植出來的,比如:自孩提時代,父母基於對孩子的愛,就有“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即使提倡素質教育,不增加各種課業負擔,即使每個父母都內心認同“還給孩子一個單純的童年”,但是看到其他父母給孩子報這輔導班那輔導班,“不報就落後”的焦慮就彌散開來,於是潛意識的壓力與競爭就落在父母身上、孩子身上;學生階段,選好班、擇名校、上重點……學習過程中,你看誰誰誰家孩子多優秀,你看你……;畢業季,誰誰誰找到了好工作,誰誰誰考上公務員等等,工作體面、薪酬優厚、自由清閒;婚戀季,誰誰誰找的物件帥氣或者漂亮,家庭好、工作好,有房有車……;等自己做了父母,又開始新一輪週而復始……雖然以上不是全部,但也是比較現實的、真實的寫照,每個人作為社會的人,不可能都隱居世外,不可能都獨善其身,都或多或少、潛移默化中受到外部競爭與壓力的影響,這也是導致憂鬱情緒產生的重要因素。

二是個人自己的動因。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文化影響力是驚人的,雖然不能說有“存天理滅人慾”這一極端,但不可否認對於弘揚個人自由、個性發展相對於西方文化來說,確實還是有差異的。從小我們就在意識裡“要做個好孩子”、“要乖”,要學會謙讓、要“孔融讓梨”,上學時要“像學習好的同學學習、為榜樣”,步入職場時“要學會為領導著想、讓領導放心、顧全大局”,社會生活中誰誰誰升遷的很快、現在是局長處長了,誰誰誰自己當老闆、年入多少萬、二婚找到膚白貌美大長腿,人生贏家啊……以上不能說錯,但是很多時候還是以自己的眼光去“對比”,這個“對比”就會有“參照”、有“競爭”,就會很容易把自己的價值、自己的成功與否建立在與別人對比的基礎上,而唯獨經常忽視了自己的個性、自己的活法、自己的內心,換句話說,建立在對比與競爭基礎上的價值、成功基礎是不穩的,座標的不對,就很容易迷失自己,就很容易因為不斷變化的“對比情況”,產生一系列的負面活著挫敗情緒。

抑鬱,或許你我都有

有句老話:“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對於社會芸芸眾生來說,確實很有道理。生存不易,生活不易,但是生存也容易、生活也容易——很多時候相對於自己的期望、自己的活法、自己的認識來說。怎麼生活、怎麼是成功?“一簞食一瓢飲”的簡單是一輩子,迪拜富豪揮金如土也是一輩子;80平的房間一張床是一輩子,2000平米有浴池、影院、草坪的別墅是一輩子;普通平凡的工薪族、打工族是一輩子,白領、金領、高層、高官也是一輩子……有時候,人得學會慢一點,緩一緩想一想,特別是有抑鬱情緒時候,外部的因素太多太多,關鍵自己有時候靜下來想想,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呢?自己怎麼活才能更輕鬆點、更快樂點呢?所以,有時候,要真的多遵從一些內心,守住自己的初心,儘量減少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擾,適當調整一下人生期望和人生座標,或許抑鬱就會少一些,陽光就會多一些,生活就會簡單快樂一些。

抑鬱,或許你我都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