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如何闡述心與肺的關係

中醫是如何闡述心與肺的關係

心肺相關理論

鄭楊,林琳在心肺相關理論方面有如下幾個方面探討: 心與肺,一則為君,一則為相,各為氣血所主,二者密切相關。並從心肺位置、經絡、陰陽、生理病理功能、五行角度等進行系統闡述。現代研究發現肺氣虛證大鼠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漿黏度、血細胞比容、紅細胞聚集指數及纖維蛋白原均升高,提示肺氣虛證存在濃、黏、聚、凝等“血瘀”現象。張立等在對臨床辨證為心氣虛患者的測定結果中說明,其左心(收縮、舒張、泵血)功能均出現異常 ;以及肺通氣功能的檢測後,其肺活量、第1 s時間肺活量、最高呼氣流速三項均值降低,並且同健康對照組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心與肺的關係具體如下。

(1)位置相鄰、經絡相連、陰陽相應

心肺同居胸中, 位於上焦。心為五臟之首,與肺相鄰最近。心與肺的經脈部分佈於胸脅及上臂內側,心經起於心中,出屬心繫,其直行者從心繫出來,並

退

向上行繞過肺。心肺屬陽,陰陽相應,《素問•金匱真言論》雲:“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類經》亦云:“心肺居於膈

上,二陽髒也,心為陽中之陽,肺為陽中之陰”。心陰與肺陽互為體用關係,心陰得肺陽而血化,氣益順暢,肺陽為心陰之用,肺陽得心陰而肺自靜。

(2)功能相關

諸血者,皆屬於心,諸氣者,皆屬於肺。心肺之間的生理病理關係,主要體現心主血與肺主氣、

心主行血和肺主呼吸之間的關係。心肺在血液、宗氣、呼吸、心肺之陰陽相互滋養等方面有密切聯絡。

中醫是如何闡述心與肺的關係

在血液生成和執行方面

血液生成方面

血液主要由營氣和津液所組成,脾胃的運化功能在血液的化生中佔重要地位,但血液的生成還要透過肺宣發和朝百脈的作用,方能化生為血。血液執行方面: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心主血脈,血液執行必須依賴心氣的推動。而肺主宣發、肺朝百脈,只有肺氣宣發肅降正常

,才能助心行血。氣能生血、行血和攝血。氣能生血:脾胃之氣健旺,造血能力強,血就充足。氣能行血:血液的運動,有賴於氣的推動。氣能攝血:脾氣對血液的統攝作用,使其正常運行於脈內,而不是溢位脈外造成出血。血是氣的載體,氣存在於血中,依附於血才不至於渙散,又跟隨血運載到全身。血還能不斷為氣的執行提供營養,達到養氣的作用。

呼吸方面

《難經•四難》明言:“撥出心與肺”。

說明呼吸功能的正常與肺主氣、心主血的功能密切相關,是心肺聯合功能的體現。心肺功能正常是維持人體氣血執行的根本保證。

宗氣方面

宗氣又稱大氣,指積於胸中之氣。宗氣由肺從自然界吸入的清氣和脾胃運化的水谷精氣相互結合而成,

由於心肺

功能的正常,宗氣才具有貫通心脈而行氣血,出息道而司呼吸的作用,從而使血液迴圈和呼吸運動之間相互協調,保持平衡。

心肺陰陽互相滋養

心陰有賴於肺陰的滋養,以防心火偏亢。心陽不足,肺金失於溫煦,肺氣失宣降可發生喘息、咳唾的疾病,如陽虛肺痿證等。

中醫是如何闡述心與肺的關係

(3)五行相關

心屬火,在志為喜,肺屬金,在志為悲憂。由於火能勝金,喜可勝悲憂,故心與肺為相剋之髒,即火克金。

正常情況下,肺金受心火的制約,以維持兩髒之間的生理平衡,而這種平衡若遭到破壞,則兩髒之氣必見偏頗,常表現為火旺伐金、金燥侮火、金弱火旺、火弱金旺等證。

火旺伐金

各種原因引起的心火內盛,火灼肺金而病於肺,即可見心悸,心煩,咽乾,失眠,多夢等心火內擾症狀,或可見鼻衄

,咳嗽息粗,咯血,便秘等火熱傷肺的症狀,臨證治療以瀉心火為主,心火降熄,則肺熱自除。清•馮兆張在《馮氏錦囊秘錄•卷九》中曰:“心火太盛,必克肺金。”

金燥侮火

金燥侮火是指肺金之氣太過,不受心火的制約,反乘傷心火。

心屬火,心病易生火熱,若肺氣太過,氣有餘便是火,

心火也為之灼,在臨床所見咳嗽,咯吐黃痰,喘促氣粗,便乾等肺熱壅盛症狀的同時,同時有心煩不寐,面赤舌紅或口舌生瘡等心經熱盛的症狀。

金弱火旺

金弱火旺是指因肺金本髒虛弱,而表現心氣相對偏盛或心邪實盛的病變。如肺陰虛證,因肺的陰液耗傷,肺失滋潤,肅降無常,故可見咳喘少痰或無痰,口、鼻、面板乾燥、五心煩熱、盜汗等症狀;同時,陰虛內熱,熱極化火,虛火擾亂心神,神不守舍,又見心悸,怔仲,心煩,失眠,舌紅少津,脈細數等症狀。

其他方面,也有心肺相互影響,如明•張景嶽《景嶽全書•雜證漠》曰“夫五臟之神,皆察於心。故憂心於心,肺必應之。”〔清•費伯雄在《醫醇剩義》曰“憂傷肺,肺初不知憂也。心知其可憂,而憂之太過,肺傷心亦傷也。”,我們在臨床上常見的心衰患者的肺部感染就是心傷損及肺;

肺部感染加重心臟負荷引起的心衰就是肺傷損及心。

中醫是如何闡述心與肺的關係

(4)中國古代官制文化與中醫心肺相關

從《內經》中可知,用君臣相傅論臟腑,即運用社會關係模式來類比說明臟腑生理功能及其相互關係。心與肺的關係定為:心為君主之官,肺為相傅之官,心是身形之君,主

神明,為五臟六腑之大主,肺對心君輔佐,和對全身臟腑營衛陰陽的調節,君臣密切相關。君主之官是指心在五臟六腑當中是統攝臟腑的,是十二官之主,猶如一個國家的君主那樣,對全身各臟腑的功能活動起著指揮和協調作用,從而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狀態。心與肺為君臣關係,功能上密切相關,《類經•卷十八》:“氣自為臟腑之主,故五臟之系皆入於心,心之總系覆上貫於肺,通於喉,而息由此出”;肺為相傅之官,北京中醫藥大學曲黎敏教授認為:相即宰相,傅即師傅,在人體當中,心雖然是最高位,處於南方,但是從人體解剖來方面來講,肺比心的位置高,所以肺可以做君主的師傅,肺的治節出焉,就是指肺的治理和調節。如果肺的功能很好,人正常的氣機才能表現,肺不僅調控正常的氣機,還主管分配全身之氣血的作用。

中醫是如何闡述心與肺的關係

中醫學認為,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最基本、最細微的物質。人體的氣是不斷運動著的具有很強活力的精微物質。它流行於全身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無處不到,時刻推動和激發著人體的各種生理功能活動。

氣的運動稱作氣機。氣的運動形式雖是多種多樣,但在理論上可將它們歸納為升、降、出、入四種基本運動形式。氣的升降和出入,是對立統一的矛盾運動。從區域性來看,並不是每一種生理活動,都必須具備升降出入,而是各有所側重,如肝、脾主升,肺胃主降等。從整個機體的生理活動來看,則升和降、出和入之間必須協調平衡,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因此,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又是協調平衡各種生理功能的一個重要環節。心肺都是氣升降出入的場所,氣的升降出入運動,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氣的升降出入運動之間的協調平衡,稱作“氣機調暢”,如果升降出入的平衡失調,即是“氣機失調”的病理狀態。

氣機失調有多種形式。如冠心病的氣滯,哮喘時氣的上升太過或下降不及時,稱作氣逆;心衰患者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過,稱作氣陷;人將亡時的氣不能內守而外逸時,稱為氣脫。這些氣的病理狀態,都會在人體中引起一定的反應,從而導致人體內部發生紊亂,失去相應的平衡,因此氣功、八段錦、太極拳等對於心肺功能的改善是非常好的鍛鍊方式。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