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資訊】美團、餓了麼都在用的這個漏洞,為何使用者還是那麼多?

這個問題呢,其實從餓了麼誕生的那個時候,他就被卡死在這裡了。

中國的絕大多數APP,尤其是這種平臺類的,他不是做產品甚至不是做平臺的,他是做啥的呢?

他是做中介抽頭的,

中介這種東西啊,要麼你有硬功夫,要麼你有獨家資源,如果你都沒有呢,那你就只能去不停的壓縮效率去訂KPI,去想辦法不停地擴張拉資源。

換到了餓了麼和美團這個問題上面,兩家產品都難用,而且很多人都線下吃飯,就帶來了一個超級大的問題,就是商家選哪家完全看哪家抽成少,使用者選哪家都看哪家優惠多——因為產品都非常爛而且商家也沒啥值得稱讚的地方。

於是就形成了一個死迴圈,平臺要抽成多就得限制商家的營銷手段。

商家想抽成少就得在平臺的各種規則裡鑽空子。使用者無所謂,只要哪邊便宜(哪怕是看上去便宜)就用哪家。

因為哪家都沒有什麼碾壓性的優勢,既然沒有那就都一樣,於是就形成了這麼一個奇葩的情況。

平臺規定商家要搞滿減和活動(不用想,普通產品不加任何優惠一定有壓制),商家又不想給平臺交那麼多錢(按著活動做應該能好很多),但是商家要賺錢,平臺要賺錢,使用者不想花錢,於是就想買至少看上去比較“便宜”的東西。

然後線下店的定價還比較正常,線上就越來越離譜,在86-67這種之前,我已經吃過不止一次的45-21這種了,還有什麼44-18之流,線上一個炸雞塊就賣到55一份,然後買一份直接-28,你說扯淡不扯淡?

所以,歸根結底問題在哪裡?

第一,商家提供不了足夠好的產品(食品)

第二,平臺無法提供足夠良好的服務(篩選、稽核都不行)

第三,使用者不願意為了一個平臺就交這麼多抽成

於是這個就成了一個死結,平臺沒本事又不得不擴張就得定活動和KPI,商家打不出差異化也沒什麼競爭性產品只能跟平臺和使用者兩邊妥協。

使用者覺得不划算不想花錢——廢話,是我我也不想花錢。

而在這中間,還有被壓榨的痛不欲生的外賣小哥。

如果還是不理解這一點,我就舉個例子——你見過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這些降低配送價格嗎?能給你多少大優惠嗎?線上線下會不一樣定價嗎?大多數大餐飲品牌都是如此,這種時候連餓了麼美團跟他們也沒什麼議價權,你在餓了麼上點肯德基,肯德基還是收九塊錢,還是隻能用肯德基的紅包,送的還是肯德基的外賣員。

所以,歸根結底,問題就在於。

你說一箇中介,為什麼就可以撈這麼多,而且還想制定行業規則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