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潘玉良父母早亡入風塵, 遇知己甘願做妾, 深愛丈夫卻遠走異國

畫家潘玉良父母早亡入風塵, 遇知己甘願做妾, 深愛丈夫卻遠走異國

點選載入圖片

在成都博物館的展覽上,一副女人的畫像吸引了人們的目光。這幅畫上的女人長相併不精緻,歪著頭,露出嚴肅而認真的表情。她的目光中似乎帶著一些孤獨的自傲,又在棟棟閣樓的襯托下顯示出獨立向上的人格——這就是

潘玉良

的自畫像。

潘玉良是中國著名女畫家、雕塑家,1921年考官費赴法留學,並與徐悲鴻為同窗。從孤苦伶仃到被賣入妓院,後嫁給丈夫潘贊化做妾,再到出國學習油畫和雕塑,她的生活中或許有短暫的快樂,然而多數時都是伴隨著曲折。

在風雨飄搖的舊中國社會,潘玉良以西方油畫為主要內容的畫作不被人稱讚,甚至引起公憤。

在這樣的雙重壓力下,她以一個驕傲、挺拔的身姿,獨自在異國他鄉奮鬥數十載。

如果說,潘玉良是一位偉大的畫家,那麼她必定也是一位孤獨的畫家。

與潘贊化相遇、相知、相愛

畫家潘玉良父母早亡入風塵, 遇知己甘願做妾, 深愛丈夫卻遠走異國

點選載入圖片

潘玉良(原姓張)出生在揚州一個貧苦的家庭裡,父親很早就去世,母親是做繡活的,在她小時候便手把手教她刺繡,這或許是張玉良幼時的藝術啟蒙。八歲時,唯一與之相依為命的母親也離開了人世。她的母親在臨走前將她託付給舅舅撫養。然而,她的舅舅由於貧窮,並未好心將她撫養成人,而是在她14歲的時候把她賣到蕪湖的怡春院做妓女。

妓院的三年生活教會她什麼是人情冷暖。本來她嚮往著和妓院裡的頭牌一樣找到可以替自己贖身的富商,直到那位頭牌慘遭人暗殺並被拋屍後,她才幡然醒悟:

絕不能再在這地獄般的妓院多待!

正巧海關監督潘贊化新官上任,張玉良憑藉娟麗的容貌和清新的氣質,在由商會舉辦的新春歡迎宴會上吸引了眾多人的關注,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她未來的丈夫潘贊化。

一首悲壯的曲子使得潘贊化對其感動和讚揚。但是,潘贊化因高風亮節的性格並未接受夜晚張玉良的服侍,但又不忍心完全拒絕,於是邀請張玉良遊城。這一來二去,二人也漸漸熟稔,張玉良便將商會會長與妓院老鴇利用自己來賄賂潘贊化的奸計告訴了他。潘贊化便更加欣賞張玉良,二人如朋友相處了幾個月後,

潘贊化終於下定決定將張玉良贖出妓院。

畫家潘玉良父母早亡入風塵, 遇知己甘願做妾, 深愛丈夫卻遠走異國

點選載入圖片

張玉良因欣賞和喜愛潘贊化的正直善良,拒絕了重回揚州的建議,而是請求繼續留在潘贊化身邊。由於潘贊化早年經家庭包辦婚姻,曾在老家娶妻,只好將張玉良收做妾室,而此後張玉良也隨夫姓改名潘玉良。潘贊化從未因其身世而輕看她,並且毫不懼怕民眾的流言蜚語,在白天與潘玉良攜手同遊。後因局勢的變化,二人一同前往上海生活。

兩次離家遠走他鄉

婚後,潘贊化不僅教授玉良寫字,因從玉良的刺繡中看出她喜愛

繪畫

,於是為她找來了繪畫老師。在潘贊化因打仗而離家後,潘玉良每日勤學苦練,畫技突飛猛進,

並憑藉自己的實力考上了上海美專。

在上海美專學習繪畫使得潘玉良更是對藝術如飢似渴地熱愛,然而學校教的是西方油畫,這在當時保守的年代是不被人理解和欣賞的。在學生們正認真地寫生時,經常有暴民衝進學校教室打砸破壞。

畫家潘玉良父母早亡入風塵, 遇知己甘願做妾, 深愛丈夫卻遠走異國

點選載入圖片

就在此時,潘贊化回到家中,打了敗仗的潘贊化與藝途不順的潘玉良惺惺相惜。潘玉良一直想與潘贊化有一個孩子,

但是在妓院的時候,她曾被迫喝下一碗避子湯,這輩子都無法生育,

這也是二人一生的遺憾。

正在社會上衝突與暴亂頻發之際,潘玉良所在的上海美專卻有了好訊息。由於在閉塞的國內學習西方藝術十分困難,因此校長為她爭取到了法國留學的機會。

一邊是丈夫與她的幸福生活,一邊是自己所熱愛的藝術事業;在潘玉良再三考慮後,她忍痛與丈夫分離,前往法國巴黎深造。

在巴黎的那幾年,潘玉良將對家庭和丈夫所有的思念灌注於繪畫中,畫技突飛猛進,在巴黎小有所成。但她一直忘不了在上海美專那倉促、苦悶的日子,迫切希望民眾能夠打破對西方藝術的偏見,因此她又回到了國內。

畫家潘玉良父母早亡入風塵, 遇知己甘願做妾, 深愛丈夫卻遠走異國

點選載入圖片

這時潘贊化已經帶著全家搬到南京生活,他與正妻的兒子牟尼也已經七歲。雖然牟尼並不是潘玉良的親子,但是潘玉良視如己出,對其悉心照料,因此一家三口生活幸福美滿。只是,後來潘玉良的正妻得了眼疾,為了照顧她,潘贊化將其從鄉下接到南京來與他們三人同住。四人住在一個屋簷下顯然造成很多尷尬與誤會,家庭和諧也在這樣的猜疑與妒忌中蕩然無存。

家庭生活給了潘玉良心理壓力,她只能將所有的希望寄託在畫紙的點點線線間,渴望從中找回真正的自己。然而現實又給了她一記重拳,在她舉辦的一場藝術畫展上,

她的畫作《人力壯士》被人貼上了侮辱性的紙條,上面寫著,“妓女對嫖客的頌歌。”

潘玉良的身世被人以這樣尖酸刻薄的方式狠狠掀起一角,眾人都無法接受這位大畫家竟然曾經做過妓女,對她指指點點,評頭論足,甚至對她的畫作附加上令人難堪的猜測。

畫家潘玉良父母早亡入風塵, 遇知己甘願做妾, 深愛丈夫卻遠走異國

點選載入圖片

家庭和社會對她的雙重打擊使得她無法承受這樣的壓力,她不得不再次與自己的丈夫分離,又一次踏上了巴黎這片無憂無慮的樂土。

痛失親人與家庭

此後,在國外的十多年間,潘玉良與丈夫持續互通書信,

直到有一天,她收到了兒子牟尼的訊息,得知家中失火,潘贊化與其妻子葬身火海,她的許多畫作也在這場大火中全部燒燬,

這讓潘玉良本就孤獨的心更是倍感悲涼。獨居在外多年,沒有家人的支援與關心,已經斑白了頭髮的她只感時光匆匆逝去。她彷彿又回到兩人初遇時的場景,潘贊化還是那個勇敢地帶著她遊城的青年。

畫家潘玉良父母早亡入風塵, 遇知己甘願做妾, 深愛丈夫卻遠走異國

點選載入圖片

如果沒有潘贊化,玉良或許會永遠待在骯髒的妓院中,零落在紅塵裡。兩人自結婚後,沒有親生的孩子,聚少離多,不像尋常夫妻,但二人始終未曾拋棄對方。

在玉良的繪畫事業被打擊得最嚴重的時刻,甚至害潘贊化丟了工作時,潘贊化絲毫沒有指責她或離她而去,反而在背後給予她無聲的支援。這樣的感情,是經得起苦難、別離的考驗的。

二人的情感早已超脫出世俗的男女情愛,裡面有知己一樣的友情,有苦難中的惺惺相惜,有對彼此的欣賞愛護。

畫家潘玉良父母早亡入風塵, 遇知己甘願做妾, 深愛丈夫卻遠走異國

點選載入圖片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博物館中陳列著的自畫像,那裡面彷彿不只是一位身在異鄉的女人,她的眼中不是孤傲、憤世嫉俗,而是自信、清塵脫俗,她帶著一份灑脫,向我們證明,她的藝術是無與倫比的美麗,她的愛情是至高之上的偉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