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收復臺灣後,荷蘭人為什麼不反攻?

鄭成功是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對中華民族的意義十分偉大。不過,收復臺灣的過程並不很順利,荷蘭人憑藉堅船利炮和堅固堡壘,守了8個月才投降。

鄭成功的兵力是2。5萬人,荷蘭守軍只有1000多和4艘戰艦,儘管兵力相差懸殊,但這個仗打得有點艱難,原因在於荷蘭人擁有技術優勢。

鄭成功收復臺灣後,荷蘭人為什麼不反攻?

明清交替之際,起了重大作用的佛朗機和紅衣大炮都是歐洲武器的仿製品,可見當時歐洲的武器技術水平已經超過中國,荷蘭人的戰艦比鄭成功的戰船更大、炮更多。

相比武器,歐洲人的築城技術其實更領先於中國,荷蘭人在臺灣用的還不是真正的稜堡,已經讓鄭成功軍隊難以攻克,最後是靠圍困戰術才拿下來。

鄭成功收復臺灣後,荷蘭人為什麼不反攻?

那麼,既然荷蘭人憑藉這麼少的兵力,就能讓鄭成功無法輕易獲勝,如果荷蘭派來更多的援兵和戰艦,有沒有可能再把臺灣搶過去呢?畢竟荷蘭人是曾經的海上馬車伕,稱霸全球海洋好長時間。

單論實力,荷蘭人也許能做到,但是結合時代背景,恐怕荷蘭人就力不從心了。因為鄭成功收復臺灣的1662年,英國人已經崛起,與荷蘭人爭奪海洋霸權。

鄭成功收復臺灣後,荷蘭人為什麼不反攻?

從1651年開始,英國與荷蘭之間多次爆發大規模海戰,荷蘭人的主要精力被牽制在大西洋和印度洋,無法向半個地球外的臺灣投放太多的軍力。

另一方面,對於荷蘭人來說,臺灣和整個東亞地區的吸引力也在下降。1650年以前,荷蘭人透過中國-日本-中東的三角貿易,年銷售額為數百萬荷蘭盾,利潤最高可達100%,每年航行的中國海域的荷蘭船平均有26艘。

鄭成功收復臺灣後,荷蘭人為什麼不反攻?

隨著中國進入明清交替的戰亂,以及來自印度市場的競爭,荷蘭人在東亞的貿易開始大幅度下滑,到1660年荷蘭船隻的數量已經下降到13艘,貿易額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因為利潤更是僅剩30%,低於荷蘭人60%的心理承受線。

因此,荷蘭人不願意在臺灣投入太多力量,以免影響與英國人的爭霸戰爭,另一方面也是覺得不值得。天知道打敗鄭成功要花多少兵力和資金,不如集中力量保衛荷蘭在東亞最大的殖民地和財源——印尼。

鄭成功收復臺灣後,荷蘭人為什麼不反攻?

荷蘭對印尼的經營是花了很大本錢的,前後用了三百年才完全征服印度,直到二戰後才被迫讓其獨立。印尼的獨立戰爭打得十分殘酷,印尼人因而對荷蘭人一點好感也沒有。

總之,荷蘭人既沒有實力,也沒有這個意願爭奪臺灣。失去臺灣,加劇了荷蘭勢力在東亞的衰落,每年只剩下4艘荷蘭貿易船。但是,東亞海域並沒有空閒下來,取荷蘭人代之的英國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