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龍井茶的名聲那麼大,到底是好在哪裡?

一是,歷史悠久,“皇家”加持。

西湖龍井茶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中國唐代,當時著名的茶聖陸羽,在所撰寫的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中,就有杭州天竺、靈隱二寺產茶的記載。

西湖龍井茶之名始於宋,聞於元,揚於明,盛於清。

萬曆年《錢塘縣誌》記載:“茶出龍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與他山異。”

此時的西湖龍井茶被列為中國名茶。

讓西湖龍井的名聲達到頂峰的,應該是乾隆——

清乾隆六次下江南,四次來到龍井茶區觀看茶葉採製,品茶賦詩。在歸途中,將龍井茶葉帶回給太后,太后喝後肝火頓消,連說這龍井茶勝似靈丹妙藥。乾隆立即傳旨將胡公廟前的十八顆茶樹封為“御茶”,年年採製,專供太后飲用。

西湖龍井茶的名聲那麼大,到底是好在哪裡?

二是,名牌效應,“品類”使用者基數大。

說到綠茶,西湖龍井一定是深入人心的,無論喝不喝茶,都聽過“西湖龍井”的大名,尤其在許多影視劇中出現的頻次還不少。

再者,綠茶本身的使用者基數就特別大,全世界的茶消耗,至少60%都集中在綠茶。畢竟綠茶那麼鮮嫩,大多數人都能喝的習慣,不像烏龍茶或者喝茶之類的,嚇跑許多新人。

而西湖龍井應該算是綠茶之中的“魁首”,即使不曾喝過(或者喝不到),但如果有機會,還是都想嘗一嘗的(其實金駿眉後來就是走的這個路子)。

在茶界,一向很少存在“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行為,反而“得不到的一直在騷動”,於是乎,免費宣傳的人就很多了。

西湖龍井茶的名聲那麼大,到底是好在哪裡?

三是,西湖的影響力,再加,ZF強有力的支援

西湖的影響力就不說了,本身就是個極有力的廣告牌,西湖那一圈還有不少“營銷專家”賣力宣傳,這營銷力度不比在電視臺投廣告來得弱,至少我在西湖玩的時候還是被“吸引”動了買了一二兩“西湖龍井”的。

前面說了,西湖龍井被乾隆讚譽過,民國期間,著名的西湖龍井茶成為中國名茶之首。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積極扶持龍井茶的發展,龍井茶被列為國家外交禮品茶。

直到現在,最“正”的西湖龍井也是“特供”。

西湖龍井茶的名聲那麼大,到底是好在哪裡?

四是,茶葉本身的優質

再好的故事,再有錢的營銷,再給力的扶持,如果產品本身很垃圾,那到底是扶不上牆的。

在一眾綠茶之中,西湖龍井的滋味本身是出挑的,外形優質,口感獨特,重點是純天然。

扁平光滑挺直,色澤嫩綠光潤,香氣鮮嫩清高,滋味鮮爽甘醇,葉底細嫩呈朵。 清明節前採製的龍井茶簡稱明前龍井,美稱女兒紅。 “院外風荷西子笑,明前龍井女兒紅。”

西湖龍井茶的名聲那麼大,到底是好在哪裡?

第五,我個人覺得也很重要的一點:物以稀為貴。

這個就不用細說了,無論是當初的“普洱熱”,還是後來的“金駿眉”、“老白茶”,“武夷巖茶—全肉宴”等等。

正宗的西湖龍井,公認的傳統產地僅分佈在獅峰山、龍井、雲棲、虎跑、梅家塢。

農產品的地域性,導致了稀缺性;稀缺性,正是決定價值的一個超級重要點。

西湖龍井茶的名聲那麼大,到底是好在哪裡?

當然,這幾點是相輔相成的,尤其是品質要放在第一,其次是故事背書,當地的扶持,當然產品使用者的這塊蛋糕也要大,如果使用者量總共才十個人,那產品能“聲名遠播”的機率也是極小的,沒有人知道,那好與壞就根本沒有討論性了,不過茶葉消費市場這塊蛋糕,從古至今就不小;

《抱朴子·明本》:“然物以少者為貴,多者為賤。”

在經濟學上——稀,不是指物品數量稀少,而是指供小於求,有需求的稀才有價值。

閱讀更多

“綠茶”已上市,作為中國茶界最強大的家族,綠茶有幾種?

武夷山裡,有個叫“燕子窠”的地方盛產肉桂

正值“喊山”好時節,採茶正當時(附茶區分佈及製茶時節圖鑑)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