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是西晉的開國皇帝, 為何廟號是世祖, 而不是太祖?

鹹熙二年(265年),司馬炎擔任相國,襲封晉王,不久之後,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即位為帝,定國號為晉,改元泰始。晉武帝司馬炎在位初期,勵精圖治,開創了“太康之治”。咸寧五年(279),發動“晉滅吳之戰”,實現天下統一。太熙元年(290年5月16日),司馬炎病逝,時年五十五歲,諡號武皇帝,廟號世祖,安葬於峻陽陵。

司馬炎是西晉的開國皇帝, 為何廟號是世祖, 而不是太祖?

眾所周知,封建王朝的開國皇帝,往往廟號為太祖,比如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廟號為太祖;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廟號為太祖;至於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因為諡號高皇帝,經常被後人稱之為漢高祖,實際上,劉邦的廟號是太祖。那麼,問題來了,司馬炎是西晉的開國皇帝,為何廟號是世祖,而不是太祖?

首先,太祖作為廟號使用,多為創基立業者,《禮記·王制》中記載:“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大祖之廟而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大祖之廟而五。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大祖之廟而三。士一廟,庶人祭於寢。”太祖即大祖。

司馬炎是西晉的開國皇帝, 為何廟號是世祖, 而不是太祖?

因此,一般只有白手起家的開國皇帝,才能使用太祖這一廟號。對於劉邦、趙匡胤、朱元璋等人,確實符合這一要求。與此相對應的是,隋文帝楊堅和唐高祖李淵,他們的廟號都是高祖。之所以不敢使用太祖這一廟號,是因為楊堅、李淵都出自西魏八柱國,也即他們能夠建立王朝,和祖輩、父輩打下的基業存在密不可分的關係。

同樣的道理,司馬炎也不是白手起家的開國皇帝。

司馬炎為曹魏權臣司馬昭的長子,在曹魏嘉平年間封北平亭侯,歷任給事中、奉車都尉、中壘將軍,加散騎常侍,累遷中護軍、假節。後來在東武陽縣迎接常道鄉公曹奐入繼帝位,遂遷中撫軍,進封新昌鄉侯。

鹹熙二年(265年)五月,魏元帝曹奐加司馬昭殊禮,進王妃為後,世子為太子,由此司馬炎也成為晉王太子。同年八月,司馬昭病逝,司馬炎繼承父親的相國職位和晉王爵位。相對於父親司馬昭,司馬炎並沒有立下什麼功勞,就順利繼承了晉王的寶座。更是在眾多世家大族的支援下,輕鬆取代曹魏,建立了西晉王朝。

司馬炎是西晉的開國皇帝, 為何廟號是世祖, 而不是太祖?

因此,司馬炎使用太祖的廟號,自然是名不副實的。因此,西晉建立後,司馬炎追封父親司馬昭為太祖。司馬昭早年隨父抗擊蜀漢,多有戰功。累官洛陽典農中郎將,封新城鄉侯。對於司馬昭來說,不僅參加了高平陵之變,還跟隨父兄平定淮南三叛。所以,在篡奪曹魏大權的過程中,司馬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正元二年(255年),司馬師去世後,司馬昭繼任大將軍一職。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弒殺,司馬昭立曹奐為帝。景元四年(263年),司馬昭分兵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滅亡蜀漢,受封晉公。次年,進爵晉王。對此,在筆者看來,司馬昭不僅鋪平了取代西晉取代曹魏的道路,還消滅了三國之一的蜀漢,這大大加快了西晉一統天下的歷史程序。

相對於司馬炎,司馬昭使用太祖這一廟號,自然是名副其實的。此外,司馬炎稱帝后,選擇追封祖父司馬懿為高祖。對於西晉來說,司馬懿實際上起到了開啟基業的作用,這促使其廟號也需要帶有“祖”字。

司馬炎是西晉的開國皇帝, 為何廟號是世祖, 而不是太祖?

最後,在廟號中,世祖一般作為斷代史開創者,或該王朝承上啟下的有為君主的特定廟號。他們雖不是王朝的最初建立者,但卻往往開闢了該王朝的一個全新歷史時期。對於晉世祖司馬炎來說,更偏向於後一種情況,也即開啟了王朝的一個全新歷史時期。因為在此之前,曹魏已經名存實亡,而司馬懿家族已經事實上主導了曹魏朝廷。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