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劉裕為何能成為中國歷史上的開國皇帝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這是出自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的名句,而它描寫的,正是建立了劉宋的一代雄主,劉裕。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劉裕為何能成為中國歷史上的開國皇帝

一、尋常巷陌,寄奴曾住

劉裕與漢高祖劉邦沾親帶故,他的祖上是劉邦的弟弟劉交。

在某些領域上,劉裕與劉邦十分相似,比如說同樣貧寒的出身,和浪蕩不羈、一事無成的青年時期。

當年八王之亂,晉室南渡,劉裕的家族顛沛流離,來到晉陵郡丹徒縣的京口,在這裡艱難求生。亂世當中,劉裕家族成為洪流下的一株野草,過去的王室宗親,如今卻淪為低階士族,受人輕視。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劉裕為何能成為中國歷史上的開國皇帝

到劉裕這一代時,他的家境已經十分貧寒,更不幸的是,劉裕出生不久,他的母親就患病去世。劉裕的父親看了看家徒四壁的悽慘景象,再看一眼嗷嗷待哺的劉裕,心裡一橫,打算將劉裕拋棄。

幸好劉懷敬的母親看劉裕可憐,伸出了援手,將劉裕過繼過來。

悲慘的生活沒有讓劉裕自卑膽怯,他身高七尺有餘,容貌甚偉,性格很灑脫,不拘小節。從性格來看,劉裕像是大家族計程車子,但其實青年劉裕只是一個靠打漁、砍柴、種地求生的窮小子,劉皇叔起家前乾的編草鞋的營生,劉裕也幹過。

劉裕的青年時期與劉邦很像,他大字不識幾個,沒有什麼文化,好不容易掙點錢,還都因為賭博輸個精光。二十多歲的人,一事無成,一貧如洗,劉裕在鄉里的評價可想而知,他走到哪裡,都有人拿他取笑。

可出身琅琊王氏的王謐卻對劉裕另眼相看,這位頂級豪門的貴公子總覺得劉裕的身上有一種獨特的氣質,一種能成大事的感覺,也許是真心讚許,也許是安慰,王謐對劉裕說道:“卿當為一代英雄。”(《晉書》卷65《王謐傳》)

王謐大概不會想到,自己隨口說的一句話,竟會成為現實。

二、氣吞萬里如虎

在東晉,出身寒門計程車子想要成功,唯一的途徑就是參軍。所以,劉裕義無反顧地投了軍隊。

沒有背景,劉裕只能拿命拼,鎮壓孫恩時,劉裕在劉牢之麾下。一次,劉裕率數十人偵察敵情,遭遇上千敵軍,劉裕部下死傷大半,他仍揮舞著長刀與敵人死戰。劉牢之的援兵再來晚一點,劉裕可能就要死在這裡了。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劉裕為何能成為中國歷史上的開國皇帝

這一戰,讓劉裕得到了劉牢之的賞識。此後每逢大戰,劉牢之都親點劉裕,讓他披甲衝鋒。這是一份高風險高回報的職業,死在戰場上一切成空談,活下來則升官有望。

興許是上天眷顧劉裕,跟隨劉裕衝鋒陷陣的勇士換了一批又一批,劉裕卻總能活下來,併成為劉牢之最器重的悍將。

孫恩死了,被劉裕打崩自殺死的。不過這並不丟臉,因為以後在戰場上死在劉裕手上的人,不計其數。

這不,桓玄很快就步孫恩的後塵了。

桓玄造反,逼死了劉牢之,把持了東晉大權,還篡位建立了桓楚。

與一根筋的劉牢之不同,劉裕很會審時度勢,他見桓玄勢大,就假裝依附桓玄,等待時機。

桓玄想殺了劉裕,徹底除掉北府兵,劉裕則想聯合北府舊將,把桓玄給搞死。

這一次,劉裕又贏了。趁著桓玄將注意力放在中原的時機,劉裕發動了反抗桓玄的起義,響應者無數。

桓玄的屬下都勸桓玄說劉裕勢力弱小,不足為慮,桓玄卻憂心忡忡,認為劉裕是心腹大患。

事實證明桓玄的眼光還是有的,劉裕的確不是一般人,尤其是在軍事方面,桓玄的將領一個個都被劉裕打敗,就連他本人也死在了劉裕手上。

匡扶了晉室的劉裕終於登上權力中心,執掌朝政大權。

權臣劉裕建立的功績堪稱功高蓋主。

用氣吞萬里如虎來形容劉裕,實在形象。數次平亂,劉裕滅了孫恩、桓玄,統一了整個南方;兩次北伐,劉裕先後滅掉南燕、後秦等國,還擊敗了北魏,將淮北、河南、關中等地收復,並光復了洛陽和長安。在劉裕的時代,南朝的軍事實力又一次達到了頂峰。

除了軍事上的成就,劉裕還對朝政進行了改革。

與從小含著金鑰匙的貴公子不同,劉裕是吃過苦的,他深知下層百姓的艱難和寒門士子的不易。所以劉裕執政以後,重用大量寒門士子,開除了一大批吃乾飯的貴族子弟,並減輕了賦稅,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

劉裕的舉動具有劃時代意義,他終結了東晉門閥統治的局面,儘管豪門貴族對國家的影響依舊巨大,但過去門閥士族決定一切的局面為之動搖了,寒門逐漸崛起,一個新的時代打開了門縫。

有寒門士子的依附和百姓的愛戴,統治的基礎已經牢固,劉裕一不做二不休,篡位建立了劉宋。

三、首開惡例

然而,興許正是劉裕不是出身貴族的原因,才讓劉裕毫不猶豫地揮出屠刀。

在劉裕以前,篡位者往往會善待前朝皇族宗室,隨便封個沒有實權的官職,往封地裡一扔,以示拉攏,這樣兩邊的面子都好看。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劉裕為何能成為中國歷史上的開國皇帝

可是劉裕不玩這一套,這位出身草莽的務實派不喜歡留下隱患,所以當他稱帝以後,退位的皇帝被劉裕派人殺死了。

這件事影響很大,自此以後,歷朝歷代的政權更迭都伴隨著腥風血雨,前朝的皇族很少再能得到善終。元人胡三省就對此評價道:“自是之後,禪讓之君,罕得全矣”。

諷刺的是,這把劍很快就落到了劉家人自己身上。劉宋末年,蕭道成造反,劉裕的後代劉準乞求活命,蕭道成的部將只說了一句:“我學你先祖劉裕而已。”

劉準臨死之前,還說了一句流傳千古的話:“願後身世世勿復生天王家!”(《資治通鑑》)

這樣的結局,不知在劉裕揮出屠刀前,是否能夠想到?

參考資料:

《晉書》

《資治通鑑》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