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聽不到,活到90歲,餘生30年怎麼辦?

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人口老齡化的加重,老年性聾在中國已成為排名第一的致殘性疾病。研究顯示,男性約從45歲以後開始出現聽力衰退,女性稍晚。然而,社會包括老年人自己,對老年性聾的關注卻遠遠不夠。

被忽視的老年性聾

老年性聾是指由於年齡的增長、耳科疾病、遺傳因素、耳毒性藥物以及代謝性疾病和不良生活習慣等因素導致的聽覺功能下降的總稱。

隨著年齡的增高,老年性聾的發病率越來越高。65歲以上的人群中約有25%-40%,75歲以上的比例約為40%-66%,而到了85歲以上,比例則高達80%。據2008年資料顯示,

60-69歲間的老年人聽力減退的比例為49%。

然而,目前的現狀是,和老年聽損患者的交流基本靠吼。老年患者通常只在出現較重的聽力障礙的時候才會選擇就醫。而我們的社會、醫生以及聽力行業人士,也是更加重視兒童的聽力康復,忽視了老年聽力障礙的感受。

老年性耳聾的發病率高,但干預率極低。

我國老年患者的助聽器驗配率小於5%

,而在德國、英國、法國等歐洲發達國家,助聽器驗配率高達40%。

60歲聽不到,活到90歲,餘生30年怎麼辦?

不僅僅是聾

聽障老人更容易老年痴呆

俗話說“一聾三痴”,聽不到聲音和缺乏語言交流大大增加了老年痴呆症的風險。

研究顯示,聽力損傷的老年患者得老年痴呆的風險是正常人的6倍

。因為聽力損失會加重患者的認知負擔,改變大腦的結構和功能性修飾,使患者精神憂鬱甚至不願與外界接觸,從而加速患者的認知功能下降。

上海做老年人佩戴助聽器原因調查顯示,有63%的老人是自己有意願,31%的是因為家人催促,僅有5%的老人是因為害怕老年痴呆。上海作為一線城市,對於聽力損傷導致老年痴呆的認知度尚且不夠,廣大的三四線城市可想而知。

60歲聽不到,活到90歲,餘生30年怎麼辦?

如何讓聽障老人活得有尊嚴

老年性聾具有高度可干預性,且效果極顯著,如能正確和規範干預,有效率在80%以上

。對於老年性聾患者的聽力干預,應遵循早發現、早就醫、早干預的原則,這樣可以減緩聽力退行性病變的程序。

老年性聾的干預方式主要是驗配助聽器,

輕、中度聽力損失者,

尤其是安靜環境下言語識別率較好者,

建議首選助聽器作為聽力補償手段

,對現有聽力加以保護。

但是實際應用中,很多老年聽障患者買了助聽器都不想用。

主要是因為以下原因:

1。助聽器沒有驗配除錯好

2。沒有使用耳模或耳模不合適

3。助聽器使用不當

4。助聽器效能太差

5。沒有經過適應性訓練和聽覺訓練

6。耳朵本身辨音能力差

如何提升老年患者的助聽器干預效果呢?老年性聾如何準確分類診斷是規範干預的關鍵,而我們關於老年性聾的發病機制及分類的研究很多還停留在上個世紀,所以我們要加強這方面的研究。而作為驗配師,更需要關注和掌握的是助聽器驗配效果的評估手段,這樣才能切實幫到老年聽障患者。

60歲聽不到,活到90歲,餘生30年怎麼辦?

健康的老齡化除了保持體能運動和敏捷,還應該包括認知活力和避免痴呆、保持社會參與度和積極性,能聽得到講話才能讓老年人活得有尊嚴。對老年性聽力障礙的正確干預和應對,可以大大提高老年耳聾患者的生存質量,也可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希望更多的老年人看到這篇文章,可以重視自己的聽力障礙,快快樂樂度過聽力不好的日子。作為驗配師,更需要關注和掌握的是助聽器驗配效果的評估手段,這樣才能切實幫到老年聽障患者。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