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創胃癌篩查:HP抗體、PGⅠ、PGⅡ、G-17等胃功能檢測

無創胃癌篩查:HP抗體、PGⅠ、PGⅡ、G-17等胃功能檢測

目前在我國,胃癌的發病率及病死率都較高,因此加強胃癌的早期預測和篩查對於改善胃癌患者預後具有重要意義;而降低胃癌病死率, 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唯一途徑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但是,由於胃是一箇中空的器官,所以胃癌的早期,以及胃息肉、腸上皮化生、萎縮性胃炎等癌前病變的臨床表現並不明顯,也不具有特異性,而受經濟條件和思想觀念的限制,定期胃鏡檢查還沒有普遍開展,往往胃癌被發現時多為中晚期,很多時候已經失去了手術機會,患者預後較差。因此,對高危人群進行胃癌篩查非常重要和必要。目前,胃癌篩查手段主要有胃鏡(包括:電子胃鏡、高畫質篩查胃鏡和磁控膠囊胃鏡等,如果同時配合靜脈麻醉技術可實現沒有任何感覺下的胃鏡操作,即所謂的“無痛胃鏡”技術)和血清學篩查( Hp檢測、血清PG、G-17 和常見腫瘤標誌物) 。胃鏡活檢是公認的胃癌診斷的金標準;磁控膠囊胃鏡是新興的胃癌篩查技術,對胃部疾病的早發現和早期診斷有重要作用;它具有無創傷、痛苦小,更適合老人、兒童等不適合傳統胃鏡檢查的患者使用。 有研究顯示,磁控膠囊胃鏡和傳統電子胃鏡診斷胃部疾病的準確性是一致的, 因此磁控膠囊胃鏡獲得了中國早期胃癌篩查專家共識的認可,但是磁控膠囊胃鏡檢查費用比傳統電子胃鏡要貴很多;目前,我國現行的胃癌篩查指南建議,對≥40 歲或≥45 歲的胃癌高風險人群進行胃鏡篩查,但是我國胃癌風險人群超過3 億 ,受到經濟條件和醫療資源的限制,要對如此龐大的人群進行胃鏡普查,是非常困難的,因此迫切需要在胃鏡檢查前對篩查人群進行風險分層,實現高危人群篩選,再對高危人群進行胃鏡檢查,提高胃鏡篩查的效率。 因此,無創的血清學篩查指標胃功能四項:HP抗體、PGⅠ、PGⅡ、G-17 日益得到重視,在各大體檢中心和醫院消化科門診中胃功能檢查是非常普遍的篩查方法,那麼胃功能檢查的每一項內容都有著怎樣的臨床意義呢?他們的組合檢查對胃癌的篩查又有著什麼樣的臨床意義呢?

無創胃癌篩查:HP抗體、PGⅠ、PGⅡ、G-17等胃功能檢測

一、胃功能四項檢測:包括:HP、PGⅠ、PGⅡ、PGR、G-17;

(一)幽門螺桿菌(HP)檢測:

目前,國際上普遍認為幽門螺桿菌(Hp)透過腸型胃癌發生的多步驟假說導致胃癌發生,即從正常胃黏膜→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 → 腸型胃癌 。 有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Hp)感染者進展為異型增生或胃癌的風險增加80% 。我國人群中Hp感染率約為 58%,胃癌高發的主要病因之一為Hp感染;Hp 感染與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 幽門螺桿菌(Hp)被國際癌症研究署 (IARC)列為人類胃癌Ⅰ類致癌原。有研究顯示,Hp可增加胃癌發病率,在萎縮性胃炎患者中,Hp 感染的比例明顯升高;在慢性胃炎發展為胃癌的病程中,Hp 感染是明確的啟動因素; Hp感染 可增加萎縮性胃炎的發生風險,而重度慢性萎縮性胃炎又是胃癌的主要癌前病變;Hp 感染後還可透過減弱胃黏膜的保護作用及產生損傷胃黏膜的作用,雙重損傷促進了胃黏膜上皮細胞增殖,使黏膜上皮向惡性轉化,最終導致胃癌的發生。

檢測幽門螺桿菌最常用的兩個方法是:

無創胃癌篩查:HP抗體、PGⅠ、PGⅡ、G-17等胃功能檢測

1、血清Hp抗體檢測

:廉價、快速,被廣泛應用於流行病學調查。 目前,我國早期胃癌篩查指南中也推薦使用血清Hp抗體,用於胃癌高危人群篩查。 但血清Hp抗體檢測無法區分Hp感染是既往感染還是現症感染,也不能評估根除後治療效果 ;儘管如此,對於從未進行過幽門螺桿菌清除治療的患者,HP抗體陽性,可視為現症感染;人類宿主的個體遺傳差異對 Hp 抗體水平也有著較大影響;

2、HP呼氣試驗

:是檢測Hp感染最常用的非侵入性檢查方法,可用於Hp治療的療效評估。 呼氣試驗檢測 Hp 感染的靈敏度和特異度都非常高。 但當呼氣試驗檢測值接近臨界值時,結果不可靠,呼氣試驗檢測為陰性的患者也不能完全排除現症感染。

(二)、 血清 胃蛋白酶原(PG):

胃幾乎是 PG 的唯一來源;PG(胃蛋白酶原) 分為 PGⅠ、PGⅡ,是胃黏膜病變的標誌物,可對胃黏膜的病變狀態進行有效反映。

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反映了不同部位胃粘膜的形態和功能;

1、PGI:

是檢測胃的泌酸

腺細胞

功能的指標,胃酸分泌增多PGI升高,分泌減少或胃粘膜腺體萎縮PGI降低;

PG Ⅰ與最大胃酸分泌量呈正相關,與胃體萎縮和炎症均呈負相關。常與PG Ⅱ聯合檢測;

2、PGII

:與胃底粘膜病變的相關性較大(相對於胃竇粘膜),其升高與

胃底腺

管萎縮、胃上皮化生或

假幽門腺化生

、異型增殖有關;

3、PGR是PGⅠ與PGⅡ的比值

PGR進行性降低與胃粘膜萎縮排展相關。因此,

PGR 可對胃黏膜不同部位的分泌功能進行間接反映,

聯合測定PGI和PGII,計算二者的比值(

PGR

)可起到胃底腺粘膜“血清學活檢”的作用。

胃癌早期篩查的 3 項血清學指標包括 PGⅠ、PGⅡ及 PGR。血清 PG 檢測已成為目前較為普遍的胃癌篩查方式。在胃部疾病的不同階段 血清 PG 分泌量會發生變化,有研究顯示,Hp 感 染的胃炎患者及胃酸分泌過多的非萎縮性胃炎患者,PGⅠ、PGⅡ分泌量增加; 在慢性嚴重萎縮性胃炎患者中, PGⅠ水平較低; 當胃竇腺和幽門腺化生、腸化生存在於萎縮性胃炎患者時,PGⅡ水平 會升高; 當患者存在胃癌、腸不典型增生、腸上皮化生 時,PGⅠ、PGR水平都降低; 在 PG 比值 ( PGR)和 PGⅠ降低的人群中,胃癌發病率增加,遠高於不降低者,而且普查檢出的胃癌中,90%屬於早期癌。以血清 PG為初篩,再行胃鏡檢查,可提高早期胃癌和癌前病變的檢出率 。國外很國家將血清 PG 應用到胃癌篩查或預防干預計劃中 。 PGⅠ濃度 ≤70 μg / L 且 PGR ≤3.0 是最常用的篩查胃癌高危人群的參考範圍 ; 2017 年,在我國早期胃癌篩查專家共識中,將 PGR = 3. 89 作為臨界值,PGR<3.89 的人群為胃癌高危人群。血清 PG濃度也會受地區、種族、膳食、感染和環境因素的影響;

(三)、G⁃17:胃泌素-17

多項研究表明,胃癌患者血清 G⁃17水平的升高或下降均能反映胃竇部黏膜萎縮情況,可作為早期胃癌篩查指標之一 。 G⁃17 診斷萎縮性胃炎的靈敏度較低 ,特異度尚可 。 2017 年釋出的早期胃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提出,當 G⁃17>1。50 pmol / L 時,胃癌發生風險顯著增高 。由於胃泌素作用複雜且易受多種因素影響,因此不推薦 G⁃17 單獨作為胃癌篩查標誌物,常與其他血清標誌物聯合檢測。

無創胃癌篩查:HP抗體、PGⅠ、PGⅡ、G-17等胃功能檢測

二、 血清 PG 與 Hp抗體聯檢測( ABC 模型)評估胃癌的高危人群

2011 年日本推薦,採用血清PG 與 Hp 抗體聯檢測 (ABC模型)篩查胃癌,早期胃癌檢出率顯著提高, 同時還能夠檢測出血清 PG 陰性的胃癌 。 將 PGⅠ≤ 70 μg / L 且 PGR≤3.0 界定為 PG 陽性,血清 Hp抗體滴度≥30 U / ml界定為Hp 陽性,按危險等級分為 A、B、C、D 組 :

A組: PG陰性 Hp陰性;

B組: PG陰性 Hp陽性;

C組: PG陽性 Hp陽性;

D組: PG陽性 Hp陰性;

A、B、C、D 四組在胃癌風險預測模型中胃癌發生胃癌風險逐漸升高 。 有研究顯示,Hp、PG 和胃鏡聯合篩查比單純胃鏡篩查價效比更高

三、血清 PG 與 G⁃17 聯合檢測評估胃癌的高危人群:

血清PG 聯合 G⁃17檢測,可全面評估胃黏膜萎縮狀態,提高胃癌篩查的準確性 。 高 G⁃17 且低 PGR 是非賁門胃癌的危險因素 。G-17 ≤ 1pmol /L或 G-17 ≥ 15pmol /L 為 G⁃17陽性;PGⅠ≤70 ng / ml 且 PGR≤7.0 為 PG 陽性,將PG 和 G⁃17 結果組合分為 A、B、C、D 組,

A組:G⁃17 陰性, PG陰性;

B組:G⁃17 陽性 ,PG陰性;

C組:G⁃17陰性, PG 陽性;

D組:G⁃17陽性 ,PG陽性;

A、B、C、D四組 胃癌發生風險遞增;

四、 血清 PG、G⁃17和 Hp 抗體聯合法

可用於識別胃癌高危個體,以便進一步進行胃鏡檢查,並對個體胃癌發生風險進行分層,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胃癌篩查和精準預防 。 血清 PG、G⁃17 和 Hp抗體聯合篩查能更好地識別所有型別和部位的胃癌,提高早期胃癌診斷率 。血清 PG、G⁃17 聯合 Hp 抗體對篩查早期胃癌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無創胃癌篩查:HP抗體、PGⅠ、PGⅡ、G-17等胃功能檢測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