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何對抗抑鬱4》的深度心理解讀,抑鬱的病恥感如何消除

《我們如何對抗抑鬱4》的深度心理解讀,抑鬱的病恥感如何消除

文,王彥輝

世界上有很多名人都有過抑鬱,有的還被抑鬱吞噬了生命,比如張國榮。而英國前首相丘吉爾也被抑鬱侵擾,還留下一句名言“抑鬱就像黑狗,一有機會就咬往我不放”。

抑鬱為什麼會咬往人不放呢?說明抑鬱會隨時出現,而且一旦被抑鬱盯上就很難纏。同時也說明抑鬱很難解決,常常會在你感覺好一點的時候,突然又出現了。但是,這是以前人們對抑鬱問題不瞭解而沒有完全解決的情況,現在生本能心理學的發展已經可以對主動救治的抑鬱問題可以很高效的解決。

央視紀錄頻道播出六集紀錄片《我們如何對抗抑鬱》,今天播出第4集《或許你也有條黑狗》,講述了每個人都可能遭遇抑鬱的事實。

《我們如何對抗抑鬱4》的深度心理解讀,抑鬱的病恥感如何消除

奧運記者重度抑鬱的原因

乙辰,媒體記者,從重度抑鬱中解脫已經三年,年底還接了奧運報道的任務。他說,“我是吃藥治好的”,但同時也說,“許多人是別的辦法治好的”。雖然如此,乙辰還是表達了另一種聲音,“我不認為藥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如果沒有愛心,沒有情感的流動,也不可能完全康復。要尋求藥之外的真正的療愈的方法。”可見在他內心,對解決抑鬱問題也有著藥物治療和心理疏導的諸多思考。

筆者一直是抑鬱困難論的堅定倡導者,筆者創立的生本能心理學在綜合大量抑鬱案例研究的基礎上,堅定地認為,抑鬱是個體遭遇重大心理和現實困難無法走出來所導致的系列不良身心反應,抑鬱問題的核心是困難,解決的出路也是合理看待和對待困難。

從抑鬱困難論的角度出發,乙辰遇到了什麼困難呢?父親去世的悲傷,加上工作上的挫折,使他的整個世界變得灰暗,大腦像灌了鉛,做事猶豫,躺在床上呈現亞木僵狀態,一個月起不來,偶爾吃點飯。

《我們如何對抗抑鬱4》的深度心理解讀,抑鬱的病恥感如何消除

乙辰的痛苦表現源於父親去世和工作挫折

,這是我們能看得到的原因,在這個原因背後包含一些重要的人生信念受到打擊,使生命的信心產生動搖。這個時候需要深入交流生命分離和喪失的看法,處理悲傷以及合理處理工作的挫折。

雖然乙辰認為自己是藥物治好的,但有一個原因在默默起著作用,這就是他對生命和工作意義的看法在這個治療過程中也跟著發生了變化。藥物是看得到的治療,內心的變化是看不見的改變,內心的變化往往成了無名英雄。

但對於嚴重的心理問題,尤其是表現出木僵、妄想、意識混亂等情況的,還是要以藥物為先,控制不良身心反應。在精神狀態達到可以正常語言交流後,一定要及時進行心理交流,透過心理分析找到問題癥結,給予準確和有效的心理疏導,這樣會更快解決抑鬱。

《我們如何對抗抑鬱4》的深度心理解讀,抑鬱的病恥感如何消除

報道汶川救援的記者抑鬱了

同樣是記者的張進曾報道過汶川救援的情況,而且在現場持續兩三個月的高強度工作,這對他是嚴重的精神消耗。

2012年初張進發現自己抑鬱了,而且之前很長一段時間狀態不好,這種情況可以追溯到08年汶川地震救援的報道工作。張進認為抑鬱的本質是對耗竭的自我調整。張進最早的症狀是失眠,後來出現睡眠障礙,情緒低落,思維遲緩,工作能力、判斷力、決斷力等各種能力下降。

張進遇到的困難是什麼?識別這個問題需要有豐富的心理諮詢工作經驗,不一定是報道汶川救援的生死之痛,也不一定是高強度的記者工作,這些只是誘因,而

最直接的困難可能是和張國榮一樣的失眠

。失眠不但讓人煩躁難耐,還會引起記憶、思維等各種不良身心反應,足以導致嚴重抑鬱。而這個失眠是心因性的,解決失眠是解決抑鬱的關鍵。

《我們如何對抗抑鬱4》的深度心理解讀,抑鬱的病恥感如何消除

當然,這一切對抑鬱者來說未必知道,因為這個原因在抑鬱者的意識之外,這也是抑鬱者大多對自己會抑鬱感覺迷惑和難以理解的原因。

張進靠吃藥解決抑鬱後,離開了那家媒體,開始尋找一條有溫度的療愈抑鬱的道路,寫文章,辦公號,希望更多的人早日走出抑鬱的痛苦。

如果單純吃藥可以解決抑鬱的話,張進就不會去尋找有溫度的療愈辦法了。這也從一個側面支援了抑鬱的原因是抑鬱者遇到了較大心理和現實困難無法解決的觀點。而心理疏導就是在專業心理學理論支援下的有溫度的療愈法。

現在張進也加入到了幫助人們解決抑鬱的行列,

我希望他能看到這篇文章,一起交流心理學解決抑鬱的辦法,合作幫助人們對抗抑鬱。

《我們如何對抗抑鬱4》的深度心理解讀,抑鬱的病恥感如何消除

廣東東莞打工妹的抑鬱原因

生本能心理學堅持抑鬱原因的困難說,認為抑鬱者遭遇心理和現實的困難,自己無法解決和合理看待這個困難,才導致抑鬱的一系列不良身心反應。

在廣東東莞打工妹王向榮,十六歲輟學務工,

她抑鬱的原因是工作壓力大,學歷低,

自己感覺已經很努力了,但工廠一來新大學生,自己又沒機會了。

中科院編寫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低收入、低學歷、無業失業人群的心理健康問題更為突出。

王向榮遇到的問題,結合中科院的這個調查報告,是不是說明,低收入者面臨的工作和生活壓力也更多,他們遇到的困難更多,也更大呢。這再一次從另一個側面支援了生本能心理學關於抑鬱成因的困難說。只有有效處理這些困難或者合理看待這些困難,才能擺脫抑鬱的狀態。也就是說,抑鬱成因的困難說,重點不是不會遇到困難,而是如何解決和看待困難。抑鬱者正是在面對困難這個問題上思維受到束縛、思路受到阻礙,被卡在這裡了。

《我們如何對抗抑鬱4》的深度心理解讀,抑鬱的病恥感如何消除

抑鬱的病恥感怎麼解決

抑鬱被劃入精神類疾病之中,而精神病是中國及至全世界人都比較忌諱的一個名稱。什麼是精神病,在人們的印象中,是思維錯亂、語言混亂、意識迷亂、行為紊亂的狀態,如果有了精神病等於這個人就廢了,誰不害怕呢?所以,你說精神病很正常,根本沒人相信,在大眾和當事者眼裡,精神病就是那麼恐怖的一件事,你硬說精神病很正常,只有鬼相信了。所以,如果一個人被確診為精神疾病,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不但會有強烈的恐懼感,還有強烈的自卑感和病恥感。

事實上這是個誤解,因為精神疾病有七大類三十六小類,人們理解的精神病是最嚴重的重度精神分裂症,而包括抑鬱在內的其他精神類疾病並不是那個樣子。

這裡有一個可以擺脫抑鬱病恥感的新觀點和各位交流和探討。

在生本能心理學看來,抑鬱不是病,而是心理問題。心理問題和精神問題並不同等,兩者是性質上的差異,精神問題在意識狀態上有紊亂,而心理問題的意識是正常的。用簡單的話說,精神問題是病,是精神意識混亂了,而心理問題不是病,是所思所想出現了偏差。不過嚴重的抑鬱也會帶來意識混亂,只要跨過意識混亂這個坎,就屬於精神類疾病了。

一般的抑鬱不是病,而是心理問題,心理問題不是病,是所思所想、所做所為出現了偏差,這種認識從根本上摘掉了抑鬱的精神病帽子,可以消除抑鬱的病恥感,也消除了所有心理問題的病恥感。

《我們如何對抗抑鬱4》的深度心理解讀,抑鬱的病恥感如何消除

抑鬱的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

退一萬步說,不論新觀點能不能被人接受,對抑鬱者都要引起高度重視,盡最大努力關心他們,幫助他們,因為抑鬱會讓人輕生,直接涉及到了生死,萬不可忽視。

因此又回到抑鬱的藥物和心理治療上,抑鬱了到底用不用藥。這個問題的完整表述就是,一般的抑鬱是困難引起的,只要能合理解決和處理這個困難,就能擺脫抑鬱的痛苦。但是如果嚴重到意識混亂,或者有強烈自殘和輕生念頭,就要先用藥穩定化處理,待能夠正常語言交流時,及時安排心理疏導,面對困難,分析癥結,查詢原因,準確給予調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