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發病趨低齡化,我們應如何防治?

近年來,腸癌這個詞已經越來越高頻了,我國的結直腸癌患者一直在上升。

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結直腸癌新發病例超55萬,在年輕人當中,尤其是20—40歲的人群中,發病率也正在穩步上升。為何大腸癌會越來越“ 偏愛”年輕人,我們又應該如何有效防治呢?

大腸癌發病趨低齡化,我們應如何防治?

在大家的印象中,年紀越大,患很多病的風險也越來越高,但是現在是恰恰相反,很多病都找上了年輕人,一般提到大腸癌很多人都會下意識的覺得老年人才會得大腸癌,但事實上,近年來我們這些早發的大腸癌,也就是說五十歲以前就得了大腸癌這部分人群在逐步的上升,有一個統計資料顯示,從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到現在的四十年間,每年早發的大腸癌以2%—3%的速率在增長。90後這代年輕人相較於60後來說,早發大腸癌發病率已經上升了一倍。因此在臨床中也越來越多的早發大腸癌病人。

一個關鍵詞:90後,引發了思考

目前90後患者比例佔得是比較多的,為什麼像大腸癌這樣的疾病會找上門呢?是否和90後的作息時間和生活習慣有直接的聯絡呢?

年輕人患大腸癌其實有兩個因素作用的結果:一個是遺傳的因素,還有一個是生活習慣方面。遺傳因素就是說家庭背景裡有一定的致癌基因,比如直系親屬有患有大腸癌的,因此自身患大腸癌的風險上升到了3—5倍。

另外一方面是生活方式,我們知道年輕人有一些飲食習慣,比如喜歡暴飲暴食,喜歡飲酒,喜愛吃燒烤煙燻類的食物,這些因素都會增加大腸癌罹患的風險;還有就是年輕人工作的節奏比較快,有久坐的習慣。

有一個很有趣的研究,如果一個人一個禮拜看電視的時間超過14個小時,每天看電視超過兩個小時,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是明顯升高的。比如說久坐不動是罹患大腸癌的一個風險因素。

還有肥胖也是需要注意的問題。隨著生活條件的升高,有近一半的人群都有肥胖的問題,肥胖會導致腸道菌群的失調,慢性的炎症都有可能增加大腸癌的風險。這就是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90後年輕人罹患大腸癌發病率越來越高的原因。

很多年輕人不知道現在的生活習慣會誘發大腸癌的風險,那麼在早期身體會有哪些訊號,或者不舒服提示自己可能會患有大腸癌需要去醫院就診?

大腸癌其實是會給身體發出警告訊號的,大致分為兩類:第一類就是腸道長了腫瘤的區域性症狀,這就是說大腸癌發病症狀和腫瘤的部位是相關的,比如說結腸分為左半部分結腸和右半部分結腸,左半結腸特點是官腔比較細,容易出現梗阻的症狀,右半結腸官腔較大,不容易梗阻,但是腫瘤會長的很大,會出現破潰出血的症狀。如果腫瘤長在直腸,離大腸最遠端的地方,會有直腸刺激症狀,表現就是裡急後重,會總是想解大便但是卻感覺解不乾淨,這樣的裡急後重的刺激症狀很有可能就是直腸癌的表現。

還有就是全身的一些表現,比如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這也要警惕腸癌的發生。還有就是貧血但就是查不出來什麼原因,這需要警惕是不是腸道腫瘤導致的貧血。因此這些訊號都是我們值得引起重視的。一旦發現有這些症狀就要儘可能排除腸道腫瘤的風險。

大腸癌發病趨低齡化,我們應如何防治?

對於年輕人來說,很多早期的訊號會被忽視掉,比如出現的一點腹痛或者是一點點便血,並不會立即去醫院檢查,那麼在我們每年的體檢當中會發現大腸癌的訊號嗎?還是說只能去做腸鏡才能發現?

現在每個人都會參加體檢,但是不等於腫瘤篩查,體檢只是對於全身的一個評估,腫瘤篩查是有一個特定性的。

大腸癌的篩查是有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糞便隱血實驗,針對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檢查是陽性的會推薦去醫院做腸鏡檢查,進一步明確;

第二種就是腫瘤標誌物篩查。

第三種是針對45歲以上都要做一次結腸鏡檢查,在我國目前也在逐步推廣結腸鏡的篩查。這是診斷的最重要的手段。

針對45歲以上的群眾,如果一次是正常的,十年後可以再做,(具體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如發現有息肉或有其他問題,建議兩到三年後在做一次結腸鏡檢查,因為切除息肉後不可避免有新的息肉長出來。

哪些高危人群需要注意?

如父母輩有罹患過大腸癌的,會建議在父母輩發病年紀前十年需做一次結腸鏡檢查,可以早篩查早發現早治療。還有就是既往有過其他腫瘤病史或者腸息肉病史,還有一些年輕人有長期慢性的症狀:長期便秘,長期腹瀉,長期腹痛,有黑便便血的情況都屬於高危人群。這些人群需要定期做結腸鏡的篩查,以排除大腸癌的風險。

大腸癌發病趨低齡化,我們應如何防治?

腫瘤治療理念: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大腸癌發現的早和晚期腫瘤在臨床上有很大的區別,早期大腸癌發現後95%患者可以長期存活,一旦發展到晚期,治療會比較困難,整體效果會下降,目前治療的手段在不斷更新,效果也在不斷提高。比如早期腫瘤在腸鏡下切除,恢復快,沒有任何功能性問題。到了進展期現在可以做腹腔鏡和微創手術也有獲得一個很好的治療效果;即使是晚期,目前有很多有效的手段,包括放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都獲得一些突破,可以在經過治療後尋求根治和長期無瘤的狀態。因此對於大腸癌患者來說一定不要輕易放棄治療,治療效果和生存率也在不斷地提高。

專家提醒:預防大腸癌等惡性腫瘤,首先要改變生活方式,做到飲食均衡、適度運動;其次是定期體檢,儘早發現疾病的苗子,早干預。對大腸癌而言,維生素D攝入不足會導致風險升高。專家建議,為預防大腸癌,日常飲食應注意多攝入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海魚、動物肝臟、瘦肉,以及脫脂牛奶、魚肝油、乳酪、堅果等;經常曬太陽,保證足夠的紫外線照射,也可預防維生素D的缺乏。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