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禍得福的小國: 喪失90%的領地, 卻意外成為高度發達的國家

在近現代的歷史演進之中,歐洲大陸的政治版圖經歷了數次變遷。在此過程中,有的國家喪失大量國土,退出一流強國行列,例如奧地利、匈牙利;有的國家則疆域急劇擴大,國力有所增強,例如希臘、羅馬尼亞。

有一個位於中歐的袖珍小國,在近世強國博弈的歷史洪流中,先後喪失90%的領地,人口僅剩3萬餘。

但卻也因禍得福,意外成為高度發達的國家。

因禍得福的小國: 喪失90%的領地, 卻意外成為高度發達的國家

點選載入圖片

奧匈帝國軍

這個國家便是列支敦斯登。列支敦斯登是世界上唯二的雙重內陸國(另一個是烏茲別克),面積僅160多平方公里,還不及一個縣城大。但在數個世紀前,列支敦斯登曾是封地眾多的貴族政權:12~19世紀,大德意志地區的幾個世家大族,經過相互之間的聯姻、結盟與合作,奠定了列支敦斯登家族的雛形。

此時,其家族封地數量眾多,散佈在今天的奧地利、捷克、波蘭境內,其中主要分佈在捷克境內。

1815年“維也納體系”確立後,列支敦斯登得以透過主權國家的身份,加入德意志邦聯。不過,由於地緣影響,列支敦斯登仍同奧地利哈布斯堡帝國保持密切聯絡。1852年,列奧兩國簽訂關稅條約。1866年普奧戰爭爆發後,列選擇加入奧地利陣營,並派出了80名士兵參戰。此後,儘管奧地利在戰爭中失敗,

但列奧兩國的關係未受太大影響,而列支敦斯登家族的眾多分散領地,也得以保留。

因禍得福的小國: 喪失90%的領地, 卻意外成為高度發達的國家

點選載入圖片

奧匈帝國版圖

然而,隨著奧匈帝國在1918年的崩潰,身為奧地利“附庸”的列支敦斯登,亦不可避免地被協約國們“清算”。1918年下旬,捷克斯洛伐克在奧匈帝國的廢墟上建國,並迅速宣佈土地改革,沒收原日耳曼權貴們的田莊、土地,列支敦斯登家族的領地也不例外。在此政策之下,列支敦斯登家族的版圖面積急劇縮水,

其原先在捷克境內擁有1600平方公里的地產,被剝奪至僅剩400多平方公里,損失達70%以上。

如此嚴重的版圖損失,不可能不引起列支敦斯登的重視。因此,當希特勒於1938年將侵略矛頭指向捷克斯洛伐克時,列支敦斯登宣佈反對《慕尼黑協定》。而在捷克斯洛伐克完全被軸心國陣營肢解、佔領後,列支敦斯登也明確承認捷克流亡政府為合法政權,並向他們提供財政上的支援和援助。

列支敦斯登的這些舉措,無非是想緩和其同捷克當局的關係,以保住那僅剩的400平方公里土地。

因禍得福的小國: 喪失90%的領地, 卻意外成為高度發達的國家

點選載入圖片

參與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的匈牙利軍隊

但事與願違,1945年二戰結束後,列支敦斯登的土地仍被剝奪。這有兩方面因素,從階級角度上講,

二戰後的捷克斯洛伐克,已成為蘇聯影響下的人民民主國家,不會允許其境記憶體在大資產階級、大貴族的封地

;而從民族角度上講,經過二戰的殘酷洗禮,捷克人和日耳曼人的民族矛盾已經進入新的階段,捷克人都將蘇臺德地區的日耳曼人悉數驅逐、清洗了,自然不會容忍列支敦斯登家族領地的存在。

於是,1945年11月,捷克斯洛伐克經過法律裁定,將列支敦斯登家族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的地產全部無償沒收。與此同時,波蘭也宣佈沒收其境內的列支敦斯登家族地產。這就意味著,列支敦斯登最後那些領地也損失殆盡。總體來看,在這幾次土地再劃分運動中,

列支敦斯登有1600平方公里土地被剝奪,只有其本土160平方公里的疆域得以保留,版圖損失達90%以上,

已經屬於失地較多的國家之一。

因禍得福的小國: 喪失90%的領地, 卻意外成為高度發達的國家

點選載入圖片

蘇東陣營的捷克斯洛伐克

儘管在版圖上損失慘重,但列支敦斯登卻意外實現經濟上的飛躍。

首先,小國寡民的現實情況,迫使列支敦斯登人注重發展“小而精”的產業。

其次,德國、瑞士和奧地利的快速復興與崛起,讓列支敦斯登吸收了大量的資金和先進技術。在此情況下,列支敦斯登迅速成為並不強大、但卻十分富裕的國家。如今,列支敦斯登人均產值居於世界前列,屬於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參考資料:《一戰全史》、《二戰全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