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原: 歷史給過他機會, 最終為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有很多諸侯本來實力很強,卻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最終兵敗身死。袁紹、袁術兄弟無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但很多人不瞭解的是,在袁紹、袁術之前,有一個人物曾經被推到了歷史的前臺,如果他抓住機會,上可匡扶社稷,

名留青史

,下可割據州郡,稱雄一方,這個人便是丁原

。然而,受到了上天的垂青的丁原並沒有抓住機會,最終被其部將呂布所殺。丁原失敗的根源在哪裡?是僅僅看錯了呂布,還是才不配位?我們能從中汲取什麼教訓呢?

丁原: 歷史給過他機會, 最終為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劇照:丁原

一、出身貧寒的丁原,因勇武過人走上仕途,官拜幷州刺史

史書中並沒有丁原的傳記,我們僅能從《三國志》、《後漢書》等史料中找到關於丁原的零星記載。

丁原,字建陽,出身貧寒,勇武過人,善於騎射。

或許因為丁原的勇武善射,後來做了南縣吏。關於丁原的出生地,史書記載不詳,有的材料上說他是泰山郡南城縣人,或許是根據他所任南縣吏推測的。但南縣是否為南城縣也不得而知。從史書的記載和丁原後來的發展來看,丁原擔任的顯然是武職,主要負責捕盜、剿匪。他為人熱心,忠於職責,對於委派的使命,無論有多大困難也從不推辭,而且在追擊賊寇時總能夠身先士卒,衝殺在前。

我們不知道丁原的出生年,也不知道他在下級官吏的位置上做了多長時間。但我們知道

,丁原盡忠職守,官位是步步高昇的。

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北方的胡人進攻幷州,當時的幷州刺史張懿戰敗被殺,丁原繼任幷州刺史,成為手握一方軍事大權的封疆大吏。

這個時期的丁原,手下聚集了不少人才。從後來的發展看,最重要的當屬呂布、張遼、張楊。呂布被任命為主簿,張遼、張楊為從事。丁原對於自己手下人才的培養非常重視。當時正值漢靈帝末期,黃巾大起義風起雲湧,上軍校尉蹇碩為了充實中央部隊,讓各地推舉勇武之人到京城任職。丁原就把張楊、張遼推薦到洛陽去做官。

丁原: 歷史給過他機會, 最終為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張遼

二、漢靈帝死後,丁原領兵至洛陽,但猶疑觀望,未能穩定局勢

漢靈帝病故後,大將軍何進與上軍校尉蹇碩等諸宦官勢同水火。後來何進誅殺了蹇碩,獨攬了大權,並與袁紹等人謀誅宦官張讓、段珪等。由於太后不同意何進的做法,何進於是召董卓等外藩領兵入京。丁原也是這個時候奉命領兵進入洛陽的。

丁原進入洛陽,本是與何進密謀誅殺諸宦官的,也被授予了執金吾的官職。執金吾相當於當時京城的衛戍司令,擁有較高的地位,昔日東漢光武帝劉秀在民間時曾說“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何進任命丁原為執金吾,可見其對丁原的倚重。

然而,丁原到達洛陽後,猶疑觀望,還未採取任何行動,何進就已經被宦官所殺。

袁紹、袁術兄弟率軍在城中大肆捕殺宦官。中常侍段珪殺了何進後,挾持了少帝。後來段珪帶著少帝逃出洛陽,走小平津。這時候董卓率軍趕來,迎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回宮。董卓於是藉著救駕還宮,有功於社稷的名頭把持了朝政。當時,何進的弟弟車騎將軍何苗也在混亂中被殺死。何進、何苗的部眾都歸附了董卓。

丁原: 歷史給過他機會, 最終為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劇照:何進

董卓借平亂擴充了實力,在洛陽站穩了腳跟並把持了朝政,而丁原作為京城護衛,在此過程中卻無所作為。

丁原和董卓同為奉命進京的外郡刺史,一個是幷州刺史,一個是涼州刺史,二人的實力最初是相當的。

而且丁原作為幷州刺史,長期率軍屯駐在河內郡,距離洛陽較之涼州的董卓要近得多。而且史書載“卓未至,進敗”,可見丁原是比董卓更早到達洛陽的。

從這裡我們看到,

丁原在國家生亂之際未能審時度勢,果斷出手,在權力鬥爭的關鍵時期無所作為。上天賜予他匡扶社稷的機會就這樣被他錯過了。

三、董卓把持朝政後,丁原被視作心腹大患,最終被部下呂布所殺

董卓進京把持朝政後,將丁原視作心腹大患。當時在京城,能夠對董卓構成威脅的也只有丁原。丁原手下的幷州軍由於長期和北方胡人作戰,驍勇異常,並不亞於董卓的西涼軍。董卓由於是外郡刺史專權,且為人蠻橫殘暴,很多人並不是真心歸附他。

如果丁原能夠聯合反對董卓的人,形勢尚有可為。但是史書中沒有記載丁原採取過任何行動。可見身處險境的丁原似乎並沒有意識到危險的臨近。

《三國演義》中專門安排了丁原與董卓對峙並率軍對戰的場景。然而史書中卻並未提及丁原與董卓率軍交戰。董卓謀求除去丁原應該是在暗中進行的。在這個過程中,董卓派人私下活動,買通了呂布,而丁原卻毫無察覺。等到呂布把刀壓在脖子上時,丁原才反應過來。然而,此時為時已晚。很快,呂布拎著他的人頭投靠了董卓,他手下的幷州軍也一併歸附了董卓。

丁原: 歷史給過他機會, 最終為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董卓

手下有著強大幷州軍的丁原就這樣被董卓輕而易舉地除掉了,而且是被自己的心腹愛將所殺。

在東漢末年治亂交際的關鍵時刻,本來有著影響歷史程序實力的丁原就這樣死了,既沒能力挽狂瀾匡扶社稷,又沒能像袁紹、袁術、曹操一樣割據一方,爭雄天下。

四、丁原失敗的原因分析:他為何敗得這麼幹脆?

丁原失敗的原因很多,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他暴露出的問題直到今天都令人警醒,值得引以為鑑。

首先,丁原對當時的政治形勢缺乏清晰的認識,對未來的局勢走向沒有正確的判斷。

丁原當時的身份已經不是普通的武將,而是掌握著有很強戰鬥力的幷州軍團的幷州刺史,後來更是被任命為衛戍京城的執金吾。

丁原的這一身份,令當時的當權者不得不重視,何進如此,董卓也是如此。

丁原處在這樣的位置,對形勢缺乏判斷,狐疑不定,在京城變亂之際既沒有果斷出手幫助何進,也沒有快速反應迎接少帝,反而讓遠道而來的董卓搶了先手。

機會稍縱即逝,如果丁原能夠搶在董卓之前控制住局勢,形勢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丁原: 歷史給過他機會, 最終為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丁原

董卓穩定住洛陽局勢後,丁原失去了扶助少帝,匡扶社稷的機會,但

如果他有足夠的政治敏感性,至少可以免除殺身之禍,並能夠像袁紹、袁術、曹操一樣稱霸一方,成為一鎮諸侯。

當時的鮑信、袁紹、袁術、曹操均看出了董卓的異志,併成功逃離虎口,而論實力的話,丁原當時比這些人強多了。

其次,丁原無識人之明,身邊也缺乏為其出謀劃策的智謀之士。

丁原提拔的呂布、張楊、張遼均是當時的英傑人物,而這些人均為武人。在丁原屯駐洛陽,局勢風雲變幻之際,也沒有人向其提出建議,可見其身邊並無運籌帷幄的智謀之士。丁原武人出身,其賞識的、能夠識別的人才也均為武人,比如呂布,張遼,張楊。呂布、張遼二人自不必說,均是武力過人、驍勇異常之人。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張楊也是以勇武著稱的,當初他就是因為武勇過人而被丁原任命為武猛從事的。

從丁原在整個事件中的表現看,他自身的政治能力幾乎為零,而身邊又缺少智謀之士,這也是他失敗的重要原因。丁原擔任縣吏時對於授命的任務從不推辭,且捕盜時身先士卒,說明他的性格是正直、耿直、豪爽的。此外從他把自己選拔的青年勇士張遼、張楊推薦到京城任職看,他對於有前途的年輕人也是熱心培養的。為何身為一州之刺史的丁原在關鍵時期卻無一人為其出謀劃策呢?史書中並無記載,這裡筆者做一推測。

丁原: 歷史給過他機會, 最終為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劇照:丁原與呂布

丁原出身貧寒,少時與豪門大族子弟很少有來往,後來其擔任的官職又均為武職,與文人士族的交往也一直很少。在漢末那個重視門閥出身的時代,出身貧寒又身為武人的丁原,很可能不為當時的士族門閥待見,甚至飽受冷眼。加之丁原耿直豪爽的性格,有點現在說的大老粗的意味,自然就與士族讀書人格格不入、彼此沒有好感。

丁原無識人之明。他將張遼、張楊推薦到京城做官,留在自己身邊的卻是呂布。從後來三人的發展看,張遼、張楊都堪稱忠貞之士,做事講原則,講義氣。而丁原最為親近的呂布卻是一個反覆無常的不義之徒。

史書記載,丁原“以布為主簿,大見親待”。可見丁原雖未將呂布收為義子,但二人關係親密卻是事實。於是,在關鍵時期,張楊、張遼都已被何進派至外地募兵,丁原身邊的呂布在董卓的利誘下,向丁原舉起了屠刀。

丁原: 歷史給過他機會, 最終為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呂布

綜上所述,丁原作為一郡刺史、京城護衛,歷史給予了他戡亂救國、匡扶社稷的機會,而由於其自身能力的不足,在關鍵時刻狐疑觀望、對形勢缺乏判斷,最終稀裡糊塗地成為了刀下之鬼。

丁原的死,是其才不配位引發的一場悲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