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能忍則忍?擔心嗎啡會上癮……走出5大誤區,遠離疼痛折磨

門診中,醫生常常會遇到很多癌症疼痛的病人,配取了止痛藥,也囑咐過如何服用,複診時,不少患者說:“醫生,我沒吃您開的止痛藥,我再忍忍,到實在痛得吃不消了再吃。”其實,癌痛不及時治療的危害性遠遠超出止痛藥的副作用。

誤區一:癌痛能忍則忍,忍不住再吃藥

超過3個月的疼痛就屬於慢性疼痛。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種疾病,需要長期、正規服用止痛藥物,否則疼痛只會越來越重。

凡是睡眠受到干擾的疼痛都屬於中重度疼痛,不僅使患者飽受折磨,嚴重影響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質量,更會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加速腫瘤生長和轉移,干擾抗癌治療的順利進行。

世界衛生組織早在1982年就提出了“到2000年達到全世界範圍內‘使癌症患者無痛’”的目標,說明癌痛是可控的,關鍵在於患者和家屬觀念的轉變,無需忍痛,積極治療。

誤區二:止痛藥副作用太大,擔心嗎啡會上癮

止痛藥分為三階梯,根據疼痛程度的不同,選用不同階梯的藥物。輕度疼痛使用第1階梯藥物(非阿片類止痛藥),常用的有阿司匹林、芬必得、散利痛等。中度疼痛使用第2階梯藥物(弱阿片類止痛藥),常用的有曲馬多、泰勒寧等。重度疼痛使用第3階梯藥物(強阿片類止痛藥),常用的有奧施康定(鹽酸羥考酮控釋片)、美施康定(硫酸嗎啡控釋片)、多瑞吉(芬太尼透皮貼劑)等。

很多病人害怕吃止痛藥,或者更傾向於選擇作用較輕的第1階梯止痛藥,一聽到“嗎啡”兩字如遇洪水猛獸,覺得吃嗎啡就等同於吸毒、吸鴉片,非上癮不可。殊不知,以嗎啡為代表的第3階梯止痛藥安全係數最高。

此類強阿片類止痛藥,均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採用緩釋劑型,使藥物在胃腸緩慢釋放後吸收,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能在很長時間內保持穩定水平,起到止痛作用,而不會形成血藥濃度的峰值,達不到成癮的濃度。

因此,合理應用阿片類止痛藥,不易成癮,是非常安全的。反之,大家認為作用較輕的第1階梯止痛藥倒並不安全,長期使用對消化道、肝臟、腎臟均有損傷,尤其是有消化道潰瘍的患者更應謹慎使用。

誤區三:不痛時停藥,痛時再服藥

很多患者及家屬總認為止痛藥越少吃越好,有時不覺得很痛時就自行停藥,等疼痛厲害時再臨時吃藥。事實上,止痛藥物需要按時服用,而非按需服用。

大約75%—90%的晚期癌症患者因慢性疼痛需要用到阿片類藥物,這些藥都是緩釋劑型,吃吃停停會導致體內血藥濃度的不穩定,起不到藥物應有的止痛效果。長此以往,原本用低劑量就能控制的癌痛,因用藥的不規範,疼痛程度反而加重,需要增加止痛藥用量,也增加了不必要的毒副作用。

一般臨床上常用的奧施康定、美施康定應12小時口服1次,芬太尼透皮貼劑應每72小時更換1次,到了時間,不管痛與不痛,都要按時用藥,才能有效控制癌痛。

誤區四:痛得受不了了,快上杜冷丁

或許受文學作品的影響,老百姓都存在一個誤區,覺得杜冷丁是最厲害的止痛神藥。當腫瘤患者出現難以忍受的劇痛時,大多會哀求醫師快點打針杜冷丁。其實,杜冷丁的止痛效果僅有嗎啡的1/10,且易上癮。

杜冷丁是一種合成的阿片類止痛藥,作用機制與嗎啡相似,鎮痛作用不及嗎啡,作用時間短,止痛僅持續3小時。其代謝產物去甲哌替啶半衰期長,完全排出機體需13個小時,長期應用代謝產物易蓄積,對中樞神經及腎臟都有毒性作用。

故世界衛生組織把杜冷丁列為癌痛治療的不推薦使用藥物。

誤區五:腫瘤患者到最後都是痛死的

疼痛在腫瘤患者中很常見,約50%的癌症患者存在癌性疼痛。然而,出現癌痛和癌症的分期無直接關聯,不能認為出現癌痛就表明癌症發展到晚期了。約25%的初診癌症患者存在癌痛,也有50%處於治療中的癌症患者不存在癌痛。癌痛的發生,與腫瘤的部位、神經系統或臟器受累與否等有關,與疾病處在何種階段關聯不大。

隨著止痛藥物和方法的不斷更新,目前大多數的癌痛在醫生正規治療下都得到了明顯的減輕和緩解。癌痛與高血壓病、糖尿病等同樣屬於慢性疾病,需要長期和正規地治療。

所以,只要腫瘤病人及家屬轉變觀念,客觀看待癌痛,無需談痛色變,無須忍痛,早診斷,早治療,按時服藥,癌痛完全是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