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氣之中,溼熱為病十之八九,上焦如霧,溼熱這樣解

祛溼熱一直是倍受關注的話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溼熱問題既普遍又難纏,以至於元代醫學家朱丹溪在《格致餘論》中就說過,“六氣之中,溼熱為病十之八九”。既然朱老先生都這麼說了,那溼熱的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只是怎麼才能有效祛溼熱呢?這還得從溼熱的病因病機說起。

六氣之中,溼熱為病十之八九,上焦如霧,溼熱這樣解

大自然中有

風、寒、暑、溼、燥、火

六種邪氣,其中任何一種或幾種入侵人體,都會至人生病。而這六氣在自然界中有啥樣特徵,那麼,它在人體中也就一樣。比如:在雨天泥濘的土路上,我們一腳踩上去,是不是就會感到很粘膩而沉重啊?那麼,水溼在人體的特點也類似於此。正是溼邪的這種粘膩之性,使溼病的病程長且愛反覆。

而溼邪在人體單獨肇事也就罷了,它還常常拽上其它邪氣(如:風溼、寒溼以及溼熱等)共同興風作浪。其中就以溼熱最為多見。為此,又有清代醫學家薛雪就說過

熱是天之氣,溼是地之氣,熱得溼而愈發熾熱,溼得熱而愈發驕橫

,這說明溼與熱會互相依仗著對方的無賴而在體內勾結著作亂,此也為溼熱病難纏的原因。

六氣之中,溼熱為病十之八九,上焦如霧,溼熱這樣解

既然如此,我們要對付溼熱這個頑固分子,就得抓住一個宗旨——辯證確切。那具體得怎麼做呢?其首要的是我們要從人的三焦著眼:

三焦是人體五臟六腑中的最大一腑。它的劃分是橫隔以上為上焦(包括心、肺);橫隔以下,臍以上為中焦(包括脾、胃);臍以下就為下焦了。可見,三焦就如同房屋的一戶三室一樣,而有這樣的

三居室

,溼熱可美了,它會想住

哪室

哪室

,有時甚至還霸佔

兩室

以至

三室

為此,從此結構看來,我們祛溼熱就要從上、中、下三焦來辯證。

六氣之中,溼熱為病十之八九,上焦如霧,溼熱這樣解

中醫上講,

上焦如霧,中焦如漚(漚是小泡子),下焦如瀆(瀆是溝渠)

。由此,我們在腦海中想象一個畫面——上焦霧濛濛仙氣飄飄,其中,還有座肺的

建築

。而肺把津液向上、向外透散給皮毛的功能,是不是好比霧中噴泉的美景啊?

可人體一旦因飲食勞倦,情志不暢導致溼飲內生,以及若有溼邪的外入,兩者相合再加上鬱熱,這就產生了溼熱。這些溼熱停聚於上焦的話,可就大煞上焦的美景了!肺的

噴泉

不能正常運轉,清陽升不上去,津液達不到口腔與皮毛,

人就會有胸痞,咳嗽,咳痰,口渴,頭昏昏沉沉,身子也沉的表現,另外,因有熱存在,人還易出汗。

六氣之中,溼熱為病十之八九,上焦如霧,溼熱這樣解

對於以上局面,我們選藥就得以宣肺布津為核心(因為誰的地盤誰做主嘛)。所以,我們得把肺氣的宣發功能調動起來,讓肺的

小噴泉

轉起來繼續噴布津液到達口腔與皮毛。這就需要用些辛散上浮芳香宣化類藥了,比如:廣藿香,佩蘭等等。由此,肺氣宣發功能恢復後,溼氣就漸漸消了。

另外,關於上焦溼熱的中藥,有個代表方劑叫仨仁湯——此藥出自清代醫學家吳鞠通

溫病調辯的上焦篇

,大家先做個簡單瞭解。而相比於中下焦溼熱問題,上焦溼熱顯得較少見,並且這方面的中成藥也不常見。那麼,後續的文章中,我們會接著科普中下焦溼熱的病機與用藥,感興趣的朋友請關注

藥文匯

六氣之中,溼熱為病十之八九,上焦如霧,溼熱這樣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