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的中醫理解以及治療方法

痛風在歐美各國是一種常見病。過去認為,東方民族患痛風者比較少見,但事實證明,近年來發病率有上升趨勢。痛風病是一種先天遺傳代謝缺陷性疾病,多因後天大量攝入富含高嘌呤食物而誘發。人體嘌呤代謝紊亂易引起嘌呤基代謝失調,產生尿酸過多,腎臟排洩功能發生障礙,引起血尿酸增高。尿酸鹽較易在關節周圍柔軟組織處結晶沉積,致使關節腫脹,引起非特異性炎症反應,產生劇烈的疼痛。沉積的尿酸鈉是痛風炎症的發病原因。

痛風病有遺傳性,男性好發,約佔全部患的95%。痛風(高血尿酸症)和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症並稱“四高症”。近十幾年來痛風有年輕化的傾向。女性多於更年期停經之後發病(佔5%),這個年紀也是退化性關節炎及假性痛風的好發年齡,易造成誤診。痛風對骨關節損害最常見於手足小關節,以腳大拇指關節為最好發部位,以後涉及踝、膝、腕等關節痛風所致關節炎常突然發作,關節紅、腫、熱、有壓痛及劇烈疼痛,以晚間尤甚。發作時常有全身症狀如體溫升高,白細胞增多,血沉加速,血清尿酸鹽濃度升高等。

痛風性關節炎分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和慢性痛風性關節炎兩種。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已發作性的關節紅腫、熱痛、僵硬、屈伸不利、劇烈疼痛活動受限及血尿酸增高為突出表現。慢性痛風性關節炎是指在急性關節炎反覆發作的基礎上,導致關節結構及軟組織的鹼壞,關節出現不同程度的畸形和活動受限,甚至出現痛風石。慢性關節炎一旦形成之後,由於痛風反覆發作使腎臟嚴重受損,關節損害也更加明顯,且較難恢復,嚴重威脅人體健康。患痛風的患者,體內糖和脂肪的代謝功能會明顯降低,因此容易引發各種嚴重的疾病,主要是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肥胖,冠心病、心肌梗塞,動脈硬化、腦血管障礙等。

痛風在中醫臨床上列為“痺症”範疇。屬中醫“熱痺”主要特徵是:關節紅、腫、熱痛、屈伸不利、伴有發熱、畏寒、惡風、口渴、煩悶不安等。發作日久,可有皮下結節形成,關節強直畸形。痛風反覆發作,則又可視為“頑痺”。祖國醫學認為:本病多因平素過食美味佳餚,以致溼熱內蘊,兼受風寒溼邪,侵襲經絡,寒邪化熱,溼熱凝練生痰流竄肢體,阻滯氣血經絡,故見區域性紅腫灼熱,疼痛劇烈;若風邪偏盛,因風性“善行變”故痛風無定處,歷節遊走;病久傷腎,肢節失養,故見畸形僵硬,甚則潰爛。

目前治療痛風病主要是採用甾體抗炎藥、糖皮質激素、丙磺舒、別嘌呤醇、秋水鹼等西

藥。這些西藥雖然能迅速緩解疼痛,中止痛風的急性發作,緩解尿酸鹽在體內的沉積,預防

痛風性關節炎和痛風性腎結石的形成,但是此類藥物對胃腸道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嚴重時可

引起肝、腎功能異常,長時間服藥,可引起骨髓抑制,肝細胞壞死,精子減少,神經毒性反應及胃腸道反應,此類藥物毒副作用大,不易長服。

中藥在痛風領域有一些新的成果比如配方有:炒桑枝,蒼朮,知母,苦參,木通,地骨皮,路路通,王不留行,炙沒藥,懷牛膝,黃柏,鱉甲,絲瓜絡,獨活等。

大家如果有健康問題可以隨時諮詢我,記得關注我哦。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