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男子情人節裸聊後遭遇美女敲詐,原因竟然是. . . . .

不知什麼時候,“裸聊”成了詐騙分子常用的一個手段。近日,上海閔行警方接到報案,一男子透過裸聊進行詐騙,民警迅速展開調查,隨即抓捕犯罪嫌疑人曹某。據曹某自己交代,他原來也受到過裸聊敲詐。情人節當天,一名“美女’主動在某社交軟體加他好友,聊了幾句之後就提出影片聊天,曹某想也不想就同意了,可接下來發生的事讓曹某傻眼了。

“美女”立刻將二人的裸聊截圖、曹某的手機通訊錄發了過來,並索要3000元銷燬費,否則就把這些發給曹某的通訊錄好友。曹某出示自己的支付寶微信向其證明沒錢,對方卻說可以“以勞抵債”,轉發編輯好的裸聊威脅簡訊和照片,一條資訊5元好處費。曹某同意了,越幹越起勁,期間還找了兩個朋友一起發威脅簡訊,兩週獲利8000元。

大家很容易就能看出,在這個過程中,曹某的身份發生了轉變,從一開始的受害者,搖身一變成了加害者,曹某自己辯解稱他也是出於無奈,沒錢還債,只能選擇“以勞抵債”。可首先裸聊這個行為就是錯的,再用之進行詐騙更是錯上加錯。就像是傳銷,有一些起初是被忽悠進去的,經過較長時間的“洗腦”,從被迫的受害者轉而變成就加害的一方,哄騙周圍的親朋好友入夥,能說這也是無奈嗎?

其實,這樣的身份轉換我們經常能看到,比如校園暴力事件。《悲傷逆流成河》這部電影應該有不少人看過,劇中的唐小米整天以欺負易遙為樂,在學校對易遙處處刁難,還在網上散佈對易遙不利的謠言,沒有原因。可當易遙撞見她被別的同學欺負時,原因一瞬間就浮出水面,因為易遙是她沒面子的見證者。唐小米一開始是校園暴力的受害者,可終究成了加害者。

有人對此做過調查,青少年在遭受校園暴力之後,如果事件沒有得到較好的解決,他們就會以自己的方式處理,轉而欺負比自己弱小的同學就是其中的一種。尤其是隨著網路的普及,網路欺負的行為日益嚴重,一部分遭受過校園暴力的同學,更容易產生在網路上欺負別人的行為。

研究還發現,受欺負者的自尊心越強,產生網路欺負他人行為的機率就越高,並且還會借用“道德”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就像該事件中的曹某,認為自己是迫於無奈才做給騙子打工,可這不還是因為他自己裸聊找刺激,怪不得別人。再比如唐小米,她自己就說到,易遙撞見自己被欺負,就意味著這件事終有一天會被抖摟出來,那時必會讓她在同學面前丟了面子,所以她要讓易瑤先成為沒面子的那一個。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踢貓效應,指對弱於自己或者等級低於自己的物件發洩不滿情緒而產生的連鎖反應,我們可以透過一個小故事先來了解一下。

一位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心裡窩火,狠狠地踹了身邊正在打滾的貓一腳,貓害怕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

簡單來說,“踢貓效應”就是壞情緒傳染所導致的惡性迴圈,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會沿著強弱和等級組成的社會關係鏈條依次傳遞。放在本文中的受害者和加害者身份轉化上來說,一開始受害者覺得自己吃虧上當,心中頗多不滿,希望將自己所受的傷害也讓別人體驗一番,藉此產生“自尊補償”,即別人受到同樣的威脅帶給自己的滿足感。當然,這是一種病態心理,不管是曹某還是唐小米,二人都從自己加害被人的過程中產生了自尊補償。

遭受迫害的一方或許有值得同情的地方,比如遭受校園暴力的唐小米,但這也不是其成為加害者的理由。受害者變為加害者,這個行為本身就是錯的,還要扭曲“道德”來合理化其行為,更是荒唐。違法犯罪是事實,找再多理由也不能脫罪,更好地規範自己的行為,受到傷害就尋求法律手段解決,這才是正道。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