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體驗過餓。但你知道飢餓感是怎麼回事嗎?

只要是人,就體驗過餓的感覺。但是,餓,或者說“飢餓感”,卻很難描述清楚。

通行的說法是這樣的——

人類的下丘腦存在攝食中樞和飽中樞,這兩個中樞感受血液裡葡萄糖的濃度。當你體內的血糖下降時,飽中樞裡的神經元可以利用的葡萄糖量下降,放電頻率下降;而攝食中樞則相反,當血糖濃度下降時,對它的抑制減小,於是攝食中樞裡的神經元放電頻率增高。這些神經元的放電頻率的改變,讓人的大腦解析出了“飢餓”這種感覺,生理性的飢餓感產生了。

從個人體驗上講,一開始的感覺也許是肚子輕微的空虛或絞痛。但此時胃部並非是空無一物,而是存有一定的空氣與水。如果用儀器看到你的胃,就會發現它在不停地抽動,在模仿消化的動作。胃部肌肉的相互“拉扯”運動,會使得胃部形成諸如一根“軟管”一般的狀態。空氣和水就在這根軟管裡受到擠壓,自然就會咕咕作響(不過有些人再餓肚子也不會咕咕叫)。

人在飢餓而得不到食物的時候,就會動員肝糖原分解,暫時補充所需的能量,這時你會覺飢餓感會得到暫緩,“不餓了”,或者像人們說的“餓過勁了”。然而漸漸地,飢餓的感覺終究會到來,且變得急迫且強烈。除了胃絞痛,你還可能感到頭暈及焦躁,甚至抑鬱。

我們都體驗過餓。但你知道飢餓感是怎麼回事嗎?

飢餓也許是人類最重要的一個感覺,一個欲求。只要血糖不足,只要能量不夠,飢餓感就會持續而強烈地存在著。如果長期進食不足,攝入的能量低於消耗,身體會分解脂肪與肌肉,人就變得越來越瘦弱。

除了變瘦、體重下降,人的力量也會下降,還有腸胃不適,睡覺少、頭疼、怕光、水腫、持續耳鳴、血液總量減少、心跳降低、排便減少,等。

在心理上,飢餓會導致人的反應遲鈍,道德感下降,對周圍事物缺少興趣,陷入抑鬱、易怒等狀態。徘徊在飢餓線上的那些人,唯一可做的事情就是尋找食物,其它所有的思考、娛樂、幻想等高階的心智活動都暫停了,對個人衛生也不講究了。

有一些人(主要是愛美的年輕女性),減肥的方法不對,節食過猛,結果導致攝食中樞、飽中樞發生功能錯亂,明明血糖很低了卻感覺不到餓,明明感到營養不良了卻不想吃東西。有資料顯示,厭食症的人有5%的人會被活活餓死。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