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阿登反擊戰:德軍最後的瘋狂,卻難逃失敗

1944年冬季,盟軍節節進逼但已成強弩之末,德軍步步後退但精銳尚存,西線戰場出現了非常微妙的局面,儘管盟軍實力雄厚,但不小心犯下的錯誤依舊會讓他們在陰溝裡翻船。對信奉進攻的希特勒而言,如果能抓住機會奮力一搏,突然出擊在盟軍的軟腹上狠狠打上拳,讓盟軍來個內出血,也許會讓西線戰場出現對德國極為有利的局面。

為了扭轉敗局,希特勒制定了西線反擊戰計劃——“萊茵河衛兵”,企圖在西線阿登地區集中優勢兵力發動大規模反擊,迅速突破盟軍防線,迫使英美與德國媾和隨後再調轉兵力對付蘇軍。德軍的反擊一度取得戰果,但隨即被盟軍所阻,並逐步轉入潰敗。

阿登戰役是德軍發起的最後一次反擊作戰,此戰消耗了德軍最後的有生力量,加速了其滅亡。德軍的失敗證明,指導戰爭必須遵循戰爭的規律,違背戰爭規律必將為戰爭所懲罰。

二戰阿登反擊戰:德軍最後的瘋狂,卻難逃失敗

按照德軍計劃,反攻地點位於阿登山區。由德軍“防守大師”莫德爾元帥率領的B集團軍群負責實施,具體部署是:由北向南展開3 個集團軍。以北路的第6 裝甲集團軍(共9個師)為主要突擊力量;第5集團軍(共7個師)負責掩護第6 裝甲集團軍左翼;第7 集團軍(共7 個師)負責掩護B 集團軍群的南翼和西南翼;另外8 個師作為預備隊,直接參戰兵力共計20 餘萬人,900 餘輛坦克、800 餘架飛機、2600 門火炮。

西線的盟軍共有25 個裝甲師、62 個步兵師、坦克6500 輛、各型飛機1 萬餘架。從北至南依次部署的是德弗斯的第6 集團軍群(轄美法2 個集團軍)、布萊德利的第12 集團軍群(轄美第1 和第3 集團軍)、蒙哥馬利的第21 集團軍群(轄4 個集團軍)。處於德軍反擊正面的是美第1 集團軍第5、第8 軍。由於第8 軍正在休整,美軍在阿登地區僅有5 個師8。3 萬人,坦克242 輛。

二戰阿登反擊戰:德軍最後的瘋狂,卻難逃失敗

12 月16 日拂曉,德軍在寒冬濃霧掩護下突然發起全線進攻。北路的第6 裝甲集團軍順利突破美軍前沿陣地,向內挺進。中路的第5 裝甲集團軍於17 日包圍了美軍兩個團、迫使7000 人投降,18 日,第5 裝甲集團軍進抵公路交通樞紐巴斯托涅。南路的第7 集團軍持續挺進,在南側為中路部隊建起了一道屏障。至此,德軍的全線進攻已造成一塊寬約100 千米、縱深30~50 千米、的突出部,德軍凌厲的進攻拉開了阿登戰役的大幕。

巴斯托涅是阿登地區的交通樞紐,德軍第5 集團軍群經過此處時,留下一個師的兵力攻打巴斯托涅,後續部隊對其實施包圍,裝甲部隊則繞道加速西進。

17 日晨,盟軍急令美軍第101 空中突擊師馳援巴斯托涅,同時加強巴斯托涅的防禦,擋住德軍的攻勢。由於盟軍頑強阻擊,德軍雖完成對巴斯托涅的包圍,但仍未攻下。

二戰阿登反擊戰:德軍最後的瘋狂,卻難逃失敗

19 日,盟軍指揮部決定採取南攻北守的方針。具體部署是:第3 集團軍北上攻擊德軍的突出部;第6 集團軍向北靠攏保護第3 集團軍右翼;第1 集團軍堅決頂住突入阿登地區的德軍、堅守陣地,並準備與第3 集團軍南北對進、合圍德軍。

部署調整後,美第3 集團軍從12 月22 日起發起反攻。由巴頓率領的2 個步兵師和1 個裝甲師全力以赴向巴斯托涅開進。24 日到達目的地,並開始向包圍巴斯托涅的德軍外圍陣地實施進攻。

二戰阿登反擊戰:德軍最後的瘋狂,卻難逃失敗

巴斯托涅地區地形易守難攻,德軍頑強抵抗,每一個村莊、每一片樹林都發生了激烈爭奪。25 日,巴頓發現納夫夏至巴斯托涅公路方向上的德軍抵抗較弱,於是集中第4 裝甲師所有坦克強行突擊。

26 日下午,第4 裝甲師所剩無幾的謝爾曼式坦克終於突破了德軍在巴斯托涅南部的防線,與堅守部隊勝利會合。兩軍消耗都很大,但盟軍大大加強了在巴斯托涅的防禦和部署。1945 年1 月3 日,幾個預備隊師趕來後,德軍再次集中3 個師的兵力對巴斯托涅發動進攻,但遭到盟軍猛烈反擊,損失慘重。

在巴斯托涅受阻的同時,德軍北路和中路的進攻也遭受挫折。

在北路,美第1 集團軍第7 軍於22 日抵達指定地點,並迅速向第82 空降師靠攏。至23 日,天氣轉晴,盟軍出動5000 架次飛機猛烈轟炸德軍裝甲部隊和運輸車輛,使德軍損失慘重,補給面臨極大困難。為儲存實力,德軍只能在夜晚出擊,用探照燈照明。空襲極大地遲滯了德軍的攻勢。到24 日,兩路美軍在韋爾博蒙地區圍殲了孤軍突入縱深的北路德軍精銳部隊——黨衛軍第1 裝甲師。

二戰阿登反擊戰:德軍最後的瘋狂,卻難逃失敗

在中路,德軍堅持按計劃向西進攻:第2 裝甲師等部一直往西推進,24 日佔領距默茲河僅4千米的塞勒斯,使德軍中路也形成了一個突出部。當日,德軍第2 裝甲師和裝甲教導師向北面的美軍第1 集團軍發起攻勢。25 日,德軍第2裝甲師與美軍第2 裝甲師正面遭遇,遂爆發坦克大戰。

激戰從清晨持續到日落,整整一天,超過250 輛坦克在數十千米的雪地裡相互廝殺,坦克發動機和炮火的濃煙遮蔽了寒冬的天空。最終,美軍以坦克數量上的絕對優勢贏得了此戰勝局。德軍第2裝甲師陣亡2500 人,被俘1050 人,損失坦克81 輛。此役為美軍第2 裝甲師獲得了“活動地獄”的稱號。

巴斯托涅的失敗和2 個裝甲師被殲,使德軍喪失了進攻銳氣。12 月底,德軍向馬斯河的進攻已被阻止,盟軍則繼續調集部隊、積蓄力量,準備反擊。

兩路失利並沒有使希特勒放棄扭轉敗局的掙扎,他妄想在南線奮力一搏。12 月31 日夜,南部戰線的德軍“G”集團軍群對斯特拉斯堡的美軍第7 集團軍發起攻勢。同時德國空軍傾巢而出,1000 多架飛機對法國、比利時和荷蘭境內的機場進行突然襲擊,炸燬盟軍飛機260 架,但德軍自損飛機約300 架,其中有80 餘架飛機是被自己的高射炮火擊落的,因為德國空軍為保密起見,沒有向高炮部隊通報此次行動。盟軍在數十日之後便補足了飛機的損失,而德國空軍則沒有這樣的補給能力,此後德國空軍再也無法發動大規模行動。

二戰阿登反擊戰:德軍最後的瘋狂,卻難逃失敗

當天,德軍“G”集團軍群向阿爾薩斯發起猛烈進攻。這是阿登戰役中最激烈的戰鬥,德軍血戰5 天最終未能拿下這座城市。美軍第7 軍一直抵抗到1 月21 日才後撤,而此時德軍在阿登已潰散不堪,幾路進攻失利後,德軍完全喪失進攻勢頭。

1 月8 日,希特勒下令德軍撤退。盟軍立即轉入全面反擊,蘇軍應盟國要求在東線發起維斯瓦河-奧德河戰役。為緩解危機,希特勒將第6 裝甲集團軍火速調往東線。其餘德軍唯恐被包圍,丟棄重灌備急速向東撤退。美軍迅速展開追擊,於16 日在烏法利茲勝利會師。21 日德軍狼狽退回出發陣地,28 日全部撤至德國境內,突出部戰役遂告結束。

阿登戰役是西線規模最大的一次陣地反擊戰,參戰雙方的損失都很大,德軍死傷和失蹤了約12萬人,損失600輛坦克和重炮、1600架飛機和6000輛汽車。而美軍也傷亡10萬人,損失了733輛坦克和反坦克炮。英軍則傷亡2千餘人。但兩者不同的是,盟軍能夠迅速地彌補損失,但處於東西兩線作戰再加上盟軍的戰略轟炸之下的德軍卻再也無法彌補這些已經損失的最後的精銳部隊。德軍的這次反攻雖然使西線的美軍遭受到了重大損失,但也嚴重削弱了它在西線的防禦力量和東線的機動兵力。之後的德軍因為沒有後備力量可以補充,不但徹底喪失了反攻能力,甚至都難以進行持久的有效防禦。

阿登反擊戰貫徹了希特勒的“進攻是最好的防禦”作戰理念,但最終歸於失敗,原因不僅在於客現條件的限制,更在於希特勒的主觀判斷和在作戰指導上的失誤。

二戰阿登反擊戰:德軍最後的瘋狂,卻難逃失敗

失誤之一是對國際戰略形勢的嚴重誤判。

1944 年9 月德國敗局已定,但希特勒認為同盟國只是一個鬆散拼湊的聯盟,如果抓住時機,重點對英、美髮動幾次沉重的打擊,造成盟國分歧加劇,德國就能和一方單獨媾和而結束戰爭。“萊茵河衛兵”計劃就是在這樣的戰略判斷下孕育的。

但事實上,盟國之間雖存在分歧,但時德國法西斯的立場和態度已達成一致,任何一方不僅不會與德國單獨媾和,而且會在東西兩線配合作戰。當1 月6 日丘吉爾向斯大林求援時,蘇軍尚未準備就緒,但為履行同盟國義務,比原定日期提前8 天實施了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迫使希特勒將兵力從西線調往東線、反擊計劃徹底破產。

失誤之二是作戰目的嚴重超出了德軍兵力所及。

阿登反擊戰目的是牽制美英,但這一作戰目標與德軍當時的兵力和作戰能力嚴重脫節。德軍北線的第6 裝甲集團軍遲遲不能取得後續進展,第5 集團軍後續攻擊遲緩。原因都在於沒有足夠兵力和預備隊做後援。

二戰阿登反擊戰:德軍最後的瘋狂,卻難逃失敗

此外,德軍的坦克數量以及燃料等作戰物資也嚴重不足。每個德國裝甲師裝備的坦克數量只及美國標準的一半,由於油田被炸、物資緊缺和盟軍空襲,德軍得不到必需的補給數量,不僅無力發展進攻,而且難以守住原有陣地。有限兵力裝備與德軍過高的作戰目的之間的無法解決的矛盾註定了其必定失敗的結局。

失誤之三是作戰計劃嚴重脫離敵我實際情況。

德軍的作戰計劃脫離實際情況——

一是在兵力補充方面,德國當時可動用的兵力與盟國可動用兵力之間存在無法消除的巨大差距。

二戰阿登反擊戰:德軍最後的瘋狂,卻難逃失敗

二是在戰鬥力評估方面,希特勒嚴重低估了美軍戰鬥力,而高估了德軍實力。實際上,此時的德軍已無法與1940 年裝備精良時相比。而美軍則能在前沿被突破後很快組織起有力的防禦,並恢復攻勢。

三是盟軍的空中絕對優勢。德軍藉助濃霧天氣發起進攻,然而一旦天氣晴朗,空襲恢復,盟軍對公路、鐵路進行地毯式轟炸使德軍後勤補給陷入癱瘓。而最重要的是德軍的高層將領們都清楚,即使德國反擊達到目標,對盟軍來說也只是暫時挫折,充其量把盟軍的總攻計劃推遲幾個星期,決不會導致盟軍失敗。

失誤之四是作戰部暑未能根據戰況靈活調整。

在戰局未能按照預想的方向發展時,如果德軍能夠及時調整部署,則有可能爭取有利戰果並保持戰役主動,至少不至於丟盔棄甲一敗塗地。

在第6 裝甲集團軍進攻受阻,第5 集團軍卻進展順利時,如果德國最高統帥部能夠及時將主攻任務交給第5 集團軍,那麼中路攻勢就可能更加迅猛並取得更大戰果。而當德軍的攻擊已到達頂點,難以維持並即將面對盟軍南北夾擊之時。

二戰阿登反擊戰:德軍最後的瘋狂,卻難逃失敗

德軍統帥部並沒有及早組織掩護和撤退,最終在盟軍強大反擊之下丟棄重灌備一路東逃直至德國本土。希特勒和他的統帥部一意孤行。使高階指揮官有意見不敢提,造成德軍不能根據戰局發展及時調整部署,也是導致德軍反擊遭遇慘敗的重要原因。

阿登反擊戰有兩大重要啟示:

啟示一是知彼知已是謀劃作戰的首要問題。

一切的計劃和戰術都應建立在準確掌握和判斷情況的基礎上,情報失誤將造成嚴重後果。從二戰中後期歐洲戰場形勢的發展看,德軍情報工作有很多失誤:

一是情報蒐集不全。德軍對行動地域情報的掌握嚴重不足。第5 裝甲集團軍的進攻道路上有一個聯軍的大油庫,儲存有250 萬加侖的油料,這對於缺乏油料的德軍來說,意義不言自明。然而德軍開進時距離此處不到0。25 英里,而坦克卻在別的地方排著長隊等著加油。

二是情報判斷失誤。德軍統帥部對美軍調動兵力的速度和能力嚴重估計不足,對蘇軍進攻也沒有準確預測和準備。致使進攻到達頂點後由於撤退不及,遭到美軍優勢兵力夾擊,損失慘重。

啟示二是戰術上的成功挽救不了戰役全域性的失敗。

二戰阿登反擊戰:德軍最後的瘋狂,卻難逃失敗

不可否認,德軍這次反擊作戰在戰術上確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例如發起進攻之初,德軍頻繁調動兵力誤導盟軍,使阿登地區疏於防備;成功實施特種作戰“麒麟”計劃,混入駐守阿登地區的美軍當中,給盟軍制造了很大的混亂。這些戰術方面的成功造就了戰役開局和中路進攻順利進行,但決定戰役勝敗的因素很多,戰術並非唯一因素,更重要的是戰爭性質、兵力對比和作戰指導。戰爭的非正義性、懸殊的兵力兵器對比和建立在錯誤判斷之上、僵化的作戰指導,決定了德軍此戰必敗,這就是戰爭的規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