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用《內經》中的真髒脈(上)

瞭解真髒脈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真髒脈?真髒脈是在疾病危重期出現的脈象,但現代教材對其介紹的比較簡略。《內經》對於真髒脈的描述是比較多的,在瞭解真髒脈之前,先要比較五臟平脈、病脈與真髒脈象,以及瞭解真髒脈象的比類。本篇文章闡述真髒脈的基本概念,以及五臟的平脈、病脈與真髒脈,希望給醫者以臨床啟發。

什麼是有胃氣的脈?

在《素問·平人氣象論》篇記載了脈象與胃氣的關係:“平人之常氣稟於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也。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所謂無胃氣者,但得真髒脈不得胃氣也,所謂脈不得胃氣者,肝不弦腎不石也。”

有胃氣的脈是什麼樣的呢?

脈有胃氣,指的是柔和、雍容和緩之狀。

而無胃氣的脈,指的是但見真髒脈,而不見柔和的胃氣脈,文中的“肝不弦腎不石”指的就是此種無胃氣的脈象:至春則肝不微弦,至冬則腎不微石。

文中有關“胃氣”的觀點,參考自1980年人衛出版的《黃帝內經素問校釋》

真髒脈的脈象

就具體脈象表現而言,《素問·平人氣象論》篇寫道: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無胃曰死……夏胃微鉤曰平,鉤多胃少曰心病,但鉤無胃曰死……長夏胃微耎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無胃曰死……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無胃曰死……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腎病,但石無胃曰死”。

可見 “胃氣”是辨四時五臟脈象之圭臬,五臟應時之氣與飽滿的胃氣相合,表現於脈中則為五臟康健之正常脈象;胃氣不足則為五臟病脈。

如何應用《內經》中的真髒脈(上)

只有應時之脈而無胃氣,則為毫無生機的五臟死脈。脈弱以滑,是有胃氣;弦而弱滑、鉤而弱滑、代而弱滑、浮而弱滑和沉而弱滑都可認為是胃氣之脈。如果脈象呈現但弦、但鉤、但代、但毛、但石,而無弱滑和緩之象,則為無胃氣之真髒脈。

當然很多初學者的指感還不是很靈敏,往往是心中易了,指下難明,還需在臨床中多多運用體會。本篇分享了五臟的平、病、真髒脈的脈象,下篇將分享《內經》中真髒脈的臨床意義,希望大家持續關注。

如何應用《內經》中的真髒脈(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