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血之聖藥"對於我們還有那些好處呢?

[握手]定期更新中醫養生知識,歡迎關注

六脈道中醫

當歸補血之聖藥也

當歸,主產於隴西川穀,現甘肅、四川地區。其味

、辛,性溫,歸

肝、心、脾

經。

功效主治

味甘、辛,溫、大溫,無毒。主治咳逆上氣,溫瘧寒熱,洗在面板中,婦人漏下絕子,諸惡瘡瘍,金瘡,煮飲之。溫中止痛,除客血內塞,中風痓,汗不出,溼痺,中惡,客氣虛冷,補五臟,生肌肉。

——《本草經集註》(南北朝●陶弘景)

味苦、辛,微溫,入足厥陰肝經。養血滋肝,清風潤木,起經脈之細微,回肢節之逆冷,緩裡急而安腹痛,調產後而保胎前,能通妊娠之小便,善滑產婦之大腸,奔豚須用,吐蛔宜加,寒疝甚良,溫經最效。

——《長沙藥解》(清●黃元御)

當歸有著補血調經、活血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其中歸身補血為主、歸尾活血為主。歸納歷代醫家對當歸的認知,其功效有以下4點:

補血養血調治血虛諸證:

當歸味甘厚重,故專能補血,古往今來被稱為

補血第一藥

,適用於血虛引起的各種證候,特別適合用於因肝血虧虛、心脾兩虛證所致的面色無華或萎黃、唇甲淺淡、倦怠乏力、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狀,例如歸脾湯(明●《正體類要》)。其常與補氣藥相使配伍使用,以增強補血之功,例如當歸補血湯(金●《內外傷辨惑論》)。

調經活血:

當歸既能

補血

,又

善於止痛

,且藥性遊走於肝經,故對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等婦科病症有較好的療效,所以又被歷代醫家稱之為

“婦科聖藥”

。例如由此組成的四物湯(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也是作為調經的基本方劑。

瘀血痺症、癰疽瘡瘍:

因當歸性溫,味辛,故有

散寒、活血祛瘀

之功,常用於治療虛寒腹痛、跌打損傷、肢體麻木、以及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例如用於溫補氣血,和中止痛的當歸建中湯(唐●《千金翼方》);治療跌打損傷的復元活血湯(金●《醫學發明》);治關節痺痛或肌膚麻木的蠲痺湯(清●《醫學心悟》);用於主治陽證癰瘍腫毒初起的仙方活命飲(明●《婦人大全良方》)。

血虛便秘:

中醫認為津血同源,血虛不能生津以濡養腸腑,可致

津虧腸燥

從而引發血虛型便秘,當歸常被用於本證,例如潤腸丸(金●《脾胃論》)

現代實驗室研究

當歸具有改善血液迴圈、抗血栓形成,並能降低心律失常的發生頻率,能弛緩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

藥膳建議

|

當歸生薑羊肉湯(漢●《傷寒論》)

適用人群:綿綿腹痛、產後血虛、畏寒怕冷等人群。

配料:當歸15g、羊肉125g、生薑30g。

做法建議:羊肉切塊加二味藥及水煮湯,可加花椒、酒、鹽調味。

|

當歸紅棗粥(《中國藥粥譜》)

適用人群:面色萎黃、月經不調、經閉腹痛等人群。

配料:當歸10g、粳米50g、紅棗5枚、紅糖適量。

做法建議:先將當歸加水煎煮半小時,去渣取汁,再將洗淨的粳米、大棗同適量的紅糖放入當歸汁中同熬成粥。

|

當歸鱔魚湯(清●《本草逢原》)

適用人群:久病體虛、倦怠乏力、消瘦等人群。

配料:鱔魚500g、當歸15g、黨參15g。

做法建議:取鱔魚去頭、骨、內臟,洗淨,切絲。當歸和黨參洗淨切片,用紗布包紮,一併入鍋加水適量,文火煎煮60分鐘後撈出藥包,加適量的鹽、蔥、姜等調料。

注意事項

溼盛腹脹、大便洩瀉者忌服。

(祖國傳統醫學文化博大精深,如有不同觀點,歡迎交流指出[握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