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大禮議事件,為何說大禮議是一場關於皇權的爭奪呢?

事先宣告,此文章為原創,請大家支援原創。

說起明朝的嘉靖朝,那我們就不得不提嘉靖朝的大事件

大禮議

了。大禮議這個大事件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的,在這個大事件中,我們也說不清誰對誰錯,總之

大禮議

是一個很複雜的大事件。按照我的理解,

大禮議

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場關於皇權的爭奪。嘉靖帝想透過

大禮議

來彰顯自己至高無上的皇權;以楊廷和為首的文官集團則是想透過

大禮議

來瓦解一部分皇權繼而達到與皇帝權利平衡的局面。在

大禮議

事件中,什麼都是虛的,只有皇權兩字才是核心。

大禮議

事件中,有一個人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這個人就是張璁。張璁在

大禮議

事件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嘉靖的逆天翻盤全靠著張璁那一次驚為天人的逆天操作,最關鍵的是張璁那次逆天操作翻的是明史中赫赫有名的楊廷和的盤,張璁的那一仗可謂是穩穩壓住了以楊廷和為首的文官集團,那是一場決定性的

戰役

。嘉靖帝在即位之後能一步步站穩腳跟,這其中離不開張璁那一一錘定音的汗馬功勞。

明朝的大禮議事件,為何說大禮議是一場關於皇權的爭奪呢?

張璁

張璁那次驚為天人的逆天操作是什麼?在那場

戰役

中,張璁究竟起到了什麼決定性作用?不要急,接下來的內容聽我為大家娓娓道來。

張璁驚為天人的逆天操作和決定性的作用來自於寫給嘉靖帝的一封奏疏,這封奏疏有極深的學問,可以說這封奏疏的字裡行間處處充滿了大奧義。這封奏疏裡所隱藏的學問和大奧義恐怕連熟讀明史的人也未必全部知曉,也正是這封充滿學問和大奧義的奏疏把楊廷和給壓了下去。不賣關子了,咱們直接進入正題。

在大禮議前半段中,以嘉靖帝為首的一派被楊廷和打壓的節節敗退。一心想借著

大禮議

事件飛黃騰達的張璁在經過苦思冥想以及在翻閱了大量的史籍後,張璁終於寫下了一篇可以戰勝楊廷和的千古奏疏。張璁的這篇奏疏提到了至關重要的五點,也正是這五點讓嘉靖帝逆天翻盤了。

第一點,張璁肯定了嘉靖帝的

尊親

,張璁認為

尊親

是大孝的一種表現,無愧於天理人情。張璁還根據《禮記》提出了

理順人情

的重要觀點。張璁是真的狡猾,他在一定程度上偷換了概念。嘉靖帝是你們選的,如果嘉靖帝是一個不孝之人,那證明選嘉靖帝的你們也是不孝之人。在封建年代,不孝之人可是人人喊打的。張璁在道義上先站穩了腳跟。

第二點,熟知明史的人應該知道楊廷和他們在

大禮議

前半段中提出了一個

為人後者為之子

的重要觀點,也正是這個重要觀點讓嘉靖帝節節敗退。

為人後者為之子

這句話在封建時代可是個大殺器,只要這句話被搬出來,那在封建時代是很難翻盤的。張璁要想戰勝楊廷和就必須駁倒

為人後者為之子

這個觀點,可以說這是非常非常有難度的一件事,誇張點來說甚至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張璁逆天就逆天在這,他真的駁倒了

為人後者為之子

這個觀點。不太熟悉明史的朋友們可以瞭解一下

大禮議

事件,這樣可以加深本篇文章的理解。

明朝的大禮議事件,為何說大禮議是一場關於皇權的爭奪呢?

楊廷和

楊廷和提出

為人後者為之子

這個觀點是拿漢定陶王、宋濮王舉例子的,不知道漢定陶王和宋濮王的可以自行百度一下。張璁批駁的理由是漢定陶王、宋濮王都是被預先立為太子,被提前養在宮中然後即位,實際上是提前過繼給了成帝、仁宗,為人之後是理所當然的。嘉靖帝則大為不同,嘉靖帝不是預立為嗣,嘉靖帝是根據《祖訓》的倫序當立而登上大統寶座的,這並沒有

為人後

的說法。張璁甚至還搬出了遺詔,在讓嘉靖帝登基的遺照中明確

提出

興獻王之子

,這說明嘉靖帝繼承的是祖宗的大統。這裡面有什麼大奧義?張璁已經說的很明白了,如果嘉靖帝是被提前過繼給明孝宗朱佑樘繼而被預立為太子被養在紫禁城中,最後直至登基,那

為人後者為之子

這句話是成立的。但實際上則是另一番模樣,明孝宗在世時,大明下一代是有法定繼承人的,這個人就是朱厚照。朱厚照一直沒有留下子嗣,在朱厚照駕崩後,大明就失去了合乎封建禮法的順位繼承人。可能有些人會拿兄終弟及來說事,那我就先給大家普及一下大明兄終弟及的原則。

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明確規定: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重點是須立嫡母所生者這一點,朱厚熜與朱厚照只是堂兄弟,朱厚熜談何嫡母這一說。按照祖訓祖制來說,朱厚熜已經被否了。但張璁為何還要說朱厚熜的兄終弟及是合法且合理的呢?這一切還要追溯到朱見深時代,朱見深的皇后無子,也就是說大明在成化朝並沒有嫡長子的存在,那成化朝的皇位只能按照長幼順位來繼承。朱見深的長子與次子早死且無後,按照順位,皇位只能是由排行老三的朱佑樘即位,這一點是無異議的。朱佑樘駕崩後,朱厚照即位,也不知道朱佑樘這一脈是不是命太薄了,朱厚照居然沒有留下子嗣就駕崩了,這導致朱佑樘這一脈絕嗣了。朱佑樘這一脈是正統,正統這一脈絕嗣了該怎麼辦?那隻能從朱見深的兒子中繼續往下順延來敲定下一位合法繼承人,這時候排行老四的朱佑杬就具有了合法性,但朱佑杬早就死了,按理說順位還要往下繼續順延。但朱佑杬這一脈似乎更有帝王運,因為朱佑杬有嫡長子朱厚熜的存在,如果按照宗法制和大明祖訓祖制的規定內容去執行的話,那朱厚熜就是合法的繼承人。朱厚熜的龍椅首先來源於自己老子的兄終弟及。朱佑杬在具有了合法性後,身為朱佑杬嫡長子的朱厚熜自然也就有了合法性。朱佑樘這一脈絕嗣讓朱厚熜又多了一個合法身份,那就是朱見深的嫡長孫。朱佑樘這一脈絕嗣,朱佑杬又早已死了,所以朱厚熜是頂著雙重合法身份即位的,既朱佑杬的嫡長子與朱見深的嫡長孫身份。在嫡長孫這一身份上,在朱厚照死後,身為朱厚照堂弟的朱厚熜的確屬於兄終弟及,雖然不是嫡母這一型別,但卻屬於朱見深這一範疇,由此可見朱厚熜的兄終弟及的確是合理且合法的。

既然兄終弟及是合理且合法的,那嘉靖帝進京繼承的自然是朱見深的江山而不是朱佑樘的江山。朱佑樘這一脈命薄的絕嗣才給了朱佑杬這一脈的合法性,這就是倫序當立。雖然朱佑杬在原則上屬於兄終弟及,但他這一脈繼承的根本不是朱佑樘的江山而是實打實的朱見深江山。什麼才叫繼承朱佑樘的江山?如果朱厚照有嫡母兄弟,那這才是最純粹的兄終弟及,那繼承的自然是朱佑樘的江山,這跟朱見深不發生任何關係。如果朱佑樘只有朱厚照這一位嫡長子且朱厚照還有其他非嫡母生的兄弟,那也可以算作兄終弟及,只不過不是最純粹的那種。如果是處於這種情況,那正德朝就會出現與成化朝一模一樣的情況,歸根結底繼承的還是朱佑樘這一脈的江山。所以說楊廷和以

為人後者為之子

讓朱厚熜以朱佑樘之後的名義來行事明顯是不合理的,朱厚熜繼承的是朱見深的江山,憑什麼要當朱佑樘之後。

說的再簡單一點,更透徹一點,那就是嘉靖帝的龍椅是老祖宗給的,嘉靖帝是按照《祖訓》的倫序當立原則來繼承大統的,嘉靖帝的龍椅是建立在朱佑樘這一脈絕嗣與祖訓祖制雙重方面。嘉靖帝的江山不是朱佑樘這一脈給的,這就是嘉靖帝為什麼這麼抗拒楊廷和他們的最大原因所在,如果任由楊廷和他們擺佈,那嘉靖帝的這個龍椅倒更像是別人施捨給他的,說白了就是個要飯的,最後幸運的要到了一把龍椅,這丟掉的是尊嚴。張璁的這第二點替嘉靖帝完美的說出了心聲,我嘉靖的龍椅不是別人施捨給我的,我朱厚熜的龍椅是皇權和《祖訓》賦予給我的,我是合法的。

張璁的這第二點非常狠,如果楊廷和他們在

為人後者為之子

這一觀點上較真,那就是挑戰皇權,挑戰朱元璋所定下的《祖訓》,甚至是質疑嘉靖帝的合法性,這些都是極其大逆不道的。封建時代的文人十分古板,張璁這一觀點一出,不少文人都站在了嘉靖帝和張璁的這一面。

第三點,如果按照楊廷和他們說的去做,那嘉靖帝就要稱自己的生母為

皇叔母

。如果按照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去做,那嘉靖帝母子日後相見,嘉靖帝的生母就要對嘉靖帝行君臣之禮,這顯然是不符合孝道的。張璁最絕的還在後面,他說如果按照

為人後者為之子

這一論點繼續挖掘下去,那嘉靖帝

倫序當立

的資格都會受到懷疑。這一點很容易理解,我們可以按照張璁說的去分析,如果嘉靖帝按照楊廷和他們的

為人後者為之子

的觀點去做,那嘉靖帝就勢必要稱自己的生母為

皇叔母

,這也代表嘉靖帝承認給朱佑樘

當兒子了

。大奧義來了,嘉靖帝明顯不符合

為人後者為之子

這一條件,嘉靖帝如果承認

為人後者為之子

就相當於放棄了《祖訓》的倫序當立,也就是說嘉靖帝放棄了即位的合法性。最關鍵的是張皇后和楊廷和他們當初選擇嘉靖帝的理由就是按照《祖訓》來的,既沒有了合法性又不符合

為人後者為之子

這一條件,那嘉靖帝憑什麼當皇帝!這看似是一個很矛盾的問題,但實際上卻很簡單,那就是嘉靖帝即位必須要有一個合法的理由,楊廷和他們必須要在

為人後者為之子

和合法性中選一個,張璁是逼迫楊廷和他們去選擇合法性。張璁很聰明,他在這第三點中沒有過多的糾纏於

為人後者為之子

這一觀點,而是丟擲瞭如果嘉靖帝要稱自己的生母為

皇叔母

,那嘉靖帝母子日後相見,嘉靖帝的生母就要對嘉靖帝行君臣之禮,張璁是在拿孝道來變相的對楊廷和他們施壓。退一萬步來說,嘉靖帝使個壞,他故意稱自己的生母為

皇叔母

,讓自己的母親在日後對自己行君臣之禮,那楊廷和他們能被天下人的吐沫給淹死。從古至今,我從沒見過有哪位母親給自己兒子行禮的。可以說張璁的這第三點就已經讓嘉靖帝立於不敗之地了。張璁也是在賭,他賭的是人性,他認定楊廷和他們會要臉面,畢竟讓天下人唾罵是封建文人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明朝的大禮議事件,為何說大禮議是一場關於皇權的爭奪呢?

嘉靖帝

第四點,張璁著重點出了

的區別。繼承大統不一定非要父死子繼,所以也就不必非得建立父子的名義關係。張璁列舉了漢文帝、漢宣帝的繼統情況來批駁楊廷和他們所舉出的漢定陶王和宋濮王的例子。張璁又從封建禮法給了楊廷和他們狠狠一刀。

第五點,張璁提出了

別立聖考廟於京師

。張璁的目的在於讓嘉靖帝既能追尊生父,又能奉養生母來恪盡孝子之道。張璁的這一政治目的是想讓嘉靖帝在全天下豎立一個孝子的形象從而贏得更多人的支援。按照現代話來說就是給剛即位的嘉靖帝豎立一個完美的輿論形象。

張璁的這份奏疏讓嘉靖帝如獲至寶。在這之前,嘉靖帝只是憑直覺感覺楊廷和他們說的不對,但不對在哪,稍顯稚嫩的嘉靖帝也說不清。張璁的這份奏疏完美表達出嘉靖帝的心中所想,按照現代人的解釋來說就是我明白自己心裡是怎麼想的,但我就是表達不出來。在看到張璁的這封奏疏後,嘉靖帝立馬派司禮監的太監給送到內閣,並且給楊廷和他們送去了一道旨意,旨意的內容很簡單,只有一段話,那就是

張璁此議實遵《祖訓》,據古禮,你們這些人為何誤朕?

在張璁這封奏疏問世後,楊廷和他們在掙扎了一段時間後就敗退了。

大禮議

這件事,誰對誰錯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的,如果讓我說一句公道話,那我會支援嘉靖帝。因為這世間都是子女們去恭恭敬敬的孝敬父母,哪有讓母親給自己行禮的道理。

很多人都說張璁是個佞臣,張璁真的是佞臣嗎?如果你瞭解明史就會知道張璁這小子真是位奇才,不是奇才也寫不出這封千古奏疏。如果你們單純的以為我只憑這一封奏疏就把張璁稱為奇才,那是大錯而特錯的。為什麼?因為一條鞭法的雛形就是張璁率先提出來的。張璁的治國能力很強,不比那些大明的名臣差。但因為他在

大禮議

事件中與文官集團走到了對立面,所以張璁很多強大之處都被某些人刻意的掩蓋了。

歷史真的很殘酷,很多能力過人之士為什麼沒名垂青史?按照我的理解用一句大白話來說就是沒人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