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君主自稱的祖先長期充滿疑問,關於具體人物有多種說法

東方的傳統文化,講究認祖歸宗,有個顯赫的祖先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而在古代,給自己找個有臉面的祖宗,其實也有很多現實利益。

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自稱姓李,其先祖乃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所以表示南唐乃是唐王朝的延續,但這樣的說法實在是存在很多的疑雲。

唐朝以後的五代十國,是古代又一個非常混亂的時期,而十國當中的南唐,算是其中最出名的一個,倒不是因為其強大,更多還是因為南唐後主李煜的文采。

南唐的建立者,乃是李煜的祖父李昪,也就是南唐烈祖,李昪的確姓李,他小時候因為戰亂失去了家人,就在今天的晚輩一帶流浪,後被帶去了濠州。

乾寧二年

(895年

的時候,南吳太祖楊行密攻打濠州的時候,覺得李昪非常有靈氣,心中喜歡,所以將其收做了養子,可楊行密的兒子容不下他,因此李昪被交給了部將徐溫撫養。

南唐君主自稱的祖先長期充滿疑問,關於具體人物有多種說法

李昪

徐溫為李昪改名徐知誥,與妻子李氏對這個養子非常關愛,年少時代的徐知誥得到了很好的照顧跟教養,而他本人也非常成材,被楊行密看重。

原本徐溫就是南吳的重臣,而徐知誥在長大以後,也成為了南吳的股肱,

貞明四年

(918年

,徐知誥逐漸掌握了南吳的兵權,從此大權在握,開始左右南吳。

清泰二年

935年

的時候,徐知誥已擔任太師、大丞相,擁有郡王爵位,這個時候的南吳實際上已經掌握在他的手中,不管他的手下還是南漢、閩國的使者,都勸他乾脆自己做皇帝。

權傾朝野的時候,徐知誥得到了升州等十個州作為封地,定名為齊國,而

天福二年

937年

的時候徐知誥迫南吳皇帝禪讓,正式稱帝,建立所謂的大齊。

登基一開始,徐知誥追封自己的養父徐溫為太祖皇帝,而在兩年後,徐知誥忽然恢復了自己原本的李姓,而且還說自己的先祖乃是李唐皇室,是唐憲宗之子李恪的後代。

南唐君主自稱的祖先長期充滿疑問,關於具體人物有多種說法

徐溫

不僅如此,李昪還為唐高祖李淵與唐太宗李世民建立宗廟,追尊自己的父祖四代為皇帝,而養父徐溫變成了義祖,但徐氏一族,還是受到了李昪的厚待。

關於李昪追封的這個祖宗,長久以來都充滿了爭論,因為根本就沒有證據能夠證明,說他本身就是李唐皇族的後裔,都是他自己的片面之詞。

歷來關於李昪的祖先到底是誰,不同朝代的史料都有不一樣的說法,有說是建王李恪的,也有說是普通李姓的,還有說是唐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的。

如此雜亂的記載說法,李昪的先祖到底是誰已經不可知了,而最大的可能就是,所謂建王李恪的說法,其實根本就是李昪為抬高自己的出身而編出來的。

在宋朝編纂的《新五代史》當中,寫的是“李昪,字正倫,徐州人也,世本微賤,父榮,遇唐末之亂,不知其所終。”

南唐君主自稱的祖先長期充滿疑問,關於具體人物有多種說法

李昪

如果李昪的祖先真的是李唐皇族,即便是再怎麼沒落也不至於被稱作“微賤”,要知道隴右李氏就算不是皇室身份,也是隋唐時代的頂級門閥家族。

比較尷尬的是,同樣是宋朝編纂的《舊五代史》認為李昪的祖先,乃是唐玄宗第十六個兒子永王李璘,後來卻又變成了所謂的憲宗之子建王李恪,前後是矛盾的。

有意思的是,這位被南唐追認為祖先的建王李恪,在史上並沒有太多記載,甚至於他到底是憲宗第幾個兒子都不確定。

至於李恪本人,唐代的史料之中根本就沒有他留下了後代的記載,而宋朝的《新唐書》也明確寫明,李恪是沒有子嗣的,如果這樣,他哪兒來李昪這個玄孫呢?

整體來說,李昪作為李唐皇室後裔,所謂建王李恪的後代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最大的可能只不過是他希望抬高自己的出身,讓南唐看起來更加名正言順一些而使出的手段。

頂部