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各皇帝的牌位還在故宮嗎?

公元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後金傑出首領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建國稱汗,史稱“後金”。

公元1636年(明崇禎九年、清崇德元年)努爾哈赤之子愛新覺羅-皇太極在瀋陽稱帝,改國號由後金為“清”。

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宣佈退位,清亡。

自努爾哈赤創立後金至末代皇帝溥儀,清朝一共歷經12帝。其中關外2帝(努爾哈赤、皇太極),關內10帝。

清朝各皇帝的牌位還在故宮嗎?

(清12帝畫像)

清朝12位帝王去世之後,除去努爾哈赤、皇太極兩人葬於關外,其餘十位皇帝都葬於關內(主要分佈在清東陵、清西陵。溥儀後被葬入清西陵外,他也是清朝唯一一位沒有被葬入皇家陵園的皇帝。)

清朝定鼎北京之後,習漢人風俗對故去親人祖先亦相當重視,並仿明皇室一樣在故宮內設立供奉先祖牌位的奉先殿。

奉先殿,從字面不難理解,即供奉祖先的殿宇。

清朝皇室居住承襲明皇室紫禁城,並稍微做了些許改動(這包括部分殿宇名稱、用途)。

而作為祭祀自己祖先的奉先殿,清朝還是沿用了當年明朝所遺留宮殿,並將明朝歷代皇帝的牌位移往他處。

奉先殿位於北京紫禁城內廷東側,奉先殿為建立在白色須彌座上的工字形建築。奉先殿前殿內陳設有寶座,在祭祀活動時,需將供奉於後殿的已故帝后的排位迎請至前殿,然後將這些牌位依次按順序排列放置於寶座之上。

清朝各皇帝的牌位還在故宮嗎?

(故宮博物院藏奉先殿所用之供奉於神位前的寶座 )

奉先殿曾經供奉的清朝皇帝牌位計有11位,他們是:

——清太祖、高皇帝努爾哈赤

——清太宗、文皇帝皇太極

——清世祖、章皇帝順治(福臨)

——清聖祖、仁皇帝康熙(玄燁)

——清世宗、憲皇帝雍正(胤禛)

——清高宗、純皇帝乾隆(弘曆)

——清仁宗、睿皇帝嘉慶(顒琰)

——清宣宗、成皇帝道光(旻寧)

——清文宗、顯皇帝咸豐(奕詝)

——清穆宗、毅皇帝同治(載淳)

——清德宗、景皇帝光緒(載湉)

1912年清朝滅亡之後,按照與民國政府簽訂的清室優待協議,民國政府同意溥儀繼續在紫禁城中生活。

12年之後的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趕出紫禁城。並宣佈紫禁城所有公產歸民國政府所有,併成立了清皇室善後委員會,接管故宮一切事情,並將其更名為“故宮博物院”。

據記載,自民國政府接管故宮一直到1930年,故宮奉先殿內依然存有清朝歷代帝王及皇后的畫像及牌位。

不過後來這些牌位及畫像又被工作人員從奉先殿移放到了壽皇殿。

清朝各皇帝的牌位還在故宮嗎?

(壽皇殿老照片,可以看到裡面曾經供奉有清代皇帝畫像)

新中國成立後,壽皇殿因為年久失修,出現漏雨情況。為儲存這些文物,工作人員再次將這些牌位及畫像轉移往別處安置。

新中國成立後的1959年,溥儀和其他偽滿洲國戰犯一起被人民政府特赦,成為共和國的一位普通公民。

回京後的溥儀便決定向故宮博物院索要先祖“牌位”及畫像,但遭到管理人員回絕。理由是這些牌位已是文物,已是國家財產,並補充道明皇室後人也沒有人來索要牌位。溥儀一聽沒辦法就只好放棄了這一念想。

新中國成立後對故宮部分殿宇重新改造,並將最早供奉清歷代帝王牌位的奉先殿改造成鐘錶館。

需要說明的是在清朝11位帝王的牌位裡,乾隆皇帝的牌位曾有過一段特殊經歷,是唯一一位曾經“留過洋”的。

清朝滅亡後,一個宮中太監悄悄從奉先殿裡將乾隆皇帝的牌位偷出,並賣給了一個德國古董商。後來德國商人回國便將此牌位帶到了德國。可惜德國古董商的後人並不識貨,而是將其隨意丟棄在一個雜物儲藏室裡。直到2005年9月,消失近一個世紀的乾隆皇帝牌位才又重現人間,出現在德國一場拍賣會上。後被一國內買家以400餘萬元的價格購回。

綜上,至少清朝的10位皇帝牌位及畫像(乾隆皇帝牌位雖購回但去向不明)仍然還存放於現今故宮博物院某個角落。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