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各國都有火箭筒,唯獨蘇軍沒有,是沒錢還是另有苦衷?

單兵反坦克武器,在二戰期間就表現出了巨大的戰鬥力。以德軍的鐵拳反坦克榴彈發射器為例,這種行動式“拳頭”的產量竟然超過了800萬枚。在東線戰場面對蘇軍的坦克洪流的時候,鐵拳就成為了德軍普通一兵最大的底氣。

二戰各國都有火箭筒,唯獨蘇軍沒有,是沒錢還是另有苦衷?

縱觀二戰各國,幾乎都裝備有火箭筒,美軍的巴祖卡,皇家陸軍的PIAT“嬰兒”,都是火箭筒方面的明星產品。然而我們觀察到一個奇怪的現象,締造出喀秋莎火箭炮的蘇軍,竟然沒有研發單兵反坦克火箭筒,這其中有什麼緣故?坦克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登場,就成為了步兵心中的一座大山。

但一戰時期的坦克還不太難對付,當時的坦克質量低劣,裝甲也不厚,士兵們有各種土辦法可以對付它。然而二戰時期坦克發展已經步入正軌,許多輕型坦克閃亮登場。在二戰初期,主要的反坦克武器就是各種口徑的反坦克炮,單兵面對坦克只能落荒而逃。

二戰各國都有火箭筒,唯獨蘇軍沒有,是沒錢還是另有苦衷?

可是隨著戰況的發展,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成為了陸戰的主力裝備。曾經大顯身手的30-40毫米口徑反坦克炮又變成了沒用的燒火棍。為了對付厚重的坦克,反坦克炮的口徑只能越來越大,比如德軍的88毫米反坦克炮,就是二戰經典的反坦克產品。隨著戰局的進一步發展,穿甲彈不需要多高初速就能擊穿坦克裝甲的優勢被加以重視,反坦克火箭筒應運而生。

二戰各國都有火箭筒,唯獨蘇軍沒有,是沒錢還是另有苦衷?

在火箭彈方面頗有造詣的蘇軍,不會不知道單兵反坦克火箭筒的好處。讓蘇軍對它的研究興趣索然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蘇軍當時已經擁有足夠的反坦克手段,對單兵火箭筒的需求並不強烈。

從蘇軍發展火炮事業的一開始,蘇軍火炮就負擔起了反坦克的任務,這些火炮絕大部分都具備平射能力。每一支蘇軍炮兵,也就相當於一支反坦克炮部隊。作為火力信奉的典範,蘇軍的炮兵部隊在蘇德戰爭中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讓敵人膽寒不已。

二戰各國都有火箭筒,唯獨蘇軍沒有,是沒錢還是另有苦衷?

二是蘇軍的背後有強大的盟友。租借法案簽訂後,蘇軍獲得了來自英美的大量援助物資,這其中就包括美軍的巴祖卡和皇家陸軍的“嬰兒”。再加上從德軍手上繳獲的鐵拳,蘇軍其實並不缺火箭炮。大家怎麼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