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吊死煤山,大明王朝滅亡之際,錦衣衛的作為之作分別是什麼呢?

錦衣衛,叱吒300年的明朝情報機構,前身是明太祖朱元璋成立的“拱衛司”。

在很多現代影視劇裡,錦衣衛被描繪腰佩利劍,身懷絕技,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一群人。他們誓死效忠皇權,在關鍵時候,能夠幫助皇帝匡扶社稷。也正是因為他們過分忠於皇權,在執行皇帝命令時,經常顯示出不近人情的一面。所以,他們給人留下的印象是亦正亦邪,難以捉摸。

崇禎吊死煤山,大明王朝滅亡之際,錦衣衛的作為之作分別是什麼呢?

這支絕對忠誠於皇權的精銳部隊,在崇禎吊死煤山,大明王朝滅亡之際,他們有什麼作為,此後又去了哪裡。

公元1644年,闖王李自成站在居庸關門外,居庸關守將唐通像個老婦人,擁兵數萬不戰而降。佔領居庸關後,下一步就要直抵京師。

此時,京師的人都在做些什麼?老百姓當然是歡天喜地迎闖王,因為闖王來了不納糧。一部分識時務的大臣也已經做好改投明主的準備,只有皇帝崇禎和親信部隊錦衣衛在部署抵抗。

錦衣衛成為防守京師的最後一支力量。

崇禎吊死煤山,大明王朝滅亡之際,錦衣衛的作為之作分別是什麼呢?

最初,朱元璋發明錦衣衛是為了監視百官,但它的前身是皇家儀仗隊,專門負責皇家出行和安保工作。只是後來因為皇權的需要,錦衣衛逐漸變成一支情報部隊,它監視的群體比較特殊,專門對滿朝文武進行監視,一旦發現他們有大不敬的言詞和行為,立刻進行逮捕收監,而且具有先斬後奏的許可權。

因為可以先斬後奏,錦衣衛在行使許可權時,所有的行為都不會受到明朝法典的限制。一時間,錦衣衛成為滿朝文武聞風喪膽的群體。並不是他們身懷絕技,而是所到之處“如朕親臨”的本事。

崇禎吊死煤山,大明王朝滅亡之際,錦衣衛的作為之作分別是什麼呢?

錦衣衛也不全是懂武功的人,很多宦官也是錦衣衛的核心成員,那些六根不全的人,手無縛雞之力哪來的絕世武功。李自成蠢蠢欲動要攻打京師時,那些在“詔獄”中,正忙著拷打犯人的錦衣衛被緊急集合起來,由於守城的兵力嚴重不足,他們被充實到防守城池的隊伍裡。

李自成向崇禎提出三項條件,

一是割據西北給李自成,並封他藩王;二是由崇禎資助百萬軍餉;三出兵征討後不奉詔也不進京

崇禎一聽,要是有百萬軍餉,我用得著你替我出兵討伐後金。公元1644年3月,雙方議和的條件談崩了,李自成下令炮轟京師。此時的大明王朝已成死局,任憑李自成的炮火轟擊,絲毫沒有任何還擊之力。那些平時吆五喝六、出入無所禁忌的錦衣衛和守城計程車兵戰死城樓。

崇禎吊死煤山,大明王朝滅亡之際,錦衣衛的作為之作分別是什麼呢?

李自成攻陷京師後,很大一部分錦衣衛存活下來。聽說崇禎的死訊,他們紛紛做出不同的選擇,有一部分錦衣衛以死殉國,追隨先帝而去,比如鎮守衛崇文門的

李若璉

,他曾是南鎮撫司堂上指揮,還有千戶

高文采

,帶領全家誓死效忠大明王朝。

很大一部分錦衣衛為了“錦衣玉食”,選擇投靠李自成。他們立刻換去明朝的官服,靜候李自成的召見,想要以此永保富貴。李自成不像崇禎那麼容易糊弄,他開啟府庫發現都是空的,自己費那麼大的力氣,攻佔了一座空城,豈能善罷甘休。

他十分清楚,朝廷沒有錢,不代表那些吆五喝六的滿朝文武沒有錢。李自成下令對那些達官貴人嚴刑拷打,逼迫他們從家裡拿錢,其中就包括那些投降的錦衣衛。

崇禎吊死煤山,大明王朝滅亡之際,錦衣衛的作為之作分別是什麼呢?

明史記載,錦衣衛掌印都督駱養性(光聽名字就不是什麼善男信女),他為了保住性命,被李自成一番嚴刑拷打後,乖乖地交出3萬兩白銀。此外,堂上指揮王鵬翀、喬可用也都把萬貫家財拿出來孝敬李自成,才得以苟活於世。

這些能拿出錢令李自成的滿意的錦衣衛已經實屬萬幸,很多錦衣衛高官因為不捨得拿錢,或是拿不出那麼多錢,被大順軍活活虐待致死。像東廠掌印指揮使趙泗州,北鎮撫司理刑指揮梁清宏,西司房堂上指揮劉應襲、馬國瑊、齊昌國,西司房提督孫光,北鎮撫司理刑千戶寧光宏等等。

李自成早年做過銀川驛卒,因為飽受明朝的官老爺欺負,才扯旗反明。所以,他對待前朝的達官貴人從不心慈手軟,他十分清楚錦衣衛在明朝有多麼威風,他們要是沒有錢,簡直沒有天理。

崇禎吊死煤山,大明王朝滅亡之際,錦衣衛的作為之作分別是什麼呢?

李自成本著明可錯殺一千,不能錯放一人,對錦衣衛進行殘酷拷打,很多錦衣衛確實沒有扒拉多少錢財,最終因為拿不出贖命錢,就這麼被折磨致死。

巧合的是,錦衣衛發明了很多對付犯人的刑具,最後這些酷刑又全部被用到自己身上,真是驗證一句話“玩了一輩子鷹,最後被鷹戳瞎了眼睛”。

經過李自成“層層篩選”,最終得以倖免的人屈指可數。一位叫王世德的錦衣衛,他曾寫過一本回憶錄叫《崇禎遺錄》。據王世德在書中回憶,他是錦衣衛指揮僉事,闖王進城後,他的妻子把閨女扔到井裡,全家十七口人相繼跳井而亡。最後,輪到王世德了。因為下不了決心,喬裝打扮逃到揚州躲過一劫。

崇禎吊死煤山,大明王朝滅亡之際,錦衣衛的作為之作分別是什麼呢?

像王世德這樣的錦衣衛不在少數,礙於前朝的身份,雖然有幸躲過一劫,但也只能隱姓埋名了此殘生。

清朝入關後,錦衣衛依然被保留,只是單純地從事儀仗隊的職能。很快也沒保住。順治二年,考慮到錦衣衛的名聲太差,清朝為了緩和君臣關係,把錦衣衛改為鑾儀衛。

叱吒300年的錦衣衛,也就徹底消失於歷史長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