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古代的十大暴利行業(下)

中國古代的商業繁榮主要集中在宋代之後,因為隨著手工業的發展,大量的手工業產品流入市場,成為了當時百姓所追捧的物件,進而促進了市場的繁榮,而繁榮的市場也可以反過來拉動手工業的發展和進步,進而推動手工業的革新,以及推動社會產業鏈的進步。這也就是在我國宋代和明末時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的原因。

盤點中國古代的十大暴利行業(下)

古代商業‍

但是商業繁榮在很多時候只是表象,只是代表市民經濟發展了,但是我國的那些暴利行業,似乎一直壟斷在某些商幫手中。前文我們講了我國古代十大暴利行業的前五種,首先是鹽業,這個很好解釋,鹽作為全天下百姓的生活必需品,社會需求量很大,而生產又極為簡單,有海、有井、有湖、有礦直接搬出來就可以銷售。

然後就是錢莊,古代的錢莊應該算是後來的銀行的一種雛形,作為貨幣兌換的一種機構,兼營借貸存取,一般都壓著大量的資金,很容易透過金融業賺取高額利潤。再然後就是銅、鐵生意,這兩種作為古代封建王朝的戰略資源,有著很深層次的意義,銅可以鑄錢,鐵可以打造兵器。還有就是當鋪,這個古代的民間借貸機構,簡直就是一本萬利,其中有很多生錢的門道。最後還講了香料,這種非華夏原產的作物,被炒成了天價,自然屬於暴利行業。

接下來,我們就簡單瞭解下,十大暴利行業的後五種。

盤點中國古代的十大暴利行業(下)

清代茶業

6、茶業

茶經言:“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表明我國飲茶歷史可謂相當之悠久,但是真正記載茶葉文化的開端,還是在漢代。茶葉野生種遍見於中國長江以南各省的山區,為小喬木狀,後經過後人的培植,茶葉在整個南方都鋪開來了,而且各地都有著專屬於自家的品類。

隨著飲茶文化的發展,茶已經成為了古代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必需用品,也就是古人口中生活必需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大生活物資,而成為了生活必需品,那茶葉的市場自然無限廣泛。而茶葉種植和炒制等工藝都集中在南方,而在絕大多數時間裡,北方才是華夏的政治文化中心,而茶葉販運和銷售就需要從南方到北方這麼一個銷售過程,有了產銷地差異,自然就有了足夠的炒作空間和利潤空間。

而生活在華夏周邊的各個少數民族也受到了華夏飲食文化的影響,對茶葉需求量也很大。特別是草原上,飲食習慣偏重於肉類的遊牧民族,需要用茶葉來解膩,平衡身體各類所需,所以對茶葉的需求量也很大。在印度未能學成華夏的種茶技術之前,甚至阿拉伯和歐洲的宮廷,也對中國的茶葉情有獨鍾。

而為了迎合市場,茶商和茶農也研製了多種茶葉,有綠茶,有半發酵茶,還有發酵茶。綠茶未經過發酵,茶葉儲存時間有限,一般只在華夏銷售。而半發酵茶儲存時間長久一些,茶香更濃,一般可以銷售到更遠一些的地方。發酵茶是經過完全發酵後的茶葉,香味醇厚而且適合常見儲存。而為了銷售到很遠的大漠和草原,茶商們更是研究出了黑茶,以茶磚的樣式進行販運。

盤點中國古代的十大暴利行業(下)

茶葉生意

既然有了茶,就有了茶商,華夏曆史上的幾大商幫,幾乎都做過茶葉生意,從唐宋到明清,都有茶商大家,茶商分為好幾個層級,先是從散裝茶戶手中購買茶葉,然後再轉手給大的跨區域商幫,商幫負責長途運送,然後轉賣給各地的總代理客戶,再由總代理客戶進行分銷給需求者。

清代,茶業被朝廷重點監管,茶商經營往往是政府特許的,有“官茶”、“商茶”之分。“官茶”由政府委派茶馬御史招專商領引納課後,從產茶區販運到陝甘等地,交售給官府的茶馬司,然後由茶馬司將茶葉與西北等地少數民族交易馬匹。“商茶”就是有特許經營權的茶商,透過政府的茶引,到各地專屬供應商處採購茶葉,然後再將茶葉銷售到全國和世界各地,這當中最著名的當是徽商。

徽商經營茶葉,有茶號、茶行、茶莊、茶棧等多種型別,這些產業遍佈全國,因為在茶葉販運中的暴利,明清徽州歙縣人吳景華、吳永祥、吳熾甫在京經營茶葉,均成為赫赫鉅富。

盤點中國古代的十大暴利行業(下)

古代紡織業

7、絲綢、布匹

絲綢和布匹同屬於紡織品,紡織品對於世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幾乎所有的大國工業啟蒙都是從紡織品工業開始的。絲綢,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對外貿易賺取順差的重要高階商品,深受阿拉伯和西歐宮廷喜愛。正因為此,我國與西方的貿易通道也稱為絲綢之路。漢唐時期,絲綢是中國政府用於籠絡綏靖西方各民族的主要物品。

絲綢主要產於南方,種桑養蠶,然後以繭繅絲,是古代紡織業的基本要素。輕柔舒適又光彩奪目的紡織品工藝是全世界其他文明所不能掌握的。所以在拜占庭和西歐,絲綢如同軟黃金,被炒上了天價。正因為這種商品的地域差距,衍生出了一個暴利行業,那就是絲綢貿易。

古代的絲綢貿易主要分為陸路和海路兩條,陸路主要就是從華夏出發,經河西走廊到西域,然後穿過西域到達中亞,從中亞或南下到西亞或者天竺,要麼繞北部東歐平原到達西歐地區。海上絲綢之路一般從寧波或者泉州港出發,途徑東南亞,到達印度以及更西邊的西亞地區。明代江南就有很多絲綢作坊,每年出口大量的絲綢,賺取外快,是大明王朝的重要收入來源。

盤點中國古代的十大暴利行業(下)

古代紡織業

布匹作為和絲綢一樣的紡織品,雖然利潤空間遠不足絲綢,而且也不能像絲綢一樣遠銷海外,但是其勝在社會需求量大,顧客基數大,自然也就成了暴利行業,畢竟布匹在古代很多時候,都是一種硬通貨,自古以來就有貫石匹兩的說法,也就是說,一貫銅錢等於一石米等於一匹布等於一兩銀子。

那布匹既然作為硬通貨,自然也就有了價值的保障,這當中的利潤自然也就可觀了,清初,蘇州府棉織業已十分發達,徽籍商人最為活躍,當時在徽商的推動下,蘇州城就有七八十家布號,年宵數百萬到上千萬匹布。除此之外,無錫和嘉興也是重要的布匹生產基地,許多大布商在江南這些布碼頭成為了巨賈。

盤點中國古代的十大暴利行業(下)

古代酒莊

8、酒業

酒,作為古代文化中的重要一環,幾乎貫穿了整個歷史和傳說,什麼天蓬醉酒戲嫦娥,關公溫酒斬華雄,武松醉酒景陽岡打虎,李白斗酒詩百篇,酒也醞釀出了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也映射出了杜甫登高的寥落和孤獨。雖然,中國的釀酒業不如西歐那麼普及和發達,但是我們的酒自成一派,無論是茅臺、五糧液、還是瀘州老窖、汾酒、黃酒等,哪個沒有上千年的歷史。

酒是封建王朝政府的一大稅收來源,民間釀酒業興盛由來已久,而且是隨著農業生產力的發展,而愈加成熟。中國釀酒業的發展主要還是集中在宋代,宋代是我國科技文化一個跳躍式發展的時期,釀酒業也隨之迎來了大發展,而且是各地一起均衡發展,都有各自的名酒,加熱殺菌以儲存酒液的方法,比西方要早幾百年。

盤點中國古代的十大暴利行業(下)

古代酒業

唐代,我國的酒業已經有所發展,已經出現了販賣酒業的經銷商。到了宋代,隨著酒業的發展,已經有了全國範圍內比較穩定的布點,以開封為中心點,遍佈全國,然後酒業發展迅速,產生了大量的酒業巨頭。

到了明代,酒肆業發展極為發達,同時明代釀酒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最受歡迎的自然就是黃酒和藥酒,因此紹興黃酒等各種名酒成為了商人的聚寶盆。

盤點中國古代的十大暴利行業(下)

染料生意

9、染料

有了布業,自然就有了染料行業,畢竟布匹需要色彩的點綴,才能銷售出大價錢,自此就衍生出了染料行業。因為染料提取不容易,需要透過在礦石和植物中進行提取,因為提取工序很多,而成本其實就是葉子和石頭。

正因為工序卡住了大量的競爭者,所以染料行業也就成為了暴利行業,而且因為各地礦物和植物都不一樣,所以調配的色彩也不相同,比如紫色染料就很難調製,價格也相當昂貴,這也就是在很長時間裡,紫色布料是貴族才能身著的資格。

因為布料的需要,然後就有了染坊,有了染坊就有了批次生意,然後就和紡織業捆綁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利益集團,布料銷售有多廣,染料就有多好賣,利潤空間就有多大。

盤點中國古代的十大暴利行業(下)

古代瓷器

10、瓷器

瓷器,作為我國最為知名的一項對外貿易產品,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絲綢相對應,瓷器在古代的貿易路線,也有著一個陶瓷之路的美譽,從唐代開始,再到宋代,一直髮展到明清時期,瓷器一直處於鼎盛狀態。

當然了,歷史上最好的瓷器基本都出自於官窯,中國古代有著五大官窯,分別是汝窯、官窯、哥窯、定窯、鈞窯。五大官窯各有特色,其中以汝窯最為著名,畢竟天青色等煙雨這等美麗的瓷器,是自古以來的愛好者們所擁簇的。除了五大官窯之外,還有最為知名的景德鎮窯、耀州窯、磁州窯,被後世共稱為我國曆史上的八大官窯。

我國古代的瓷器主要是出口為主,以此來賺取豐厚的利潤,著名的泉州港就是瓷器出口的重要基地。到了明清時代,廣州成為了瓷器出口的重要根據地,近水樓臺,帶火了江西贛江沿線的一大批瓷器燒製窯,以景德鎮最為知名,憑藉昌江連著贛江,景德鎮瓷器因此銷售到了世界各地。

當時,福建生產的這類瓷器當時被稱為 “ 粗瓷 ” ,這類瓷器大部分是出口東南亞以及附近的其他區域,用來換取香料而不是出口西方。西方人一般更喜愛質量高得多的景德鎮克拉克瓷器。而批次燒製瓷器的成本其實並不高,而瓷器卻在西方被炒成了天價,所以是個十足的暴利行業。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