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親自給考生出題, 劉伯溫一眼看出其中玄機: 有人將死

說起古代歷史上傳奇的皇帝,

那必然是離不開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出身貧困,小時候連飯都吃不飽,後來沒有辦法只能去當和尚討一口飯吃。可就算是當了和尚也還是吃不飽飯,元朝末年,天下大亂,農民起義陸陸續續,

吃不飽飯的朱元璋也成了起義軍的一員

朱元璋親自給考生出題, 劉伯溫一眼看出其中玄機: 有人將死

朱元璋是聰明的也是幸運的,

他從一個吃不飽飯的普通難民搖身一變成為了開國皇帝

。天下已經打下來了,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守天下。為了讓明朝發展的更好,朱元璋開始恢復科舉制度,選拔賢才。在殿試上,朱元璋親自給考生出題,

劉伯溫看到題目之後就知道有官員要出事了

神秘的考題

朱元璋在

藍玉、徐達、李善長、劉伯溫

等人的輔佐下成功的打敗了所有競爭對手,登上了皇位。新的朝代剛建立時根基不穩朱元璋急需人才來幫他穩固來之不易的皇位。為了招納賢才,

朱元璋自己給考生出題目

,從中選拔出自己需要的人才。

朱元璋親自給考生出題, 劉伯溫一眼看出其中玄機: 有人將死

當時進入殿試的考生很多都是

非富即貴

,元朝末年是一個亂世,普通百姓連飯都吃不起,怎麼能去讀書呢?而且古代的寒門指的是庶族階級,也就是勢力比較小的世家,

和我們理解的貧民有很大的差別

考生們經過層層選拔之後進入了殿試,他們一個個都摩拳擦掌,

躍躍欲試

,想著能大展風采,做個大官。考生們在大殿上焦急的等待皇上出題,可朱元璋不緊不慢,不僅沒有出題,

還讓人抬出了三筐穀子

抬出的三筐穀子質量不一

,一筐乾癟還有雜草,一筐顆粒飽滿,一筐雖然不幹癟但是能明顯看出受潮的痕跡。考生們看著三筐穀子突然放下心來,想著這皇帝水平也不怎麼樣,

出的題也太簡單了

,榜首簡直是手到擒來。

朱元璋親自給考生出題, 劉伯溫一眼看出其中玄機: 有人將死

朱元璋讓考生們答題,

有的考生分析穀子乾癟與飽滿的原因

,並說出穀子生長的必要條件。有的考生講穀子的存放方法,講穀物如何儲存才能不受潮。還有考生推薦自己家鄉的穀物,推銷自己的家鄉。考生們侃侃而談,

可談的沒一句是朱元璋想聽的

朱元璋親自給考生出題, 劉伯溫一眼看出其中玄機: 有人將死

聰明的劉伯溫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藏鋒守拙

,自作聰明都是些小聰明而已,顯然劉伯溫是有大智慧的人。三筐穀子一抬出來,劉伯溫就知道朱元璋想考什麼。第一筐乾癟的是軍隊糧倉拿出的糧食,

說明兵部有人貪汙

。第二筐飽滿的穀子是從江南地區剛收上來的,說明江南比較富庶。第三筐受潮的是朝廷糧倉拿出來的,

存放的時間長了

朱元璋親自給考生出題, 劉伯溫一眼看出其中玄機: 有人將死

糧草在古代戰爭當中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沒有糧草,士兵們連飯都吃不上,怎麼有力氣去打仗呢?可是現在從軍隊糧倉拿出來的糧食不僅乾癟還有很多雜物,

如果不是兵部的官員貪汙

,怎麼會把這樣的糧食放在軍隊的糧倉裡面?

聰明的皇帝

朱元璋出的這個題目一是想選拔賢才二是想懲處貪官

,可在大殿上的考生卻沒給朱元璋他想要的答案。朱元璋應該是最痛恨貪官的皇帝,在明朝律法當中,

對貪官的懲處力度非常大

。朱元璋就是想殺雞給猴看,讓天下的所有官員都不敢再貪。

朱元璋親自給考生出題, 劉伯溫一眼看出其中玄機: 有人將死

朱元璋對貪官的痛恨和他的出身有很大的關係,

他是草民出身的皇帝

,在他沒當上皇帝的很長一段時間都在遭受地主階級和官僚階級的壓迫,所以他對官僚階級有一種偏見。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

朱元璋制定了十分嚴苛的法律

,官員害怕出事,只能謹慎行事。

在明朝當個清官是一件比較辛苦的事

,明朝初期官員待遇差和國家的經濟與朱元璋的偏見有關。可在明朝經濟發展起來以後,官員的待遇還是很差,要是當一個清官,可能連飯都吃不飽。

所以在嘉靖、萬曆年間,有好多官員都會貪汙。

朱元璋親自給考生出題, 劉伯溫一眼看出其中玄機: 有人將死

總結:

在古代,一個國家發展的如何,

和統治者離不開關係

。碰上個有德有才的明君,是百姓的幸運,碰上個無德無才的,苦的也只有百姓。明朝的嘉靖皇上非常聰明,也很有才能,

但他實在是太過自私

。春秋時期的魯莊公雖然不能遠謀,但他能聽進大臣的意見,可以秉公處理案件。

所以相對於才能而言,德行對君王來說更重要。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