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張坤:從鹿場到鹿場,上海知青的下鄉路,出乎人的意料

知青下鄉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幹農活,累就不說了,主要是無聊。

上海知青張坤運氣不錯,分配到了鄂倫春人的鹿場,遠離了面朝“黑土”背朝天的生活,當上了“鹿倌”。

在他印象中,鹿場有兩件事最難忘,一是割鹿茸,他一見到就要頭暈,二是馴養梅花鹿,自己靠著幾塊豆餅和一場意外,居然實現了梅花鹿的放養,著實出乎人的意料……

(以下內容由知青回憶整理,文中人物系化名。)

跟張坤同一批下鄉的上海知青,全都分到了黑龍江愛輝縣(今黑河愛輝區),有的去了農場,有的去了林場,張坤運氣比較好,去了鹿場。

新生鄂倫春鄉的養鹿場,在知青去之前,一直是以捕捉為主,飼養為輔。

按照鄂倫春人千百年的習慣,每年的冬季,獵人進山捕捉馬鹿,這是一種僅次於駝鹿的世界第二大的鹿,雄鹿能長到400斤左右。

抓到了就趕回鹿場圈養,等到夏天割鹿茸,產小鹿,秋天配了種就等過冬。

鄂倫春人是天生的獵手,因為人數比較少,精力有限,所以打得鹿多,養的鹿少,知青去了之後,才把養殖的規模擴大了。

當地老鄉曾經警告過張坤:“鄂倫春人好客,熱情,但是喜歡喝酒,公社擔心他們喝太多,就不讓供銷社賣酒給他們,要是他們讓你代買酒,你可別答應。”

“喝點酒而已,不會出什麼事吧?”

“你不知道,鄂倫春人都有槍,喝了酒之後,情緒激動,槍走火容易出事。現在只有逢年過節才發酒給他們,但喝之前必須派人把他們的武器收起來。”

“原來還有這樣的說法。”

張坤原以為到了鹿場,會有很多鄂倫春同事請他代買酒,但沒想到,根本沒人提這茬兒,可能是因為鹿場的工作太多了,顧不上。

張坤剛進鹿場沒多久,就趕上了夏天的割鹿茸。

鄂倫春人老莫告訴張坤:“小張,你來時間也不短了,明天割鹿茸(鹿角),你也學學。”

張坤十分興奮,頭一天晚上輾轉反側睡不著,想象了很多割鹿茸的畫面,但他唯獨沒猜到,自己居然在割鹿茸時幾乎暈倒。

知青宿舍離鹿場有兩裡地,張坤早上天不亮就跟幾個知青出發了,他們以為自己能先到一步,沒想到老莫他們早就等在那裡了。

老莫先給知青們講了割鹿茸的技術要點,然後說:“嘴上說的沒有上手實在,你們來一把就知道了。”

有人趕了一頭馬鹿過來,遠看將近一人高,知青們有點緊張,老莫囑咐說:“千萬注意安全,按我說的做。”

當時沒有動物麻醉,全靠工具壓住馬鹿,張坤心裡沒底,不知道能不能完成任務。老莫朝著張坤點了點頭,給他打氣,讓他放鬆。

趕鹿的人用工具把馬鹿困住,老莫大喊一聲:“上!”

眾人一擁而上,壓住大馬鹿,不讓它動,老莫說:“小張扶住鹿角。”

張坤趕緊握住七八十釐米長的鹿角,毛茸茸的,說不出什麼感覺。老莫拿出了準備好的鋸子,對著知青說:“鹿角就算咱們不割,它們也會自動脫落,而且養殖場裡的鹿如果不割鹿茸,雄鹿互相攻擊,會造成危險。”

說完,他伸出一個指頭,放在鹿角的根部,可以看出一道明顯的分界線,老莫說:“割鹿角的地方,要距離根樁一指,不能太靠下。”

老莫非常迅速地用鋸子割下了鹿茸,張坤沒想到,鹿角根部突然冒出了大量鹿血,既像擰開了水管,又像砸爛了西瓜。

張坤暈血,看到鹿血噴射而出,竟然站立不穩,馬上要暈倒,旁邊人趕緊扶住了他。

老莫納悶地說:“這孩子見不得血啊?也怪我,沒給他說過。”

割了鹿角,大家數一二三,一起鬆手,大馬鹿一躍而起,跑回了窩棚。

因為自己的小問題,張坤基本告別了割鹿茸的技術活兒,不過樹挪死人挪活,他倒是在梅花鹿飼養上立了功。

1975年,公社派人到外省學習,帶回來一個新訊息:鹿可以進行放養。

鄂倫春人祖祖輩輩都是圈養鹿,沒有試過放養,知青們剛弄明白圈養,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立刻提出要放養梅花鹿。

張坤因為割不了鹿茸,主動要求承擔放養梅花鹿的任務。

一開始,他每天蹲在鹿棚,觀察鹿的習性,不停地在鹿面前晃悠,目的是為了打消鹿對人的恐懼,後來,他不定時進入梅花鹿的棚子,手裡拿著豆餅(大豆榨油剩下的渣子)。一見有吃的,梅花鹿就圍上來。

這就跟朋友串門一樣,每次都帶點禮物,時間久了,雙方的感情就建立了。

熟悉之後,張坤即便伸手去摸鹿,它們也不躲,為了增加交流的效率,張坤還帶上了哨子,只要一吹,梅花鹿就會向他靠攏,他就把豆餅拿出來,人和鹿形成了互相信任的關係。

雖然跟鹿已經算朋友,但張坤心裡還是沒底,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可以放養,畢竟把它們放出去了,要是不回來跑進了林子,那可是大損失。

最後梅花鹿放養的實現,實際上是個意外。

有一次喂完了豆餅,張坤走的時候沒有把圈門關好,幾十頭梅花鹿一晚上時間全跑了。

第二天一大早有人敲門,對張坤說:“晚上有老鄉看見鹿場有鹿跑出去了,你看看是不是你養的。”

張坤拿起哨子,揣上一兜子豆餅就出門了,他登高一看,目之所及,草甸子裡分散著很多梅花鹿,有的在吃草,有的在漫步,確實是自己養的梅花鹿。

其他人趕來後,憂心忡忡地問:“這些鹿還能回來嗎?咱們去抓的話,它們會跑嗎?”

張坤說:“先別抓,我試試哨子。”

他拿起哨子,放進嘴裡,心裡既有點期待,還有些忐忑,養了那麼久,餵了那麼久,今天就是考驗的時刻了。

“嘟……”

哨子一響,梅花鹿們都昂起頭,不疾不徐地朝著張坤這裡奔來,他趕緊把豆餅拿在手裡,梅花鹿們就像往常一樣,細嚼慢嚥地吃起豆餅。

張坤把梅花鹿趕回圈裡,帶上了門,他知道自己成功了。

從那時起,張坤每天早上把梅花鹿放出去,任它們在草甸子上漫遊,到了下午再全部招回來,放養的鹿不知道是因為心情好還是運動量大,全都長得十分健壯。

鹿群越來越大,鹿茸的質量也越來越好,張坤成了遠近聞名的養鹿能手。

他喜歡每天跟鹿群在草甸子優哉遊哉的時光,可天下無不散之筵席,1977年春天,大批知青開始返滬,張坤也離開了。

他在新生鄂倫春鄉鹿場裡待了7年,2500多個日日夜夜,見識了駝鹿、馬鹿、梅花鹿,雖然養鹿的生活清苦、勞累、遠離繁華,但一想到那些在草甸子上散步的日子,他還是十分滿足,那是永遠不後悔的青春。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