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並未徹底統一天下,為何單獨留下一個國家沒滅?

公元前209年7月,秦二世元年,也就是秦始皇死後第二年,各地農民起義一觸即發,靠不光彩手段登上皇位的秦二世胡亥招來親信趙高,二人合謀決定幹兩件大事:

誅殺自己的親兄弟

出兵統一天下

第一件事這對於血雨腥風的封建王朝來說,是司空見慣的事情。第二件事則讓人產生疑問,據我們熟悉的歷史,秦二世的爸爸秦始皇在前221年就已經掃滅了六國,統一了天下。晚唐詩人杜牧的《阿房宮賦》中提到的“六王畢,四海一”,更是深入人心。那麼,胡亥又何來“統一天下”呢?

秦始皇並未徹底統一天下,為何單獨留下一個國家沒滅?

秦始皇畫像

最後一個國家

事實上,秦始皇生前確實留下了一個國家沒有掃滅,它就是衛國。

說起來,衛國的命運真是曲折,在歷史上兩次被滅又兩次被救了回來。第一次被滅發生在前660年,當時的國君是衛懿公。此公性喜養鶴,愛鶴勝過愛人,把最受寵愛的鶴全都封成“將軍”,而不顧人民的生死,結果被狄(又作“翟”)族所滅。

有趣的是,當狄族軍隊一擁而至時,衛懿公讓手下的人出力殺賊,沒想到,這些平時被他看得連鶴都不如的人來了個以牙還牙,讓他去找那些鶴將軍們出力。結果,懿公被殺,衛國被滅。

秦始皇並未徹底統一天下,為何單獨留下一個國家沒滅?

衛懿公與鶴畫像

可能是天不滅衛,“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這時候拉了衛國一把。他親率大軍,在謀臣管仲等人的輔佐之下,揮師北上,幫助衛國復了國。

齊桓公回國時,新立的衛文公為表感激,送他一程,不知不覺走出了衛國國境,深入齊國國境三十里。春秋時代,諸侯國君送他國國君有足不出境的規矩,齊桓公就立即把腳下的那塊國土割給了衛國。衛國重新在楚丘(今河南渭縣)建都。這是第一次復國。

後來衛國內亂不斷,外憂不絕,漸漸衰敗。四百多年後,即前254年,戰國七雄之一的魏國,為了在馬陵之敗後重振雄風,攻打秦國陶郡,順便把附秦的衛國也滅掉了。衛國第二次被滅。

秦始皇並未徹底統一天下,為何單獨留下一個國家沒滅?

齊桓公雕像

如果沒有意外,衛國該就此壽終正寢了,孰料,一向只肯弱肉強食的秦昭王竟然“仗義”幫助衛國復了國。事實上,秦昭王之所以幫助衛國也並非一時心血來潮,而是有意藉此打擊魏國。衛國就這樣第二次復國,自此衛國也成為秦王國的附庸國。

臥榻之側何以安睡十三年

宋太祖趙匡胤有句名言: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但衛國卻偏偏在“少恩而虎狼心”信奉唯我獨尊的秦始皇眼皮底下“安歇”了十幾年,這其中有什麼微妙的原因嗎?

通常的看法是,贏政之所以沒有滅衛,是因為衛國太小了,而且已經稱臣,根本不值得去滅。這個說法經不起推敲,衛國雖小,終究還是個國,雖然是附庸之國,仍非郡縣可比。因此,它被忽略的可能性較小,有意不滅更可信一些。

秦始皇並未徹底統一天下,為何單獨留下一個國家沒滅?

宋太祖畫像

那麼,秦王

嬴政

為什麼有意不滅衛呢?可能是因為衛國當年是乃祖幫助復國的,而且已成為秦王國的附庸,於是就放他一馬。 再說,留下一個附庸國或許也是有顏面的事吧?

民間還有一些有趣的說法。有人說, 秦始皇是商人呂不韋的兒子 ,而呂不韋的老家是衛國,所以,衛國是秦始皇的“祖國”。再說,讓秦國崛起的商鞅也是衛國人。因此,不滅衛國,是秦始皇對“祖國”的尊重。

以上說法僅是猜測,似乎都有道理,但又都有漏洞。但是不管怎麼說,秦始皇在前221年掃平了六國,卻沒有統一天下。而當四海歸“一”時,秦王朝也走向了末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